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益性農批市場建設提速

  • 發佈時間:2014-12-01 13:29:3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子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加快發展內貿流通,引導生産、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改善民生,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

  眾所週知,出口、投資和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消費一端來看,在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的時點,投資增速高位趨緩的情況下,如何激活消費對整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推出穩定外貿、擴大鐵路投資等政策後,中央“穩增長”政策再出新招。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通過13項政策加快發展內貿流通,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其中在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意見》提出,探索採取設立農産品流通産業發展基金等模式,培育一批全國和區域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農産品流通産業發展基金的創新模式,將對建設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有很大助力,可以緩解建設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面臨的資金困境,流通的基礎設施將有待完善。但若要真正建成公益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首先還是要對公益性下好定義,同時要推進公益性農批市場法的建立,有法可依並加強執法,讓市場運作更加有序和健康。

  公益性繼續推進

  據商務部調查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共有農産品批發市場4476家,年成交總額37414.4億元,同比增長18.6%;年成交量78138.7萬噸,同比增長9.5%。在這4000多家農産品批發市場中,70%以上承擔著農産品流通任務,在保障全國農産品供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體量龐大的農産品流通市場無法形成一種低成本的物流運作,農産品價格波動,‘買難賣難’問題長期難解,很大程度上與目前農産品批發市場違背其公益性的本質屬性有關。農産品批發市場只有做到公益性,才能便於國家管理市場治理價格。”國家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柏園指出。

  但在近兩年,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公益性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的認同,決策層面也在不斷支援著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公益性發展。從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到2014年3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要“積極穩妥推進公益性農産品市場建設”,再到本次印發的《意見》,都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公益性已獲肯定,也在逐步推進。“在前一階段出臺的有利政策下,北京、山東、深圳等省市已獲得我國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的第一批試點,財政部給予大力財政支援,試點省市將各自研究適合本地發展的方案,探索建立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實現形式和長效機制。”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説,“而本次《意見》又提出設立農産品流通産業發展基金是一個亮點,這將對建設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産生很大助力,可以緩解建設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面臨的資金困境,各項流通基礎設施將有待完善。”

  切勿本末倒置

  “推進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培育,方向是好的,但首先還是應該厘清何為公益性,推動農産品批發市場管理條例儘早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讓市場建設有法可依,以及加強執法讓市場保有良好的運作環境。”馬增俊説。

  對於具有公益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馬增俊認為可以用四點概括,即政府支援、公益功能、企業投資、市場運作。“目前4000多家批發市場全部由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我國農産品批發市場公益功能實現的既有效又經濟的方式是以現有已發揮重要作用的批發市場為抓手,由政府對其公益功能進行支援。這種批發市場具有普惠性,市場收費有一個限定,農戶能有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銷售平臺,同時市場還需兼具穩定産銷、保障供應、資訊發佈等作用。而政府的支援不僅要體現在資金、稅收上,也要在用地、水電、交通設施等方面對公益性市場進行扶持。”

  此外,完善立法和加強執法也是馬增俊對推進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監管好農産品批發市場的環境很重要,這對恢復農産品的商業信用、整頓市場秩序,不再讓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再發生至關重要。”

  徐柏園也認為,我國政府應該更加著力於制定批發市場相關的政策法規。“長期以來,我國對於批發市場的未來發展及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缺乏統一的政策、規劃和目標,特別是國家層面關於批發市場法律、法規的制定,呼籲20多年來未有結果。但制定公益性農産品市場法非常必要,農産品物流的頑癥也亟待政府部門下大力解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