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寒買蜂窩爐,剛點一夜奪兩命

  • 發佈時間:2014-12-02 12:30:53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日傍晚,張建勝的父親趕到醫院,推老伴到高壓氧艙吸氧。 本報記者 韓笑 攝
事發地魏家莊許多租房戶在用蜂窩爐取暖、做飯、烘烤衣服,方便的同時也帶來安全隱患。本報記者 戴偉 攝11月30日晚,寒潮侵襲下的濟南格外冷,來濟打工的張建勝和妻子點燃蜂窩爐,想讓孩子和老人在這個冬天能睡個暖覺。然而,就在這個由兩名80後、一個一歲多的男孩還有六旬老母租住的簡易房內,煤球才燒了一晚上,一家四口就煤氣中毒了,家中妻兒性命被奪走,張建勝和母親正在醫院被搶救。

  本報記者 韓笑

  沒有暖氣

  屋裏呆不住人了

  11月30日一早,張建勝從自己和家人居住的魏家莊557號院出租屋裏出來,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外面下著細雨,他感到涼意襲來,打了個寒戰。“屋裏沒有暖氣,已經冷得呆不住人了。今天就要把爐子買來,不能再讓孩子和母親受罪了。”他心裏盤算著。

  張建勝來到離住的地方幾百米遠的一個小商店,附近住戶都是在這裡購買取暖設備。店裏有插電即熱的暖氣片、煤炭爐和蜂窩爐,他比較了一下,最終選擇了最便宜的蜂窩爐。

  其實妻子早在幾天前就一直盤算著冬日取暖的事情。“孩子還太小,很怕冷,得在屋里弄點取暖設備了。”她還向同事念叨此事,“用電的話花費有些高,還是用蜂窩煤吧。”

  用來排氣的煙筒還沒來得及買,可是當晚實在寒冷難耐,一家人還是決定先試一晚上。張建勝和母親用前一天就備好的蜂窩煤點燃了爐子,並把窗戶打開了5釐米的縫隙用來通風。

  伴著蜂窩煤燃燒釋放的陣陣暖意,一家四口很快進入了夢鄉。

  早上八點半

  一家四口還沒動靜

  “哎呀,不好了,這家人可能是煤氣中毒了。”12月1日早晨8點半,張建勝的房主李女士驚呼。

  平日裏,李女士與家人住在一樓,二樓則對外出租,其中一個房間就租給了張建勝。1日早晨,她送女兒去上學後,回到了自己家中,發現了這戶人家有些反常。

  “已經快九點了,那家人的門還關著,以往從沒這樣過。”房東説道,“樓上那戶住的是一個30多歲的小夥子,還有他的母親、媳婦和一歲多的兒子。他家的孩子小,經常尿床,每天一大早孩子母親都會出來晾曬衣物,孩子爸爸也該外出幹活了。”

  李女士趕忙上樓敲門,敲了許久,屋內也沒有人應聲。感覺事情不妙,李女士趕忙取來備用鑰匙,打開了這家租客的房門。

  門剛打開,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只見孩子奶奶躺在外屋的小床上,一家三口睡在裏屋,四個人都一動不動,面色發黃。再仔細一看,外屋的一個蜂窩爐正在燃燒著,爐子上還燒著一壺熱水。

  李女士驚呼著下樓,趕緊把事情告訴家中的婆婆,並跑到家旁邊的一個理髮店裏找人幫忙。隨後,120的工作人員趕來,將張建勝和其母親送往中心醫院。而張建勝的妻子與兒子已經不幸死亡。

  “我媳婦和兒子

  在哪?”

  上午9點50分,張建勝被送到了濟南市中心醫院的急診內科。約10分鐘後,他的母親徐老太也被送來。

  “120的急救車把兩個病人送來時,沒有明確的身份資訊,也沒有家屬陪同。兩每人平均已經神志不清,碳氧血紅蛋白都超過了40%,屬於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我們開通了綠色搶救通道,現在兩位病人正在高壓氧治療室進行吸氧治療,現在比來時的情況有所穩定。”1日中午12點,中心醫院一張姓醫生介紹。

  下午5點,記者在醫院的神經科病房見到了恢復了意識的張建勝。他躺在床上,兩眼微閉,氣息微弱,自己的一位好友守在病床邊。“昨晚睡著後,一直沒啥感覺,醒來後才發現自己在醫院。”

  “我的媳婦和孩子呢?”張建勝眼中閃爍著淚光,可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不忍告訴他真相。

  張建勝的母親徐老太躺在隔壁房間的病床上。她睜著雙眼,但説不出一句話,只能借助氧氣面罩困難地進行著呼吸,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夫妻節儉

  年後還沒回過老家

  晚上7點,張建勝的哥哥和父親從老家趕到醫院。面對躺在床上的老伴和兒子,想起已經死去的兒媳和孫子,張建勝的父親一直抹著眼淚。而張建勝妻子的家人要在2日才能趕到。

  據家人介紹,張建勝二人都來自普通的農村家庭。張建勝今年32歲,德州慶雲人;妻子26歲,聊城人。大概五六年前,張建勝來到濟南打工,認識了妻子。張建勝做裝窗簾的生意,妻子在一家公司做會計,兩人一個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今年2月,回老家過年的張建勝把58歲的母親也接到了濟南,幫自己和妻子照顧剛一歲的兒子。他們在魏家莊的李女士家的二樓租下了一間房子,每月房租400余元。

  張建勝的一位好友是夫妻二人的舊相識。在朋友眼中,夫妻倆都是很老實本分的人,每個月掙得不多,還要養孩子和老人,所以在各項花費上,倆人一向節儉。

  “從過完年,他們四個就來了濟南,一直沒回家。誰知道,今天就發生了這個意外。現在老伴和兒子都要繼續住院治療,不知道需要多少費用,我也很擔心他倆會留下後遺症。”張建勝的父親告訴記者。

  “好好的家

  説垮就垮了”

  1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張建勝一家租住的房屋。一樓是房主一家居住,通過簡易的樓梯上到二樓,有6間房,都住著不同的租客。

  位於角落裏的那一間就是張建勝一家所住的房間。推開房門進去,雖然窗戶已經被打開,但刺鼻的氣味猶在。外屋裏擺放著一個小床和一個低矮的小餐桌,新買的蜂窩爐放在靠墻處,爐邊放著兩雙嬰兒的棉鞋。“老太太就睡在這個小床上。”房東説。

  裏面一間屋子,放著一張大床和一個簡易的布衣櫥,裏面挂著小孩穿的棉襖。“他們一家三口,就睡在裏屋。”

  周圍鄰居介紹,平日裏,張建勝和妻子打工賺錢,老人留在家裏照看孫子。“要是不出意外,現在這個點,老太太應該抱著孩子出來溜著玩呢,周圍的人都會和她説説話。好好的一個家,怎麼説垮就垮了。”鄰居嘆了口氣。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