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網志還年輕 對於90後們微網志已經老了

  • 發佈時間:2014-12-01 12:51: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柏可林 攝

  微網志會死嗎

  王小兵任職騰訊QQ部門。11月20日,他收到一條微信,詢問他是否知道騰訊微網志事業部被撤一事。“不知道有這個事情啊”。他飛快地在微信上回復,並且反問記者:“現在(騰訊微網志)不是還能用嗎?”

  王小兵不知道,騰訊實質上放棄了微網志,這距離他們推出微網志,才不過短短4年。似乎也不約而同,網易微網志已經找不到丁磊的ID,張朝陽在搜狐微網志上更新也停了大半年了。至於新浪微網志,其他暫且不論,單單淘寶上的刷粉報價單已經降價兩輪了。

  微網志最火的年份在2011年,堪稱中國微網志的開元盛世。那一年,姚晨脫穎而出,成為新浪微網志女王;騰訊微網志則推出全球第一微網志名人劉翔。那一年,劉翔的騰訊微網志聽眾人數(800萬)超過Twitter第一名Lady Gaga(美國流行音樂歌手)的聽眾數量。馬化騰半夜發微網志恭喜劉翔,“期待突破一千萬大關”。

  朝時晴天夕時雨,今日黃花明日殘。似乎一夜之間,“微網志會不會死?”成為所有人的疑問,甚至成為了考試題目。2013年末,剛從廈門大學畢業的王小兵參加南方報業面試,“微網志會不會死”就是必答題。王小兵當時的回答是,“微網志沒有前途,因為競爭者手段高超、垃圾廣告惹人厭煩”。

  據説,那一場面試的另外3個應聘者也都“詛咒”微網志,理由各不相同。在下樓電梯裏,王小兵嘀咕一句,這事情誰説得準——這是他的真正想法。

  問世不足四年,微網志還年輕,但對於90後們,微網志已經老了。“有新浪微網志,不過基本不用。”王小兵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2014年前11個月,他只發了兩條微網志,其中一條是為了抽獎。

  騰訊微網志戰略犧牲

  騰訊微網志的“最後使命”——完美地完成了對新浪微網志的阻擊,戰略性的犧牲,成就了微信的江湖地位

  騰訊微網志被“邊緣化”一事,半年前一名知情人士已經在新浪微網志”泄漏“了。這個名叫“CcOo”的用戶,在7月22日晚上八點半寫道:騰訊微網志事業部撤銷掉了。

  幾乎同一時間,騰訊科技發文,稱騰訊網路媒體事業群變革,將搭建一個面向未來的媒體全産業鏈佈局,而騰訊微網志將在新聞與社交的融合上“做出全新的探索”。

  據消息人士透露,騰訊微網志從此不做新功能,只維持基本運營。微網志部門的産品技術全部移到網媒産品部。對此,騰訊公關部給出回應,微網志確實有些動作,部分人員進入微視,但騰訊微網志還在,且這次調整不會傷害原有騰訊微網志用戶的體驗。

  數據更有説服力。2014年騰訊一季度財報中,只有QQ月活躍用戶(MAU)數據、微信和Wechat合併用戶的數據,微網志用戶量則只字未提。在匿名社交App上,一位騰訊微網志員工這樣解讀騰訊微網志的“最後使命”——完美地完成了對新浪微網志的阻擊,戰略性的犧牲,成就了微信的江湖地位。

  在艾瑞諮詢分析師楊雪斌看來,騰訊之所以放逐微網志業務,主要是該業務的性價比不高。她告訴記者,“這個很好理解——打個比方説,有10億用戶在用QQ,而用微網志只有5億用戶, 那麼後者的價值可能就沒有前者那麼大。”

  一名已經離職的騰訊微網志事業部員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感嘆,騰訊微網志的落寞有點可惜,“騰訊微網志先天條件優越,有QQ的龐大用戶群作為後盾。它的起勢是很好的,我感覺是惟一能夠與新浪微網志抗衡的平臺。它如今被邊緣化,只能説明兩點:一、騰訊內部要棄車保帥;二、它比新浪微網志還是差了一口氣。在這個行業,做不到最好就乾脆不做”。

