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港兩地探尋金融合作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4-12-02 21:29:3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韶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香港和北京兩個金融城市各具特色,優勢互補,近年來雙方通過京港經濟合作研討論壇這種方式不斷推進經濟和金融的合作,取得豐碩的成果。目前,130家北京企業在港上市,僅2014年就有11家,雙方在聯合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徐熙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八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上如是表示。

  據徐熙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首都經濟實現7.3%的中高速增長,其中金融業增幅達11.9%,佔地區生産總值的15.4%。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張幼林在會上表示,目前,金融成為北京的支柱産業,北京匯聚中國60%的金融資産、40%的清算業務、60%的上市公司總股本、50%的債券市場融資額。這些都為下一步京港兩地金融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金融合作空間大

  “京港兩地科技及創新企業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在香港成立,去年香港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除矽谷以外最適合創業的城市。同時,為滿足初創企業對基金、社群、網路、推廣平臺、起始投資、商業發展等資源的需求,香港政府從去年開始推出創業計劃,吸引海外一流初創企業進駐。此外,香港還是亞洲最大的亞洲私募基金,2013年上半年籌集50億美元,為兩地創新企業注入發展動力。

  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副局長陸倩表示,兩地金融合作,一方面可有效滿足首都的融資企業。截至2013年底,北京約有港交所上市公司近120家,總市值超10萬億元人民幣。目前,北京有一家創業板公司正在籌劃香港上市,如果成功,將開創業板兩地上市的先河。

  另一方面,香港市場可有效滿足首都企業的機構跨國投融資需求,北京科技投融資活躍,海外資本通過香港投資北京企業的現象較為明顯。同時,北京金融資産佔全國60%以上,高凈值人群規模居全國前列,企業“走出去”步伐領先國內。

  探索合作新途徑

  京港兩地金融合作需要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為此,張幼林建議,繼續推動建立和完善京港兩地長期合作的交流機制;推動京港科技創新創業的深度合作;積極營造北京開放包容的金融發展的市場環境;推動金融創新,更好服務京港兩地,特別是服務於北京的眾多企業。

  陸倩也給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雙方在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方面的合作。建議雙方以支援推動金融服務創新為導向,除上海自貿試驗區和深圳前海以外,探索出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創新支柱。

  二是建議雙方加強在引導北京企業赴港融資方面的合作。北京是全國領先的創新創意熱土,資源豐富,京港雙方雖然有一系列合作成果,但這些成果與北京板塊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相比還遠遠不夠。

  三是建議雙方加強在首都證券期貨行業的雙向合作。首都證券期貨行業市場規模大、開放程度高、競爭力強,十分有利於京港雙方機構以此為平臺進行交流和合作。建議雙方共同推動證券期貨行業對外開放系列政策在北京地區先試先行。另外,北京在港子公司在簽證申請以及業務開展方面還存在困難和限制,建議雙方在推動機構創新發展方面進行嘗試。

  四是建議雙方加強與監管機構的合作。目前,北京市金融局已協助香港證監會完成50余項協查請求,但內地與香港證監會聯合執法還較少。今後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雙方在合作執法方面的需求會增加。下一步建議雙方進一步加強將行業主體納入到交流合作機制中,繼續拓寬交流渠道,豐富交流形式,建立完善資訊溝通、技能培訓、人才交流等合作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