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海上絲路南京再寫新篇(絲路絮語)
- 發佈時間:2014-12-02 03:57: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中央正在規劃建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沿線各國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有利於我國深化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形成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作為“一帶一路”沿線樞紐城市之一,南京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正在迎來歷史新機遇。
南京與“海上絲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早在西元3至6世紀的六朝時期,南京就曾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連接樞紐。到15世紀,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使南京再次成為“海上絲路”的東端始發港。今天,在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佈局中,長三角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南京則是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南京將發揮沿江港口、歷史文化、科教與人才資源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中勇於作為,續寫“海上絲路”歷史新篇章。
一是以江為軸、找準定位,打造通江達海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南京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南京港已被定位為海港。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抓住長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建設機遇,打造以南京港為龍頭的“寧鎮揚港口群”。進一步加強公鐵水空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加快形成溝通江海、銜接內外、八方暢達的高效集疏運體系,使長江中上游地區的資源到了南京,就到了出入國際的門戶,就能享受到最便捷的進出口綜合支撐服務。
二是呼應上海、強化優勢,更好輻射帶動周邊區域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承接上海“龍頭”輻射,加快推進南京綜合保稅區制度創新、功能創新,使南京率先深度融入亞太經濟圈。以提升金融、資訊、物流、商貿、科技等服務功能為核心,加快發展服務型、創新型、樞紐型、外向型經濟,強化中心城市功能。同時,主動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大力促進區域産業梯度轉移,推動寧鎮揚同城化和南京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規劃建設江北新區,打造區域新的戰略增長極,更好發揮南京輻射帶動中西部發展的作用。
三是抬高視野、騰挪空間,順勢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放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統籌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大力淘汰落後産能和過剩産能,推進市域四大片區重化工業佈局外遷,緩解資源壓力,釋放環境容量。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和創新驅動主戰略,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和通行做法,積極探索新制度、構築新載體、集聚新人才,抓緊培育和發展需要科技、教育、人才、文化等資源支撐的新興産業、接續産業,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上,邁出更大步子、實現更大作為。
四是把握大勢、優化思路,更大範圍更高層次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當前,南京已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著經貿關係,締結友好關係的外國城市多達50個。用好用足“一帶一路”這個國際化的平臺,著力鞏固和提升對外合作水準,讓南京大範圍高層次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打造區域國際性城市。繼續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鼓勵支援更多的本土企業“走出去”,開發海外資源,開拓海外市場,全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大力發展離岸型服務産業,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試點,促進對外貿易轉型升級。
五是擦亮品牌,激活鄉愁,用“絲路精神”強化開放合作的文化紐帶。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發源地、起錨地和寶船製造地,正在與國內若干城市共同申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産。堅持高舉文化旗幟,大力弘揚“絲路精神”,傳承鄭和文化,講好南京故事,使沿線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對南京更認同、更親近、更支援,使南京在新一輪國內外競爭與合作中搶抓優先權、掌握主動權、贏得發展權,走出一條南京特色的互利共贏、和平發展之路。
(作者為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02日13 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