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抗“超級細菌” 需全球化監管機制

  • 發佈時間:2014-12-02 01:31: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劉曉瑩

  進入冬季,流感高發,不少人出現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就算沒有醫生的處方,一些人也會主動吃上幾片抗生素,但若遇到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無論什麼盤尼西林、頭孢菌素等都將失效,甚至一些“王牌藥物”也面臨困境。

  得益於抗生素這一偉大發明,由細菌引發的疾病不再是人類的致命威脅,絕大多數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療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超級細菌”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它對許多抗生素都有耐藥性,已經把人類逼到了近乎“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如何打敗“超級細菌”,已成為世界臨床與科研的最大難題之一。日前,英國皇家病理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院士柯哲奇(Peter Hawkey)來到中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應對對抗生素具有耐藥的‘超級細菌’,我們需要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抗生素使用監管機制。”

  ——新聞緣起——

  與抗生素“拉鋸”誕生“超級細菌”

  “異常聰明活躍而又充滿鬥志”的細菌會産生無數新的耐藥機制而讓人類無所適從。柯哲奇告訴記者,事實上耐藥性細菌一直存在,並且隨著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而進化出更強大的耐藥性。也就是説,從抗生素出現時起,就展開了與細菌的“拉鋸戰”,在拉鋸戰中一個個“超級細菌”誕生了。

  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全世界只有5種新的抗生素問世,過去的10年也只出現了兩種新的抗生素,儘管科研人員一直在尋找和研製新的抗生素,但人類在發現新的抗生素這件事情上是有一個限度的。”柯哲奇説。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5月發佈首份抗生素耐藥性檢測報告指出,抗生素耐藥性正嚴重威脅全球公共健康。世衛組織主管衛生安全的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坦言,若不採取緊急協調措施,可以治愈的普通感染和輕傷等或再次具有致命性。

  “現代人的人員流動、食品流轉等因素為抗生素耐藥性提供了較快的傳播方式。”柯哲奇認為已有的抗生素已經無法應對日益猖獗的細菌,而新的抗生素又無法跟上更加強大的新細菌形成的步伐,這些因素都令應對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和濫用抗生素問題成為全球性的挑戰。

  ——核心關注——

  搭建資訊共用平臺狙擊細菌耐藥性

  數據顯示,只要臨床不濫用抗生素,細菌耐藥就會有所緩解。“不過現實是如今的‘超級細菌’名單越來越長,我們只有及時掌握一個時間段抗生素耐藥情況的整體變化趨勢,才能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柯哲奇説。

  據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孫靜介紹,為了幫助醫生對抗生素的使用作出正確判斷,幫助微生物和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需要將抗菌藥物使用、微生物耐藥和感染發生的資訊整合在一個醫生、藥師、微生物和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共同使用的資訊共用和分析平臺上,並隨時提供由平臺對共用資訊進行的相關分析、統計,進行風險預警和趨勢報告。“英國在某些地區、醫藥集團和醫院層面已經做到了上述資訊的整合和實時監測分析,並可以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這樣的事前監管機制,可以讓醫生、藥師、微生物和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對高風險病人的治療和對感染暴發的控制提供協同意見和措施。”孫靜表示,“通過這樣的監管機制,可以很快知道哪些病例存在高風險,並可以據此找到這些病人,及時採取措施,從而提高治療效率。”而我國無論是醫院還是地區層面,對抗生素的使用大都還停留在事後監管階段。只有少數醫院的醫院感染控制部門開發了僅供內部使用的類似資訊共用和分析平臺,做到了事前監管的實時監測分析。

   人類如何面對“後抗生素時代”

  70年前,當抗生素類藥品沒有問世時,人類一旦被細菌感染就很容易死亡;但在抗生素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如果繼續濫用,終有一天將會導致人類本身對所有抗生素藥品具有耐藥性,人們同樣“無藥可用”。這就是所謂的“後抗生素時代”。

  此前有相關人士公開表示,藥企不願投入研發新的抗生素與“後抗生素時代”的來臨有著直接關係,對此柯哲奇並不認同。“對藥企而言,研發一個新的抗生素和研發一個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一樣昂貴,而病人最多只會服用一到兩周的抗生素,接下來幾個月甚至幾年也許都不再需要,即便這樣仍然有可能對抗生素産生耐藥性;而糖尿病患者卻需要長期服用糖尿病藥物,且不容易産生耐藥性。”他説,“藥企也需要衡量投

  入與産出,這就不難了解為何它們不願去研發新的抗生素類藥物了。”

  那麼“後抗生素時代”如果來了,我們是否真的束手無策呢?

  日前,荷蘭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研發出一種新藥,可以從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外部將其瓦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耐藥性的産生。這種新藥強化了抗生素在MRSA表面細胞膜的附著力和破壞力,由於其原理是從外部破壞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菌“不大可能”對其進化出耐藥性。

  同樣針對細胞膜,今年6月,英國的研究人員與四川大學等機構共同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説,他們發現了一類被稱為脂多糖轉運蛋白的物質,在構建細菌表面難以滲透的脂質外膜時起到了關鍵作用。利用這一成果,未來有望開發出以這種物質為靶點的藥物。這種藥物無需進入細菌內部,只需阻斷細菌外膜的形成,就能將其殺死。

  這些對“超級細菌”耐藥機制進行的針對性研發,都考慮到了細菌耐藥機制複雜多樣且隨時發生的特點。

   ——專家觀點——

  我們需要全球範圍內抗生素使用監管機制

  打敗“超級細菌”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關注並積極採取行動。柯哲奇表示:“近年來各國及國際機構都在努力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他告訴記者,今年的G7峰會上,抗生素耐藥性已經被納入討論議題,英國發佈了《抗生素耐藥性五年戰略》,歐盟也花了很多錢監管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和研發新的抗生素。“但是目前還缺乏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抗生素使用監管機制,我們需要一個全球範圍內使用抗生素的公開記錄,記錄每個國家的抗生素使用情況,然後與其他國家資訊共用,這樣有助於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嚴重的國家提供幫助。”

  中國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同英國駐華使館於今年8月共同啟動了一項政策合作項目,作為該項目英國方面的技術顧問柯哲奇此次來到中國,就是希望能夠與中方專家進行進一步討論。“希望通過兩國的合作,借鑒英國對抗菌藥物使用和微生物耐藥及醫院感染控制的監管經驗,為中國建議一個實現實時監控評價分析的事前監管機制,建立醫生、藥師、微生物和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協同工作的平臺,從而提高抗菌藥物的使用效率和醫院感染控制效率,更好地遏制微生物耐藥。”柯哲奇説,“該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當中,研究成果最早將於明年4月發佈,屆時,它的適用範圍將包括11家納入試點的醫院。”

  “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並不像目前西非國家暴發的埃博拉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顯現得很快,它往往是逐步顯現的,就像氣候變化一樣。我希望在對待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上,我們也能夠有足夠的認識,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對整個人類也像是一場戰爭一樣。”柯哲奇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