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成交量驅動A股撐桿跳 瘋漲背後藏五大懸念

  • 發佈時間:2014-12-05 09: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近“萬億”成交額的驅動下,A股一騎絕塵繼續締造“神話”:4日滬深股指均暴漲4%,滬指大漲超百點逼近2900點關口,深成指強悍一舉攻克10000點大關,創業板指刷新歷史新高,“兩桶油”飛天罕見漲停。3日成交9149億元創歷史“天量”。市場驚呼,目前A股行情是中國股市20多年來所罕見的。

  然而,A股市場創出多項紀錄的背後,卻有更多的懸唸有待解開。3日成交逼近1996年全年,錢從哪來?A股走牛內在動力是什麼?“瘋牛”行情還能走多遠?諸多問題引人深思。

  懸念一:成交額近萬億 錢從哪來?

  11月28日,兩市成交額突破7000億元,市場驚呼“天量”。12月3日,A股成交額再度刺激市場神經,兩市合計成交9149億元,交易額創歷史第一,4日A股成交額仍逼近9000億元。

  單就3日來看,如果以4小時交易時間計算,A股9149億元的天量成交額,平均每1.6秒即成交1億元。

  中新網證券頻道梳理歷史數據發現,3日兩市的總成交額已經逼近1996年滬市一年9492億元的成交量。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交所率先正式掛牌開市至1993年,滬市四年累計成交額近2600億元。也就是説,12月3日,滬市5298億元的成交額,是滬市開市前四年的兩倍,同時接近1994年全年5759億元。

  那麼問題來了,成交額急劇膨脹的背後,鉅額資金從哪來?

  與2007年的大牛市不同,杠桿成為本輪市場走牛不可忽視的力量,兩融、傘形信託、其他金融市場信託産品都對本輪大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媒體報道,據某上市銀行從業人員透露,伴隨央行降息,近期到銀行抵押房産做貸款的客戶明顯增多,的確有一些資金曲線進入股市。券商做多兩融業務的熱情也持續高漲,帶動券商股瘋牛行情。

  在加杠桿的狂熱下,融資融券餘額一路高歌猛進。根據中信證券發佈的研報,截至12月3日,全市場融資餘額為8483億元,較上月上升18.62%。據同花順iFinD數據,7月以來,金融市場信託産品發行規模迅速攀升。7月金融市場信託産品發行規模為51.81億元,11月高達94.17億元。

  據公開報道顯示,上海陸家嘴一家信託機構透露,目前市場傘形信託的存量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事實上,傘形信託資金來源是銀行,多為理財産品。據悉,傘形信託相對於兩融,具有高杠桿、低成本的優勢,最高融資杠桿可達3倍。

  另外,隨著A股不斷放量創新高,投資者入市意願空前強烈。中登公司的最新數據同時顯示,上周滬深兩市新增股票賬戶數為37.01萬戶,創2011年4月來新高。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週末,證券交易保證金餘額首次突破9000億大關,報9912億元,逼近萬億大關。

  另外就是存款搬家,據廣州日報報道,某國有大行零售部人士感嘆,“近期存款未見增長,打新股的當天廣東全省系統內甚至流失了10個億,而且再也沒有回來。”

  此外,央行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對於維穩短期資金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上周央行公開市場只在週二(11 月25日)進行了50億元的14天期正回購操作,此後正回購一直處於暫停狀態。據WIND 數據顯示,11月27日、12月2日及4日分別有2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人民幣的14天期正回購到期,暫停回購意味著將釋放500億元流動性。

  事實上,下半年以來, 滬港通開閘、央行降息等一系列舉措都成為資金涌入A股的催化劑。

  懸疑二:經濟增速往下走 為何股市先走牛?

  多數中國的股民對2006-2007年的牛市還記憶猶新,與上一輪由基本面驅動的“週期牛”不同,2014年開啟的這一輪牛市被市場稱為 “改革牛”“轉型牛”,出現“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怪象。

  對此,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發佈轉型宏觀報告表示,本輪牛市出現“經濟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的現象,類似日本1975-1980年、中國台灣1986-1990年、南韓1999-2006年。中國在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比如1996-2000年。當前的經濟和股市類似1996-2000年。

  他指出,2013年熊市的原因跟1993-1996年類似:利率過高、政策偏緊、改革遲緩、金融風險上升。2014年2季度以來,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股市走牛,原因跟1996-2000年類似:利率下降、政策寬鬆、改革提速。

  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指出,當前的行情與歷史上的5.19行情確實有驚人相似之處。如,從中國國內情況看,經濟都處於不景氣時期,國內的銀行信用擴張受到制約,須倚重資本市場融資。

  尹中立認為,有場外資金對二級市場覬覦已久,且是有組織的行為,專門選擇二級市場資金缺少時進場。

  政策方面,他還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資本市場的改革思路是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其目標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關鍵是“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

  懸念三:金融泡沫大時代來臨 5000點不是夢?

