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方版“壞賬銀行”擴容傳遞啥信號

  • 發佈時間:2014-12-04 07:33:59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走筆

  最近,有兩個重要財經事件備受關注,一是第二批地方版資産管理公司五家試點牌照出爐。二是《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出臺。兩件事情看起來不相干,但有內在的邏輯聯繫。

  這次在北京、天津、重慶、福建和遼寧等五省市成立了第二批地方版不良資産管理公司,此前的試點分別為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加上此次新增加的五家,地方版“壞賬銀行”已有十家。

  “壞賬銀行”比十多年前成立的四大資産管理公司更具針對性。在多家上市銀行三季度報中可以看到,不良貸款集中爆發地從長三角蔓延至華北地區和珠三角。從銀監會2013年年報數據來看,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五地的銀行體系飽受不良資産困擾。銀監會最新發佈的2014年三季度監管統計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7669億元,較上季末增加725億元;不良貸款率1.16%,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創下了四年來的最高水準。

  在地方版“壞賬銀行”跑步入場的同時,存款保險制度將要出臺。國務院法制辦授權公佈了《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為商業銀行的存款辦理國家信用保險,單戶賠償限額為50萬元,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如果經營惡化,可以依法進行破産清算,由國家指定保險機構依法賠償。也意味著所有商業銀行都必須設定“臨終遺囑”,經營粗獷、“任性”的中小銀行,如果出現資不抵債和風險失控情況,國家將不再兜底。

  商業銀行持續攀高的不良資産是中國銀行業“羊群效應”的縮影。形勢好的時候一哄而上,閉著眼睛放,週期性收縮一開始必然泥足深陷。歷史地看,金融業每一輪風險的形成都是在繁榮時期日積月累埋下的,金融放鬆和粗放式經營的成本則要由全體國民來買單,它是以利率管制犧牲國民福祉為巨大代價的。適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要真正打破銀行業壟斷,必須打破幾十年來對銀行業無限度的信用背書,推動銀行體系向市場化轉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