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塞上江南:沙漠光伏打造亮麗風景線

  • 發佈時間:2014-12-05 10: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焦紅霞 張宇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寧夏中衛,保留著一座始建於明崇禎年間的鼓樓,西面寫著“爽挹沙山”四個大字。面對騰格裏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漠“逼抵城下”的緊緊包圍,這四個字表達了古人不僅希望抑制沙害,還希望沙漠造福人類的心願。而今,古人的心願正逐漸變為現實,同時,由於新能源産業的迅猛發展,寧夏人也賦予這四個字更加深刻的內涵。

  十月下旬,陽光明晃晃地照耀著賀蘭山脈。當記者踏上寧夏幾個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地區,去尋找“黃龍”的蹤跡時,卻欣喜地發現,“黃龍”已縛,沙害不再!只見流金疊翠、風光無限,極目遠眺,金色的沙漠上泛起一抹抹銀色的海浪;近處觀瞧,成片的光伏板下面長滿了黃色的植物,大面積的植物幾乎覆蓋著沙丘。

  戈壁荒灘、金色沙漠、銀色光伏,從來也沒有如此親近;光伏産業和荒漠化治理同步發展,在西北大漠上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懈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

  “寧夏陽光”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寧夏回族自治區年日照時數2800小時左右,是國際公認的太陽能輻射分佈一類地區,也是國家確定的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溫暖的陽光加上政策支撐,讓投資者與寧夏光伏産業“一見鍾情”。

  隨著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寧夏的不少光伏電站建造及運營者開始探索光伏發電與荒漠治理相結合的“光伏治沙”模式。

  “中衛市境內的騰格裏沙漠,現在可是寶貝,全被‘搶’光了。”一提防沙治沙,自治區副主席、中衛市委書記馬廷禮表示。

  看好騰格裏沙漠的不只是寧夏人,寧夏中寧銀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王犇,2009年從江蘇來中衛,“這裡日照條件充足,用電成本低廉,我們堅定不移投資光伏發電,把原來在江蘇的産業全轉讓了。事實證明,這是很正確的選擇。”王犇表示。

  中國光伏産業發展現狀調研團一行登高遠眺,只見成千上萬塊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反射著深藍的光。走到近處,但見光伏板下“麥草方格”裏,全部種著經濟作物和固沙灌木。昔日的沙害,如今已“為我所用,聚沙生金”。

  據記者了解,在治理過程中,用光伏發電作為電源,安裝滴灌設施,在光伏板下面種植以小灌木和飼草為主的綠色植物,電站週邊則由草方格沙障和固沙造林組成防護林體系,既解決了荒漠化治理的電源難題,也緩解了新能源輸送難的瓶頸制約,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沙生金”進一步推動“沙防治”。走進已經並網發電的沙漠光伏電站,記者看到,在已架設的電池板下,長滿了沙米和駱駝草等植物,幾乎看不到裸露的沙地。承建方寧夏江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洪剛對記者介紹説,光伏電池板對清潔度要求比較高,沙子吹到板上將大大影響發電效率。為此公司聘請了專業園林公司負責綠化和清洗。

  “由於光伏板遮擋住了強烈的陽光,清潔用的水滋潤了乾裂的沙地,所以植被得到了較快的恢復。”王洪剛説。

  多年的堅持終於有了收穫。據中衛市林業局介紹,近年來,騰格裏沙漠倒退了20公里,中衛市也在全國率先實現沙化治理速度大於擴展速度的歷史性逆轉。對於土生土長在銀川的白傑來説,往年在漫天黃沙和大風肆虐下,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只見塞上,沒有江南。而今的感受卻大不一樣:“以前春天三五天刮一場沙,現在最多一個春天頂多刮三五場,沙塵暴都成‘稀客’了。

   精心繪就“能源矽谷”新藍圖

  沙漠的風和光帶動著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大漠“新能源矽谷”藍圖已經繪就。如今的寧夏正續寫著“夸父逐日”的新神話,在蒼茫大漠間構築中國的“太陽城”,為普照全球的陽光賦予特殊的意義。

  短短幾年時間,這裡聚集了國內外眾多大型企業和近百億元投資,光伏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産品到形成産業鏈條,太陽能發出的電也已輸送到了千家萬戶。