  騰訊微網志大勢已去,市場也不乏惋惜之聲。深圳億思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周勝在部落格裏貼上晏殊的《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在文章裏,他還回顧了騰訊微網志曾有的輝煌:5.4億註冊用戶和4000萬圖片微網志發佈均值。

  對撤銷微網志事業部一事,騰訊公司內部的反應並不強烈。之前,媒體競相報道,“騰訊CEO馬化騰對微網志冷淡,今年4月份‘最後一次’在騰訊微網志上發言”。《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時隔半年多,馬化騰再次在騰訊微網志平臺上“冒泡”,在11月7、8日連發兩條微網志,繼而又銷聲匿跡。

  而記者詢問幾位騰訊公司的內部員工,卻無一人對騰訊微網志事業部被撤銷一事知情。記者詢問一位騰訊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騰訊微網志的員工是否會合併入新聞中心,她連聲説:“不知道。”記者追問部門撤銷不算小事,怎會毫無所聞。她回答:“這……騰訊有兩萬多人呢”。

   網易微網志“挂”了

  騰訊走大眾的路子,沒走通。網易號稱“有態度的微網志”,主打小眾、學術型圈子,但也沒有逃離關閉的命運

  騰訊撤銷微網志事業部後,網易微網志也發生巨變,且命運更為殘酷。2014年11月,網易微網志宣佈不再單獨運營,即正式關閉。

  就網易微網志關閉一事,記者致電網易合作專員戰媛媛。在電話裏,她急切回答:“關於這件事,一切消息都在我們的對外公告中。”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網上搜到了這份公告。其中提到:網易微網志業務將與網易輕部落格LOFTER進行整合,從11月4日至11月底,用戶可將內容遷移至輕部落格LOFTER進行保存,但用戶原有的好友關係即將消失。

  網易微網志于2010年初開始內測,在名字後面一直跟著一行標語:有態度的微網志。有專家表示,網易微網志的“態度”一直比較清高,“在自己營造的小眾空間裏自娛自樂”。然而,這也成就了網易的學術氣質。

  對於不少學者用戶來説,網易微網志的定位雖劍走偏鋒,但正中下懷。因此網易微網志有一定的學術氣質,“學者數量眾多,領域覆蓋全面”。曾和新浪微網志“鬧掰”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係教授張鳴就對網易微網志頗為鍾情。11月12日,他在網易微網志上感慨:網易是個小微網志,但有自己的固定圈子,大家玩得挺開心,現在要關了,真有點捨不得。

  在轉發評論張鳴這條微網志的用戶中,瀰漫著不捨之情。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鄭旭光轉發了不少朋友“追憶”網易微網志的言論,並告知“老友”,自己要搬遷新浪。經濟學家劉匪則堅稱,“不去”,“不喜歡新浪的界面”。

  雖然學者抱團取暖,但作為大眾社交平臺,網易的人氣顯然過於冷清。記者看到,截至目前,網易微網志主要的活躍用戶多為公眾賬號,而網易娛樂等賬號發佈的微網志,其轉發、評論和點讚等功能點擊量幾乎為零。

  對於想借網路發聲的普通用戶而言,網易微網志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山水清澈”是少數堅持在網易微網志發文的用戶之一。從2008年開始,他將自己的風水、易學等研究文章發佈在網易微網志,堅持至今。“就是好玩啊,有成就感。”他告訴記者。

  不過,他也承認,網易微網志只是輔助性的工具,“就是為了推廣我的部落格”。記者看到,他的部落格訪問量已經超過200萬,但網易微網志的粉絲只有2500左右。記者詢問網易微網志與他是否有過合作。他説:“就時不時發個信件鼓勵一下”。

  對於網易微網志退出歷史舞臺一事,資深網際網路觀察家、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認為,網易缺乏人氣,“網易的媒體屬性和新浪比弱一個層次,而且網易自身有很多賺錢的業務,不太著急自我革新”。

  記者也詢問戰媛媛,關閉網易微網志是否因為它的受眾面太小。戰媛媛堅稱,“沒有這樣的情況”,繼而又説:“我也不清楚。”

