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本土金融”如何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2-05 07:33:54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譚卓雯

  編者按

  與全國性商業銀行相比,地方性金融機構更“接地氣”。近年來,我區農合機構、地方城市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廣西金融投資集團等地方性金融機構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實體經濟亟需當地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新鮮血液”,而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又遇到了不少困難和瓶頸,如何做大做強地方性金融業值得探討。

  地方法人金融主體資産超8500億元

  今年3月末,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為廣西首家存款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的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穩居全區金融同業第一。

  從1.5億元現金和2億元擔保資産起家的廣西金融投資集團,積極發揮金融乘數效應,實現了風險可控前提下的快速穩健發展。截至今年10月底,金融集團形成有收入的經營資産627億元,相當於2008年成立時的418倍;現金形成的賬面資産317.39億元,相當於成立時的211倍;凈資産124.98億元,相當於成立時的83倍。

  早在2010年,全國首批、廣西首家地市級村鎮銀行桂林國民村鎮銀行成立。截至今年10月末,累計投放“三農”、小微貸款39.36億元,累計上繳稅收2346萬元。

  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大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力度,大力培育發展新型地方金融機構:2009年,廣西首家小額貸款公司成立;2012年,廣西首家本土金融租賃公司北部灣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廣西本土首家全國性保險機構北部灣保險公司成立……目前,我區地方法人金融主體已經發展到666家,資産總額達8589億元,佔全區金融業總資産的三分之一。

  地方金融機構成“支農支小”主力軍

  作為本土主要城市商業銀行之一,廣西北部灣銀行今年以來新增的人民幣貸款全力支援廣西區內重點産業、重點園區、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大民生領域建設。而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則積極打造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平臺等六大金融服務新平臺,闖出了一條傳統銀行信貸之外為民營企業提供“拾遺補缺”綜合金融服務的新路子,累計為全區經濟發展投資和撬動資金2081億元。

  “我們致力於通過信用貸款、貸款擔保、過橋貸款、創業投資、股權基金、信託融資、金融租賃等綜合金融服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援。”該集團有關負責人説。

  截至10月末,我區地方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150億元,今年新增586億元,分別佔全區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和當年新增的26%和32%;地方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2745億元,當年新增400億元,分別佔全區涉農貸款餘額和當年新增的51%和63%;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416億元,當年新增374億元,分別佔全區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和當年新增的63%和95%。各地方金融機構已成為“支農支小”的主力軍。

  今年是廣西沿邊金融改革開局之年,我區地方金融業的各項改革步伐悄然加速。

  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創新金融服務手段,以田陽為試點,通過創新推進“三權”抵押貸款、推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金融服務無縫對接,金融産品更“接地氣”。

  廣西唯一一家法人證券公司國海證券,積極推動廣西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今年作為主要發起人設立了廣西區域股權市場——北部灣股權交易所,為區內中小微企業提供掛牌及後續的定增、私募債發行、結構化融資等金融服務。今年10月,其全資子公司——國海創新資本投資管理公司與廣西玉柴集團發起設立廣西國海玉柴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立足本地産業發展情況,爭取更多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投基金,助力區域産業結構轉型發展。

  “身板單薄”凸現經營風險

  今年,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大力支援農合機構信貸投放,給予農合機構的合意貸款規模約430億元左右,比上年增加60億元。儘管如此,我區農合機構仍處於社會有效資金需求旺盛和合意貸款規模不足的兩難境地。

  由於農村金融資源外流嚴重,農合機構受到各種政策限制,資金組織比較困難。根據存貸比監管要求和自有資金測算,農合機構可用資金為230多億元,而目前“三農”和地方經濟發展對農合機構信貸資金仍有較大需求,供需缺口達40億元左右,貸款投放仍無法滿足需求。

  僧多粥少,多年來一直成為我區地方金融機構的無法改變的“定律”。儘管我區地方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主體偏少、總量偏小、品質不高等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區地方金融業做大做強。

  “我區大部分法人金融機構註冊資金、資産規模,整體實力仍然偏小,不僅無法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信貸需求,抵禦風險能力也較弱。”業內有關專家表示,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等對銀行業衝擊較大,部分區內法人銀行出現資金組織困難、利差空間收窄、資金成本上升等問題,未來一段時間,法人機構仍將處於風險凸現和效益滑坡的階段,經營壓力不斷增加,風險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到今年10月末,廣西各地方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147.31億元,較年初增加64.11億元。

  轉型升級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

  地方金融機構作為支援地方經濟的生力軍,可以籌集更多金融資源,並把財稅留在廣西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對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平穩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在打造西南、中南開放合作新的戰略支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的形勢下,我區地方金融業如何發展?

  自治區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我區經濟金融發展現狀,我區應大力推動現有地方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現有地方金融機構要主動適應新常態的變化,對發展規劃、發展定位、發展模式做出調整完善、不斷優化結構、促進轉型升級,防止重速度輕品質、重規模輕效益、重發展輕風險的傾向,通過深化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完善治理結構等,不斷提升自身發展能力,管理水準和抗風險能力。

  “我區不少金融業態只有1家或少數幾家;地方法人民營銀行、信託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金融資産管理公司、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等目前仍是空白。因此,要繼續做大金融增量。”業內有關專家表示,要大力發展地方金融主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門檻,放寬準入條件,重點是打破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玻璃門”、“彈簧門”,加快填補我區地方金融機構“空白點”,不斷優化新增金融資源要素投放方向,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通過金融投放導向引領,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認為,我區應加大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積極支援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增資擴股,以爭取更多的新增貸款額度,同時增強其發展的穩健性,更好地支援地方經濟。他建議,可以由財政出資建立“資金池”,用於貸款擔保及風險補償,促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