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眾認可度分析

  • 發佈時間:2014-12-02 05:42: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推進我國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於凝聚社會共識,以全民動力推動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大型全國調查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了全國公眾普遍的認可,平等、民主、公正等社會正義類的價值理念最為深入人心;同時不同社會群體也顯現出價值理念上的偏好差異。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了全國公眾普遍的認可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于2013年開展了“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第四期的全國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訪問了10240位城鄉居民。調查中列舉了19項社會價值理念,詢問公眾哪些是一個好的社會所應具有的價值標準。統計結果表明,有6項價值理念排在第一序列,大約有40%左右的公眾選擇,分別是平等(46.8%)、民主(43.2%)、公正(39.7%)、富強(39.2%)、文明(39.1%)與和諧(37.0%)。這6項觀念都是黨和政府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內容,這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逐漸深入人心,並成為人們判定社會發展結果的重要價值尺度。排在第二序列的價值理念選擇者比例在20%上下,分別是誠信(22.1%)、愛國(22.0%)、法治(20.1%)和自由(18.4%);排在第三序列的有兩項,僅有不足10%的公眾選擇,即友善(9.0%)和敬業(3.8%)。第二、第三序列的價值觀多屬於個人和社會層面中的內容。

  根據上述的核心價值理念在公眾選擇中的排列次序,可以看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在國家和社會層面,公眾對“平等、民主、公正”等社會正義類的價值理念認可度要高於“文明、和諧、法治”等社會秩序類的價值理念,也高於代表物質——經濟層面的“富強”理念。這説明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國民生活水準的持續改善,現時代公眾更加關注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更加期盼對改革發展成果的合理分享,對個人發展機遇的平等獲得。其次,在社會層面,與平等、公正理念相比,法治和自由的觀念認可度相對滯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在不同社會群體中存在偏好差異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社會成員較高程度的認可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不同的社會群體對價值理念的偏好度是有所不同的。

  其一,社會各群體都有較一致共識的核心價值理念,計有3項,平等、和諧與敬業。表現為不同年齡、城鄉屬性、政治身份、教育程度、職業地位的社會群體,對它們的認可度都基本相同。比如,對於“平等”的核心價值理念,“50後”和“60後”的認可度為44.3%,“70後”至“90後”的認可度為48.2%,相差不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認可度非常接近,分別為46.6%和47.1%;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認可度在45%到49%之間,比較一致。對於“和諧”這一價值理念,認可度最高的世代人群為70後和80後,分別為38.1%和39.6%,認可度最低的是50後(34.6%);城鄉居民的認可度也甚為一致,分別為37.3%和36.7%;不同政治面貌的群體對“和諧”的認可度分別為中共黨員36.3%、共青團員36%、群眾37.2%,可以説幾乎沒有差別;從職業群體來看,只有專業技術人員的認可度略低些,為33.2%,其餘職業群體如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農業勞動者、生産工人,他們的認可度均在36%到41%之間。

  其二,其餘9項則有群體的偏好和差異。比如,對“民主、文明、法治、自由、誠信”這幾項,城鎮居民、“70後”和“80後”、文化程度較高、白領及以上的職業群體更為認可;“富強、公正、愛國、友善”則是農村居民、“50後”與“60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藍領或務農職業的社會群體更為認可的價值理念。

  三、公眾對社會現狀的評價和核心價值理念的選擇有明顯的關係

  公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可,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的理想期望。那麼現實的社會狀況是否與人們的期盼相符呢?在調查中我們請公眾對當今社會的現實狀況做了評價,總體而言大多數人(52.9%)認為當今社會符合“好社會”的標準,31.6%的人認為社會狀況“一般”。根據對社會狀況的評價結果將公眾劃分為社會好評者、中間態度者、差評者3類,可以看到這3類公眾對核心價值理念的選擇是不同的:社會好評者更加認可的價值理念為“富強、和諧、愛國”,中間態度者更加認可“文明、友善、敬業”,而社會差評者更為認可的是“平等、公正、民主、法治、自由、誠信”。上述分析結果值得深思。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社會共識的基礎,也存在政府與民間之間、社會群體之間的差異和分歧。黨和政府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目的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樹立社會理想。人們秉持何種社會價值理念,便會以此對自身所處的社會提出相應的訴求。社會的現狀如果符合人們所接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便獲得了公眾的社會認同,會産生凝聚共識的合力;反之,則難以達成共識。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唯有積極推動政府的職能轉型,變壓力為進取,才能符合大多數公眾的期盼,才能真正地凝聚民心。(執筆:李 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