  新浪“承包”微網志

  騰訊走了,網易挂了,現在微網志就新浪一家了,甚至新浪微網志正式更名為“微網志”,就此一家,他們乾脆把這個“魚塘”全承包了

  “當風暴過於猛烈時,你不得不收起船帆”。《冰與火之歌》裏的這句名言,比較貼切地表達了中國幾大門戶微網志間明爭暗戰的結果。包括丁道師在內的分析人士都指出一點,騰訊、網易微網志的失利和新浪微網志的強勢不無關係。

  網路遊戲産品經理湯潤芝認為,微網志之戰是一場持久戰,關鍵是爭奪有話語權的名人和各行業的精英。4年前,各大門戶微網志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四國大戰”,爭搶名人資源,熱火朝天。

  關於這場戰爭激烈程度,國內媒體曾有不少報道。

  搜狐和新浪微網志都想“搶”趙本山。起初,趙本山在搜狐開了微網志,爾後,曹國偉和新浪前總編輯陳彤親自到瀋陽拜訪趙本山,邀其在新浪開微網志。趙本山先給張朝陽打了一通電話,隨後“改旗易幟”。

  網易微網志為了“搶”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教授秦暉,不但送了部裝好了微網志客戶端的iPhone手機給秦暉,後來考慮到秦暉使用不太方便,又送上一台iPad,而且給秦暉家裏開通了無線上網。秦暉開通網易微網志後,他的學生還在網上驚呼,“以秦老師的性格,肯定不會開”。網易副總裁唐岩曾表示,網易為了拉人,曾經送出去幾百台iPhone手機和100多臺iPad。

  騰訊方面則頒布懸賞令,只要能拉來新浪微網志粉絲量排名前100名的任何一個,至少獎勵1萬元。王菲、韓寒這個級別的,“只要能拉過來,價錢隨便開”。

  這場搶人大戰,新浪火力最猛。新浪內部有個口號,“從前臺到總裁都在推廣微網志”,甚至連送外賣的和在樓下扒活的計程車司機都不放過。曾有媒體報道,在新浪總部採訪,聽到的“都是談論微網志的聲音”。

  搜狐微網志運營總監劉鑫智表示,新浪微網志對內容資源十分饑渴。利比亞戰爭期間,新浪微網志同步複製搜狐微網志的“獨家版權”內容。由於新浪微網志不能超過140個字,而搜狐微網志沒這個規定,原作者乾脆寫超過140個字,新浪就稍加編輯(刪成140個字以內),照抄不誤。

  進入2013年,戰鬥規模開始減小。2014年3月,騰訊以官方身份在新浪微網志上開設賬號併發言,“化敵為友”。2014年3月,新浪微網志正式更名為“微網志”,並於一個月後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有網友在貼吧裏戲謔,“微網志的魚塘被新浪承包了”。

  2014年7月,澎湃新聞援引一名業內人士的分析稱,“微網志是新浪的核心,也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新浪)公司上下都圍繞著微網志轉——其他幾家輸的不僅是時間、戰略眼光,還有耕耘的力度。”

  9月末,新浪微網志發佈了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8%,廣告營收同比增長50%,凈虧損500多萬,同比收窄。新浪微網志CEO王高飛用“優異”一詞來形容該份財報。

  有網友表示,新浪微網志雖然仍虧損,但相比于其他幾家,它已是當下的勝利者。

  未來呢?

  降價的刷粉報價單

  原創缺失、用戶活躍度等問題,雖然新浪不承認,但降價的刷粉報價單卻很能説明問題,微網志的關注度其實已經下降

  掣肘微網志前途命運的諸多因素中,“用戶活躍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6氪曾經發佈一位專家的文章稱,財務數據都是浮雲,用戶活躍度才是關鍵。該位專家舉例説,Twitter(推特)第三季度財報的數字很漂亮,但是財報發佈後,推特股價大跌9%,原因就是一項衡量用戶參與度的指標——條目瀏覽量,在全球下降了7%。

  根據新浪方面透露,新浪微網志2014年的用戶活躍度一直在增長。2014年3月,新浪微網志的月活躍用戶為1.43億,比2013年12月招股書中的披露數字增長超過10%。第三季度財報中,該數字已經攀升至1.67億,同比增長36%。

