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寺村荒地變“金地”(圖)

  • 發佈時間:2014-12-05 08:33:14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王璐 田建 通訊員 楊陽)素有“十年九不收”之稱的大寺鎮大寺村做活土地文章,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把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棄土地變成了“金土地”,不僅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也鼓足了村民的“錢袋子”。

  大寺村人口2千人,耕地面積500多畝,由於地勢低窪,土地只能種水稻,産出值較低,農民辛苦種地入不敷出,加上外界修路等原因,使水源遭到破壞,以至土地閒置,大部分人選擇了外出打工謀生。如何改變大寺村農業落後現狀,改善群眾生活,一直是村兩委班子思考的問題。經過考察論證,他們結合本村實際,把目光放在了發展大棚瓜菜種植上,從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溫飽農業”逐步向以都市農業為主的“致富農業”過渡,發展設施農業。

  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大寺村申報的農業開發項目得到了國家相應補貼,相繼投資2千多萬元,按照統一規劃的原則,在總面積200畝的閒置土地上建起了76棟二代節能溫室大棚。為了減少種植風險,確保農業生産用種安全,該村拿出一畝地做試驗田,種植了芹菜。由於土質硬,土地使用了有機肥,目前漲勢良好,預計收成1萬斤,其他棚也會陸續種植其他葉菜。面對土地低窪、水源問題,大寺村將一個個一人高的大坑填平,解決了下雨就淹的後患,並打了幾口機井供大棚灌溉。農民的出路在增産增收,增産增收的途徑在科技,科技的實施在於與技術人員攜手。為此,在實施農業開發項目中,區農委為大寺村提供了全程服務,確保農業增産增收。今後大寺村計劃建立一個批發中心,更好的解決蔬菜銷售問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圖為大寺村設施農業大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