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企業履責:立法更要立德

  • 發佈時間:2014-12-05 05:52: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將有法可依,企業如何主動作為更加值得期待。

  一個企業,在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應有作用的同時,理應承擔起對員工、消費者、社會以及環境的多重責任。如果沒有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意願,企業就很容易陷入把逐利作為唯一目標的惡性競爭,不利於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也很難在市場競爭中搶佔有利地位。在我國,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法律依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仍缺乏操作性強的制度法規、監管機制和激勵機制。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義重大。一方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解決就業、環保、扶貧等問題。如果企業能夠科學安排勞動力,擴大就業門路,創造不減員而增效的先進經驗,就可以減少社會的就業壓力。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可減少生産活動各個環節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也可以降低能耗,節約資源,降低生産成本,從而使産品價格更具競爭力。企業可集中資本優勢、管理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對貧困地區的資源進行開發,既擴展了生産和經營範圍,又可彌補貧困地區資金的不足,解決當地勞動力和資源閒置的問題,幫助當地脫貧致富,減少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在經濟發展需要兼顧社會整體利益的今天,用法律準繩推動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顯得尤為重要。

  另一方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更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無論政府還是非政府組織,全球都在積極探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法、路徑。近年來,我國的出口業頻頻遭遇歐美“社會責任壁壘”,不斷有企業因達不到歐美採購商要求的社會責任標準而陷入被動,阻礙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腳步。通過立法推動全社會共同激勵、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繼而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之舉。

  履行社會責任不能只依靠法律約束,也需要社會的鼓勵和企業自身的擔當,我國近年來已經有了許多探索。國務院國資委每年都要召開中央企業責任工作會議,總結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成效和經驗,評選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商務部也常以培訓和論壇等多樣化形式培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上海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獎,浙江省推出“企業社會責任踐行示範單位”等,這些做法都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中華文明倡導誠信友善,儒商自古“大利不換小義”。法律設定的底線縱然不可逾越,而內心的價值標準更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會走得更好、更快、更遠。企業應當從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戰略高度認識社會責任,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用實際行動踐行法律法規,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