  不過,對新浪用戶活躍度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過。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專家傅景華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3月,他發表一篇研究微網志活躍度的論文。在該篇論文中,傅景華提到,2012年他做了一項對微網志用戶行為模式和活躍度的研究調查。

  運用電腦程式,隨機抽取了3萬多個新浪用戶賬號,分析它們的屬性。傅景華發現,在這3萬多個賬號中,超過57%是空頭賬號。在剩下的用戶中,超過一半的頁面上只有不到5條內容。根據這個數字推算,有媒體指出,新浪微網志的5億賬號中,大約有3億賬號是無人使用的。

  傅景華還發現,新浪微網志的大部分原創內容都是出自一小撮人之手,“4.8%左右的用戶創造了微網志平臺上超過80%的內容”,其他人只是轉發。

  “我認為新浪微網志統計用戶活躍度的方法不是很好。”傅景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新浪微網志的統計標準是看有多少人登錄微網志,但是用戶可能是被動的,沒有任何參與度。我認為更應該強調web2.0的用戶參與特徵,也就是説,用戶需要主動發原創內容,或者轉發微網志,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活躍用戶。這也是社交媒體最重要的。”

  傅景華還告訴記者,類似于新浪微網志這樣“非活躍”用戶大量存在的情況,也適用於國外的社交網路,比如推特。

  傅景華還表示,2013年,新浪微網志的總用戶量呈下跌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的政策收緊,“新的法律出現,導致大V流失、僵屍粉數量減少等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情況”。

  記者在淘寶上聯絡到一家專門經營微網志的刷粉機構。該機構負責人給記者QQ了一份刷粉報價單,上面列明十余種套餐,最貴的是“企業特價套餐”,包括3萬精品粉+3萬特級粉+1千達人粉,總價1314元。

  “這個報價是不是太貴了?”

  “我們已經降過兩次價了。”

  “降價是否因為新浪微網志環境不如前嗎?”

  “去年生意特別差,今年稍微好點。”

  記者了解,該機構也推出了微信粉絲業務,價格是0.04元/粉絲。

  上海通路快建新媒體行銷總監韓培斌長期關注網路行銷。他對媒體表示,專門從事賬號行銷的群體形勢慘澹。基於微網志賬號行銷的平臺,要麼收費縮水,要麼在原有基礎上改行了,轉向做商業應用了。“這是大勢所趨”。

  不過,記者近日瀏覽一些微網志轉讓平臺發現,微網志賬號交易依然較為頻繁。一個備註名為“雲南分眾傳媒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總粉絲數達12萬的賬號向記者兜售,“負責人表示自己忙著找工作,沒時間打理。”

  當記者質疑這個賬號有沒有價值時,他稱“放著每天都能漲不下一百個粉”、“好的話一個月一兩千還是有的”。他還表示,微網志並不受微信的影響,“不是每個人都玩微信”。

  少了大V如何盈利

  沒有廣告,除了大V,微網志還有什麼盈利模式?這也是微網志一直讓人擔心的地方。一直有人氣,就是沒財氣,堅持一二年還行,時間長了,就會荒蕪

  除了用戶活躍度的真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微網志大V或撤退或低調,也讓新浪微網志的人氣有所下降。少了大V、僵屍粉的新浪微網志,商業化腳步如何?

  據新浪微網志2014年Q3財報顯示,廣告和行銷營收入依然是微網志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比增長50%),而微網志收入的另一塊,增值服務營收也達到188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100%。

  記者發現,新浪內部對於商業化的探索近來更加頻繁,有多元化的趨勢。在烏鎮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新浪微網志CEO王高飛向媒體記者闡述了新浪微網志微網志最新的商業化探索:在垂直化領域加速探索粉絲經濟對其商業化的價值。

  “我們還比較依賴品牌客戶,相當於臉書2010年的階段。”王高飛表示:“從今年開始,我們在汽車、電影、金融、生活服務等非商品領域開始深度合作”。

  這些合作的背後,顯示出新浪擴展商業化版圖的野心。王高飛表示,與阿裏合作的垂直領域增長快速,尤其新浪汽車在10月底和“雙11”之間線上案例收集在15萬輛左右;第一次切入電影領域的新浪微網志,聯手韓寒的《後會無期》,幫助後者的相關話題獲得很大的曝光率。韓寒發佈的相關105條新浪微網志總共獲得了合計超過1600萬的互動量。