  數據顯示,寧夏光伏産業快速發展,已有並網光伏電站64座,裝機總容量達到164萬千瓦。2014年,光伏電站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1月,中衛恒基偉業光伏電力有限公司、中節能中衛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寧夏昊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光伏發電企業,共計540MWp光伏發電項目順利投運;7月,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標中節能中衛二期20MW、三期10MW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EPC工程總承包;8月,由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30MW光伏電站項目在寧夏中衛成功並網。

  作為精明的投資者,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生産製造商———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非常看好太陽能産業,他向記者表示,“現在中國清潔能源佔總體能源比例極為偏低,跟發達國家水準相距甚遠,太陽能利用最廣的國家德國準備在2030年將太陽能發電提高到佔總體能源的70%。”其全資子公司———寧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建英對於自身的發展同樣滿懷信心,他説,“光伏發電降低度電成本的關鍵要素是提高光伏電池轉化效率,多晶硅轉化效率為17.5%~18%,直拉單晶為19%~19.2%,未來單晶矽發展前途無限。”

  在銀川,光伏産業的發展同樣“步履匆匆”。近年來,銀川開發區大力培育壯大光伏産業,先後引進了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銀星能源、銀和新能源公司等。2012年,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單晶矽棒産能已達到3600噸(0.81GW),目前,正在實施建設單晶矽棒生産項目的二期、三期,預計到2014年底,該公司單晶矽棒生産能力將達到15,000噸(3.36GW),銀川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矽棒生産基地。

   一舉多贏融合發展凸顯新思路

  新能源、新發展,帶給了寧夏人新的生活。

  “皇后芹菜、美粉2號番茄、六葉茄、小玲西瓜、NO.1甜瓜……”在光伏大棚裏,綠意盎然。每種果蔬的掛牌上詳細地記錄著該作物的品種特性和生長週期,綠沙園有機果蔬流通專業合作社社長黃曉霞向記者一一道來,在13.2畝的面積裏目前種植的品種都是試驗品種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光伏大棚更適合種植經濟效益高、光照要求不高的作物。她表示,光伏大棚的種植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能帶動當地的就業發展。

  當記者邀請她與她的農作物合影時,她欣然接受,毫不扭捏地擺起了“pose”。“昔日風吹黃沙飛,今朝菜綠果滿樹,真沒想到,沙丘變成了‘果蔬園’。”黃曉霞興奮地説,“光伏沙漠大棚有不少獨特優勢,比如沙漠的沙質和空氣都非常潔凈,光照長,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這樣環境生長的果蔬口感好、品質高,綠色有機無污染。”

  記者了解到,這只是中衛市沙漠光伏産業園的一個功能定位。據王洪剛介紹説,在騰格裏沙漠南緣靠近中衛北部大約6.5萬畝沙丘地帶,正在規劃建設以光伏發電、新能源裝備製造、光伏大棚和農業科技綜合利用、生態種植(養殖)、旅遊觀光為主的沙漠光伏産業園。其中,在迎閆公路以西4公里、南到銀陽大道、北到寧蒙邊界約3.66萬畝的光伏發電産業區,新增裝機容量860MWp的光伏發電項目;在銀陽大道以北、迎閆路以西約3400畝的裝備製造及旅遊觀光産業區,依託中衛銀陽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光伏電站産業鏈和光伏組件生産項目;在迎閆公路以東2.5萬畝沙漠地,規劃為光伏發電産業區和光伏大棚及農業科技綜合利用區,新增裝機容量620MWp。

  88米觀光塔,是該園區的一座觀光旅遊的綜合項目。記者看到,這座投資7000多萬元的觀光塔塔身基本建成並封頂,該塔建成後,將成為中衛市一個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有一塔觀三省、看三景之説,即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看大漠、光伏園和黃河。對此,中衛市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副局長張振紅説,支援鼓勵企業發展沙漠太陽能光伏電站旅遊觀光業,“向上”收集轉化了金色的陽光,“向下”收穫了綠色效益。這種發展思路,“勾畫”出了一條現代工業與生態文明融合發展的路線,一舉多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