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期待出現環保界的馬雲”——中國創新融資模式治理環境污染

  • 發佈時間:2014-12-04 15:24: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劉金輝 易淩 王健)一邊是債臺高築的地方政府,一邊是亟待解決的環境污染問題,面對如此困境,中國政府正在改變執政思路,創新投融資模式以突破融資瓶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尋求治污的長遠之策。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創新生態環保投資運營機制,推動環境治理市場化。此舉被認為是在地方可用資金有限的背景下,政府從機制上解決環境治理資金問題的重要舉措。

  長期從事環保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評估的環境問題專家于曉東説,這是中國投資建設領域的一個重大轉變,是一個明確的政策導向。“地方政府以前很猶豫,現在思想的柵欄可以打開了”。

  于曉東現任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副主任,他發現在其參與的眾多地方治污項目裏,近年來市場力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讓政府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這是落實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具體舉措。環保領域的很多方面是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就是設計出好的政策框架,特別是收益補償機制和配套支援政策,通過政府的投入和拉動引入社會資本,具體的讓環保界的‘馬雲馬化騰們’來具體做。”于曉東説。

  就在該意見出臺前一週,鄭州市一位市民向市長馬懿寫信稱,經常遭受霧霾侵襲,健康受害,而清潔的空氣像奢侈的“佳肴”,民眾都在指責、謾罵,進而呼籲政府鐵腕治霾。馬懿回信坦承,近年加大治理霧霾的力度和投入,但效果離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

  “這種少有的民眾叫板政府的現象正反映了中國目前環境治理趕不上污染的現狀。制約治理的瓶頸之一政府資金總體不足且使用效率不高,同時地方政府的融資手段亟待多元化。”于曉東説。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25日説,目前已經和正在制定的關於大氣、水和土壤三大環保行動計劃投資需求將超6萬億,中央財政供給與總體需求差距很大,地方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同時,政府投資效率有待提高。

  為解決這種困境,財政部積極推行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這種模式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為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協議為基礎,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在國外已有多年成功的實踐經驗。

  在中國一些地方PPP項目已開始運作。在江蘇的全國廢舊不銹鋼回收再加工集散地,近年來由於污染嚴重限制了産業發展。央企中節能六合天融環保科技公司以股權等多種方式與當地合作,治污並協助其進行産業結構升級,使雙方均能長遠獲益。

  在去年遭遇“中國最嚴重霧霾,單位PM2.5峰值過千”的哈爾濱,市政府與六合天融計劃共同成立環境投資管理平臺公司,採用PPP模式,該公司通過抵押、特許協議等手段吸納社會資本,打造名為“天羅地網”的環境治理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將通過環境線上監測、應急指揮、預警、執法、資訊傳輸等一整套系統,實現環境大數據的採集、存儲、分析、應用與決策,促進多部門業務協同管理水準。

  哈爾濱市環保局局長張欲非直言,目前自己的工作壓力“前所未有的大”,老百姓呼聲大而治污錢袋子小,要改變“打補丁”的治污現狀,需要用PPP模式對項目進行通盤規劃,更需要有可行的商業模式形成融資的良性迴圈。

  于曉東也認為,做環保PPP項目關鍵是收益機制設計:“目前我國在治理污水和垃圾方面的商業模式比較成熟,而最受人關注的大氣治理項目由於其長期性、污染形成的複雜性和牽涉地域的廣泛性仍在探索階段。現在不缺社會資本,缺的是具備盈利能力的商業模式,誰抓住這個機會,就可能成為下一個馬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