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石山增綠 群眾增收

  • 發佈時間:2014-12-02 00:33:25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走進廣西馬山縣古寨瑤族鄉本立村古朗屯,就看到村頭立著一塊大石頭:上書“山銀花之鄉”。目前,全屯在山旮旯種植了1500畝金銀花,去年戶均金銀花收入近2萬元。

  馬山是廣西典型的石漠化地區,長期以來,很多農民靠在石縫中種玉米為生。近年來,馬山縣因地制宜植樹造林發展林下經濟,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通過在石漠化地區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八桂大地盡顯“石山增綠、群眾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綠中”的動人景象。2011年與2005年的監測結果相比,廣西石漠化面積減少了45.3萬公頃,佔全國同期石漠化減少總面積的47%。

  加快植樹造林,發展林下經濟,石山也能變成寶

  多年來,留不住土、留不住水的石漠化,給廣西的生態和經濟帶來了嚴重威脅。廣西是全國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05年石漠化土地面積3500多萬畝,全區90%以上的貧困人口分佈在石漠化地區。

  要脫貧,就要向石漠化這個“地球之癌”宣戰。自2008年國家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以來,廣西通過整合“綠滿八桂”造林綠化、退耕還林、珠江防護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全面加快植樹造林,提高綜合治理成效。目前,全區石漠化土地生態狀況改善面積89萬公頃,是繼續退化面積的3.9倍,大石山區生態環境穩步向好。

  “石漠化土地是今後一段時期廣西林業生態扶貧的主戰場和‘硬骨頭’,也是林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和潛力所在。我們要樹立‘石山也是寶’的理念,通過動員石漠化地區廣大群眾加快植樹造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山區綜合開發,增加群眾收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説。

   生態治理與林特産業有機結合,鞏固治理成果

  在石漠化綜合治理過程中,廣西始終堅持生態治理與發展林業産業有機結合,通過打造石山特色林業生態産業,有效鞏固了治理成果。

  田陽縣大力發展以竹子、蘇木、任豆樹等為主的經濟林種植,加快石山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目前全村每人平均竹林5.6畝,每人平均竹産業收入800多元,全村258戶都建起了新樓房。自實施石漠化治理以來,田陽縣種植竹子近6.5萬畝,年竹産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

  忻城縣石漠化面積超過135萬畝,佔全縣石山面積的54.2%。通過在石漠化的荒山、石山腳下大力發展金銀花,目前全縣金銀花種植面積20萬畝,年産值1.2億元。

  2008年以來,廣西各級各部門將石漠化治理與恢復重建生態緊密結合,探索推廣了“竹子+任豆”和“任豆+金銀花”等10多種綜合治理模式,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區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能達80%以上。

  扶貧開發不忘改善生態,綠色産業成了産業扶貧主力軍

  一大早,家住鳳山縣中亭鄉柏林村的農民駱尚球就忙著在自家的核桃園裏鋤草。“以前在山上種玉米,一畝地只有100元左右的年收入;現在全部種上了核桃樹,豐産期後每畝可以收穫2000多塊呢!”

  近年來,鳳山縣大力推動核桃産業發展,核桃樹成為大石山區的生態樹和“搖錢樹”,目前全縣優質核桃種植面積達30萬畝,居廣西各縣(市、區)之首。

  廣西各級扶貧、林業部門把扶貧工作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珍貴樹種、林下經濟等綠色産業,當起大石山區産業扶貧主力軍。

  “我們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特別是石漠化嚴重的石山地區作為主戰場,加快石漠化地區的生態恢復重建,實現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的良性迴圈,讓政府得綠、部門得績、農民得利。”廣西扶貧開發辦主任吳宇雄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