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億基金為“一帶一路”築基
- 發佈時間:2014-12-02 00:5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娟娟
原標題:400億基金為“一帶一路”築基
來源:中國網2014-12-01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快推進,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投資格局正在醞釀深刻調整,亞歐國家都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域內發展活力與合作潛力。
作者:紀明葵
紀明葵 國防大學教授
不久前,我國宣佈出資400億美元建立絲路基金。為 “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提供了靈活的資金保障。如何發揮金融杠桿的強大作用,籌集萬億絲路資金,使絲路基金用在刀刃上成了各國關注的問題。
為“一帶一路”築基
“一帶一路”有利於改革深化和擴大對外開放。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堅持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設立絲路基金就是要利用我國資金實力直接支援“一帶一路”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中國到歐亞大陸各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包括政府到民間的各種層面的合作,要建成這“一帶一路”也要有各層面投入,我國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觀設計者,當然需要用率先投入為“一帶一路”建設投入、構建基礎平臺。我國出資400億美元建立絲路基金,充分展現了我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決心和誠意。基礎建設資金的投入表明我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要沿線各國建立利益共同體,扎紮實實的合作,實現共贏。中國的先期投入有助於促進、帶動各個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積極性。
絲路基金的開放性,帶動了絲路經濟帶建設是開放式。是一種新的國際化合作模式和標準,正在擺脫冷戰思維模式。合作共贏才是人類追求進步模式,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新的産業分工與合作,而新的合作模式才能減少分歧和不良的競爭。“一帶一路”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參與、平等協商、出資量力、利益兼顧、合作共贏基礎上的,要照顧各國的不同發展水準,政治、民放、宗教、文化背景需求,這必然帶動和産生一種新的生産模式和新的規則與標準,並以長期合作機制替代長期對抗和野蠻競爭,這有助於促進國際合作,有助於推動絲路經濟帶中各國之間形成相互認同、用相似的組織框架和建設平臺可以根據投入、地位、作用確定公證、合理、公平的利潤分成,使競爭變成推動人類進步的科技、管理能力的競爭。
400億美元的投資將大大加速“一帶一路”建設,也將大大推動中國和世界上各國的經濟合作。堅持按國際慣例辦事,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是促進建立經濟合作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基金是合作扛桿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涉及佔全球63%的人口,可惠及44億人,經濟規模約21萬億美元,可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9%,佔世界貿易服務出口量的23.9%。人類這樣一個宏偉計劃由於沿線各國多為發展中國家,苦於囊中羞澀,而無力參與,這不僅會阻礙宏偉計劃的實施,更可能使這些國家被排斥在新一輪的經濟變革之外,使這些國家失去有利的機遇,中國政府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希望、願意幫助這些國家搭上這趟順風車。
絲路基金是一個巨大的杠桿,可以撬動各國政府與銀行等多類商業機構積極合作投資、融資。“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遠建設,需求資金量巨大,對處於發展中的國家要籌措大量資金困難重重,即便是想參加“一帶一路”合作,也只能是望而卻步。發展中國家有了啟動資金,就可借助金融杠桿,利用絲路基金平臺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幫助有困難的中小國家參與絲綢之路建設。中小國家利用400億美元“借雞生蛋,以錢生錢”,讓發展中國家利用部分資金開發本國資源,包括土地、礦産、石油、天然氣、水利、木材、農副産品等轉換成可參與絲綢之路建設的資金。
基金是融資平臺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改變世界經濟結構的朝陽産業,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改變現代的海權為主的經濟結構,變為海、陸權並進的經濟結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僅是中國的需求,也是所有陸權國家要改變被動的一個抓手,任何一個國家不願被排除世界經濟結構調整之外,這本身就調動了所有陸權國家參與的積極性,而合作共贏的思想,又避免了霸權主義思維,利益分成又是建立在契約精神基礎上的按資本分成,這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長線投資更具良好前景,儘管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但有穩健的投資回報率做基礎,是可以通過發行債券、概念股、公募、保險、援助、信貸等各類資産證券化的金融創新方式獲取金融的最大潛力,而400億美元絲路基金可以通過融資方式發揮萬億美元甚至更大功效。
絲路基金尤其必要的是讓民間資本試水,讓深藏潛力的民間資本成為引導互聯互通的合作的亮點。中國動用外匯儲備資金為絲路基金注入資本金,就是希望能夠撬動更大規模的銀行融資和民間資本。通過絲路基金的建立,促進各國的過剩産能和民間資本融入絲綢之路建設中,同樣,在我國也只有民間資本走出去,才能完成中國“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絲路基金設立的基礎是國際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互聯互通建設需要各國積極參與,拉緊相互利益紐帶。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開拓創新和尋求突破的過程,從沿海地區向西部內陸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了共同參與的良好條件。在區域合作新格局中尋找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應是國際合作。我國國內近年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形勢下,加強了與中亞及中東歐多國家的經貿合作,加快了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樣是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亞洲經濟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舉措。目前已有21個國家加入了投資銀行建設,南韓、澳大利亞也有加入的想法,這對增加亞洲基礎建設投資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希望以開放的姿態歡迎所有國家參與平等合作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同時,在國際合作中我們也面臨多種問題。例如,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是否會影響到投資和資金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殊的歷史、文化環境是否會對互聯互通計劃産生影響等。面對這些問題,除了運用平等合作的經濟力量,還應調動沿線國家華人華僑的力量,鼓勵他們運用自己在這些國家長期工作生活所形成的人脈資源,促進從官方到民間的多層次國際合作,真正達到“一帶一路”文化上的交流融合。
絲路基金將帶來的另一挑戰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既要有具備專業知識和素養的管理人才,也要擁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才,他們將在“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各個行業和領域創造巨大價值。絲路基金的錢要花在刀刃上,就應有專門的管理人才和大量的技術人才,要打破原有的經濟模式和管理方式,真正與國際接軌、同步,才能使人才和資金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主動應對全球經濟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對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意義重大。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快推進,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投資格局正在醞釀深刻調整,亞歐國家都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域內發展活力與合作潛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契合了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3_11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