  對於客戶而言,即使少了一些喧囂,新浪微網志也不失為一塊有價值的平臺。線上旅遊預訂服務商驢媽媽就是在2014年“逆流而上”,選擇與新浪微網志合作的企業之一。其微網志運營主管周琦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驢媽媽微網志運營的前兩年只是借用新浪微網志的平臺,與新浪並無任何合作。但從今年起,驢媽媽卻加大投資,開始用新浪的一些推廣系統,如粉絲通。

  “公司在微網志這塊的投資前兩年幾乎是沒有的,因為我們希望給公司節省成本。但2014年微網志整個大環境已經很難改變,公司為了留住老用戶,開始投入資金。”周琦説。

  在周琦看來,新浪微網志用戶結構的變化未嘗不是好事。“從去年開始,新浪微網志的總粉絲註冊和粉絲活躍度都在下降,因此企業粉絲的增長速度是緩慢的,但是留下的粉絲忠實度比較高,因此總流量和往年相比,並無很大出入”。

  她還告訴記者,驢媽媽的新媒體行銷,微網志和微信是並行的,但是兩者各有利弊。“微網志以通訊為主。因此,將微信的粉絲轉化成流量和訂單數會比微網志精準,但是在獲取用戶上遠遠比微網志繁瑣。例如在一些關注有獎的活動上,騰訊對企業號的審核非常嚴格。而微網志在某一個熱點的追溯與搜索,強于微信”。

  迷茫的“讚”或“踩”

  李逸海説,網易、騰訊微網志的失敗看成一種歷史更疊,是圈中生態的自然變化,但微網志會不會死?他也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曾經的幫派混戰到今日的一家獨大,再加上微信等新興社交工具的興起,微網志的崢嶸歲月似乎已經過去,而網易、騰訊微網志的黯淡,也為中國微網志圈添上幾分滄桑的味道。唱衰聲四下頻起,未嘗不反映出用戶對中國微網志平臺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記者瀏覽各大網站,發現各類點評微網志命運的言論中,負面評論佔了多數。比如,在知乎上一個有關“微網志的缺點”的提問,回復數多達120多條;而另一條“微網志有哪些優點”的提問,回復數只有一條。在36氪等媒體平臺上,批評或者唱衰微網志未來的帖子也佔大多數。

  當然,記者採訪中,也有不少專家對微網志的將來滿懷信心。楊雪斌即對記者表示,自己是忠實的微網志粉絲,每天要打開看兩三次,“看自己的頁面,還有熱門微網志榜上的話題”。

  在她看來,目前唱衰微網志的基調有點不可理喻。“我不覺得微網志沒有市場”,她告訴記者,“微網志依然有獨一無二的號召力,特別是它的名人、媒體資源,別家難以取代。有些優秀的綜藝節目,像快樂大本營發起的熱門話題,在微網志上可以衝到幾百萬回復轉發。這也是説明,綜藝節目很看重微網志平臺對草根用戶的凝聚能力”。

  傅景華也對記者表示,雖然曾被新浪微網志封號,他還是認為新浪微網志具有不錯的影響力。他用“mass communication”(大眾交流)來形容新浪微網志的意義。“微網志發一個帖子,大家都有看到,有公眾影響力”。

  上外新聞傳播學院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教師周嘉雯也對記者表示,不認為微網志會在短時間內“關門打烊”。“也許會換一種形式,比如功能升級”。

  身為“微信控”的周嘉雯告訴記者,她依然使用微網志,一天刷2次左右。而且在她看來,她教的90後學生中,大多也沒有拋棄微網志。“感覺他們還在用,但是使用微信的頻率會更加高一些”。

  鈦媒體作家李逸海則更加坦然,他將網易、騰訊微網志的失敗看成一種歷史更疊,猶如群雄逐鹿到統一天下,不過是圈中生態的自然變化,文章最後一句,他重提時下熱點:微網志活躍度下降甚至要死亡——然後又狠狠加上一個問號。(文中王小兵為化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