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成紡織業創新主引擎(行業短波)
- 發佈時間:2014-12-01 03:24: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在2014年度“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以新材料為依託,破除國際技術壟斷,已成為紡織科技創新的主引擎。
“十二五”以來,紡織行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強度,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取得一系列突破,大批科技成果實現了産業化,産品差異化、産業資訊化、企業管理現代化等取得顯著成效,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紡織之光”科技獎獲獎項目就是中國紡織科技創新的縮影,反映了近年紡織業科技創新趨勢與特點。
新材料科技創新成為最大亮點。今年的獲獎項目中有近20項成果為纖維新材料開發方面的成果,表明新型紡織材料科技優勢繼續保持。其中“高模量芳綸纖維産業化關鍵技術及其成套裝備研發”項目,實現了高模量芳綸的國産化,結束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利於滿足我國國防建設、航太航空等領域的迫切需求。
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緊密合作成為紡織業科技創新的主渠道。在今年獲獎的135個項目中,有52 項屬産學研聯合攻關成果,佔獲獎項目總數的39%;其中,一等獎中的産學研合作項目佔比高達73%。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合作有效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以産品升級和提高勞動生産率為目標,技術改造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動産品換代成效明顯,提高了産品的附加值。
以支撐保障為基點,技術標準、軟科學成為科技創新的主紐帶。目前,紡織行業軟科學和技術標準的基礎性、原創性成果均有所突破。在今年的獲獎成果中,有8項軟科學項目和15項標準研究項目,彰顯了近年來我國在功能性檢測與評價、纖維定量分析和有害物質檢測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和國際優勢。
孫瑞哲表示,儘管成果顯著,但從整體上看,紡織業自主創新能力仍需加強,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和人才資源的支撐作用仍顯不足。由於體制、機制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紡織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産學研用還沒有形成有效互補的局面。要從根本上實現突破目前的創新困境,科技成果的中試和工程化研究亟待加強,以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目前,很多科技成果只是處於實驗室階段,不具備轉化條件,成果到此終止。如果中試、工程研究不到位就盲目轉化,也會造成成果轉化失敗。因此,需要加強技術研發的市場化需求導向,加強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産業化研究,探索産業鏈協同創新新模式,避免成果推廣過程中的二次或三次開發,從而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的進程。”他認為,企業應該認識到,在新形勢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本質上取決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吸納科技成果的能力和經營能力。企業再通過上規模來增加效益是行不通的,只有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主體,才能活得更好。
孫瑞哲説,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政府和行業層面也要通過政策引導、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為成果轉化創造良好環境。逐步建立風險補償、後補助、創投引導等方式,按照市場規律引導支援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資本化、産業化。同時加強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技術、人才、資金、政策、法律、管理等全方位諮詢活動,密切技術供給方與需求方的聯繫,推動技術市場化和成果商業化。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01日19 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