  1999年5月19日,中國股市突現“牛市”, 滬指自1047點發起進攻,短短一個半月時間,上漲近70%。這就是中國證券史上著名的“5?19”行情。

  廣州萬隆認為,當年5.19行情中大盤短短一個半月時間,便躍上1700點,上漲近70%,若按5.19行情算的話,當前大盤雖然頻頻暴漲,但從7月來上漲幅度也不過40%,因此A股後市上漲空間還很大。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2015年“金融藍皮書”預測,明年上證綜指可能會漲至4000點到5000點。9月份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的一則《黨給我智慧給我膽》的研報,也喊出“5000點不是夢” 的豪言壯語。

  海通證券2日指出,在經濟增長趨勢下行,未來收入或成為發展的核心目標;央行重啟降息,長期利率趨向於零;資産配置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債市和股市風險偏好均將有所提升的背景下,金融泡沫大時代來臨。

  海通董事長王開國表示:“繼續看好未來五年券商行業的大發展,當前居民的資産配置已經發生了大的轉變,A股的牛市是反轉而非反彈。”

  高盛曾預計,明年將有約4000億元樓市資金轉戰股市,相當於流通市值的3%左右。瑞銀證券首席A股分析師陳李估計,未來3個月內將有1.34萬億元新增資金入市,是當前全市場自由流通市值的10.7%。

  申銀萬國認為,轉型期市場經歷了上半場的大幅系統性風險釋放後,情況逐漸好轉,但是尚未轉向全面樂觀,轉型的大方向沒錯,近期改革步伐加快是好事,但轉型風險尚未完全反映,牛市基礎尚不那麼穩固。

  懸疑四:“牛”已插上翅膀 散戶解套賺錢了嗎?

  自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陷入六年多的“熊市”,期間除2009年走出一波反彈外,滬指一直陷入下跌的通道中。

  近期A股市場氣貫長虹,上證綜指從7月份2050點的低位一路上漲到2900點,漲幅超過40%,上漲速度之快已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不過,不少散戶紛紛感嘆“牛”已插上翅膀,“賺了指數沒賺錢”,“滿倉踏空”這一新名詞開始在網路上火速傳開,成為時下財經圈內最流行的術語。

  為何滿倉踏空?A股市場上,除了金融等少數權重板塊,其他板塊雖然普漲,但是漲幅普遍較低。這就意味著如果不買金融股,買了其他股票,整體沒賺幾個錢。

  “先前虧損60-70%,被套一直沒管,這輪大漲回了些本,可還沒解套呢,回本可能要等到3000點了。”炒股多年的小楊向中新網證券頻道發出無奈的感慨。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頻頻暴漲強者恒強是本輪行情的真實寫照。股市瘋漲不止,也讓一些恐高的小散猶豫不決,追高怕被套,不追又怕踏空。有股民在某財經網股吧感慨:“這是要把小散由“逼空”走向“逼瘋”的節奏麼?”

  懸念五:暴漲之後短期是否迎來大跌 ?

  在週四巨大的成交量推動下,超級大象股“兩桶油”也飛上了天,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罕見漲停。在此大好形勢下,不少機構開始提醒注意後市風險。

  回顧過往歷史,“兩桶油”漲停多次發出回調警訊。2006年5月12日,中石化盤中漲停,隨後滬指步入1個多月的調整期;2007年5月31日中石化漲停,隨後兩個交易日內,滬指大跌10%;2007年10月15日中石化再度漲停,次日滬指攀上歷史性的6124點,此後進入漫漫熊途。

  廣州萬隆認為,歷史不會簡單重復,多次應驗的"規律"值得大家注意。持續大漲的藍籌以及持續放大的成交量,表明當前市場情緒已經進入極度活躍的狀態,短期內積壓著大量獲利浮籌的壓力,存在震蕩回調的需求。

  “歷史上每一次成交量放出天量紀錄之後,都會迎來一輪相當深度的回落和調整。小散及股民不要為機構買單,尤其是不要為券商股和銀行股接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則認為,儘管從技術分析等多個角度來説,大盤調整風險也在加大,而且一旦量價背離局面嚴重起來,調整力度還會很大。只是這些不確定性現在已經被淹沒在滾滾而來的資金大潮中,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首先還是要看清趨勢,既然眼下股指拒絕深幅調整並且急速上漲,那麼就應順勢而為,堅定持股。

  操作策略方面,有機構指出,本輪行情核心驅動力是改革,那些具有改革迫切性、博弈難度較小的改革品種,在風雨後必將迎來艷陽,如電改、水改、土改等;所謂的大盤大量大藍籌,在市場量能持續創新高下,符合低價、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藍籌股,也可戰略性加倉;每年年底都是高送轉、並購重組等産業資本運作事件的高發期,同時由於年底註冊制的推行,此類股大股東運作痕跡明顯,後市爆發力十足。((證券頻道 陳鴻燕) ) 原標題:近萬億成交量驅動A股撐桿跳 瘋漲背後藏五大懸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