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白求恩”在非洲

  • 發佈時間:2014-12-07 0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謝 宏

  埃博拉病情肆虐非洲,中國援非工作怎樣?醫護人員在疫區如何保護自己?面對疫情,我國該如何理性應對?

  “我們應該科學理性地對待埃博拉疫情,積累防控疫情的經驗。同時,面對突發疫情,人們過度恐慌或漠不關心都不可取。健全的制度配合科學的防範,才是關鍵。”科技日報記者日前連線解放軍第二批援塞醫療隊隊員、解放軍第302醫院中西醫結合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師杜寧,請他介紹了當地埃博拉疫情預防救治情況。

  杜寧説,解放軍第二批援塞醫療隊,于當地時間11月15日中午抵達獅子山首都弗裏敦,大家僅用了兩個小時就順利地完成與第一批援塞醫療隊的輪換工作,從當天下午開始繼續執行埃博拉疫情的防治工作。

  “首都弗裏敦的大街上可以見到醒目的標牌,上面提示著埃博拉病毒的可怕,一旦感染可能會出現的臨床表現,以及當地衛生部門的聯繫電話等等。”杜寧説,街上貼著警醒的文字,如“Beware,Ebola is real”(小心,埃博拉是真實存在的)。中塞友好醫院的大門和院墻10米開外已經設立起警戒線圍擋,圍擋外是一條馬路,路上是緩緩走過的人群。

  在抗擊埃博拉的臨床工作過程中也發現諸多問題,一旦進入感染病房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嚴格的個人防護。“由於塞方招募人員未經過嚴格培訓,在從感染區進入緩衝區時操作不規範,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接觸感染。另外塞方配屬人員下班後居住非常分散,社會接觸情況複雜,特別是因為害怕失去工作,隱瞞與埃博拉患者接觸史等現象嚴重,這對其他工作人員造成了潛在感染威脅。”杜寧介紹,平時在對我方醫療隊員嚴格要求的同時,我方還對塞方的護理人員、保潔人員、抽血人員、收屍人員等逐一進行了嚴格的崗前培訓,並進行同步帶教輔導,力爭使塞方工作人員樹立嚴格的個人防護理念。

  目前,按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推薦,並結合第一批援塞醫療隊的經驗總結出了的個人防護標準,已經實現了兩個月醫療護理零感染的紀錄。

  “在每日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進入感染病房前的必備工作——穿著個人防護裝備。”杜寧説,醫護人員穿著嚴密的防護服,就像好萊塢大片《傳染病》中的情景,每天都安排兩次查房過程,而每次查房都意味著直接面對埃博拉患者,危險性不言而喻,所以為確保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就必須嚴格遵守個人防護的步驟和要求。

  獅子山長年保持高溫高濕環境,平均溫度為30攝氏度,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包括穿戴護目鏡、口罩、防護面屏、內外手套、防護服、防水隔離服、靴子、靴套等11件,如何能夠保證穿戴合格呢?“靠的是醫護團隊的密切配合,在我穿戴的同時會有一名護理人員嚴格把關,口罩是否在鼻梁處標準塑形,帽子是否蓋住耳朵,護目鏡是否貼合住帽檐和口罩,手套是否密閉,防護服是否滿足覆蓋無縫隙,這一道道週密的檢查後我和另外一名護士才能被允許進入病區開始工作。” 杜寧説,為避免交叉污染,病區內沒有安裝空調和電扇,在層層防護裝備下,在病房裏稍微活動就會感覺呼吸不暢,頭部和身體開始冒汗,一次查房完成下來都是汗流浹背。但相比之下,離開感染區域脫去防護服要求更加嚴格,首先醫生和護士互相給對方全身進行一次噴淋消毒,然後每脫一件防護用品都要用消毒液對手進行一次消毒,並嚴格遵循從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後摘、穿脫不顛倒、行走不反向、脫防護服忌抖動等10條原則,這樣下來標準脫一次防護服耗時都在20分鐘以上,自己就像是剛從水裏撈出來。整個穿、脫過程總共要有36道程式,每次只要進入病房,都必須重復這一過程。

  雖然目前認為埃博拉主要是通過接觸病人的血液或體液傳播的,尚沒有空氣傳播證據。“可是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力極強,人類對它的了解還有盲區,所以必須按照操作規範執行。這既是一種對生命安全的承諾,也是對自己身邊同事負責。”為有效緩解疫情,杜寧認為,一是要開展公共健康教育活動,讓民眾普遍知曉埃博拉常識,遇到疑似病例立即彙報給衛生監督部門。二是採取嚴密隔離治療病人、管理密切接觸者,國家統一培訓社區管理人員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達到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三是建立健全並完善國家的疾病監控網路,保持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周邊鄰國的頻繁聯絡溝通,有效掌控疫情變化。四是加強對專業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培訓,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