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腰的“美麗”産業
- 發佈時間:2014-11-29 08:29:29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場路面鋪著一粒粒鵝卵石,花圃裏種著一株株桂花樹。一陣風吹過,桂花香撲面而來。站在廣場中間向遠處眺望,連綿無際的桂花樹、枇杷樹將整個山村連成一片綠色的海洋……
“每到傍晚,村民們經過一天勞作,都喜歡到這裡休閒、聊天。”24日,永春縣蓬壺鎮仙嶺村村民蘇天才帶著小孫子,在村裏新建的桂花廣場散步。他對記者説:“如今,村子建得越來越美,還是縣級美麗鄉村示範點,有不少外地來的遊客稱讚我們這裡是世外桃源,我們也覺得很幸福。”
跟“仙”不沾邊
仙嶺村位於蓬壺鎮東部,海拔400米,距鎮區8公里,是一個較為偏遠的革命老區村,全村2746人。
“村莊位於半山腰,地無三尺平,發展工業根本不可能,又沒有其他資源可發展。之前,村民只能靠種田和外出打工為生,收入很低,更不用説有什麼村集體收入了。”村支書蘇天恭苦笑道,“説是‘仙嶺’,村民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跟‘仙’一點也不沾邊。”
上世紀90年代初,仙嶺村村民開始種植桂花等花卉。然而,受市場等各方面的影響,花卉並沒有給當地村民帶來一條脫貧路。
“市場最低迷的時候,一些村民甚至把辛辛苦苦種的花木砍去當柴火燒。到後來,只剩房前屋後少量種植。”蘇天恭説。
在發展道路上舉步維艱的仙嶺村,如何破局?
蘇天恭想了想:“只能依託原有的花卉基礎,發展‘美麗’産業,打造花果名鄉。”
一花+一果
2000年前後,轉機來了。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有人看上村裏的桂花樹。村民們瞄準商機,僅僅幾年間,仙嶺村就成了全國最大的桂花生産基地。目前,全村共種植桂花1500多畝,其中,桂花苗圃350畝。
“看到村民發展花卉的積極性很高,村裏也充分利用建在村裏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邀請專家、技術人員、桂花種植大戶,指導村民發展花卉,並積極培育新品種。目前,已培育出狀元紅、永春桂等8個桂花品種。”蘇天恭介紹。
同時,該村還成立桂花專業合作社,並開通全省最大的桂花網上交易平臺,鼓勵村民通過網上賣桂花樹,去年網上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落戶在該村的福建九九農村科技文化園,是省農函大永春第二分校、省農科院生物技術閩南試驗基地以及永春縣農業科技普及教育的主要基地。2000年,文化園在全省率先引種推廣“早鐘六號”枇杷。該村主動對接,發動群眾種植,並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現代經營模式帶動村民發展。
“‘早鐘六號’枇杷上市早,最早的可在春節前上市,素有‘開春第一果’之稱,價格可達每公斤60元以上。”蘇天恭説,如今,全村共種植枇杷1850多畝,形成千畝枇杷長廊,年産值達1000多萬元。
“僅一花一果,一年就可直接帶動全村村民收入達3000多萬元,每人平均1.5萬元。”蓬壺鎮副鎮長余華南介紹,農業有效益,該村村民基本都留在村裏,只有少數人外出發展。
讓美麗持續
這些年來,許多村民建起新房子,買了轎車。然而,村民們仍覺得不滿意——經濟發展了,環境卻沒改善;建了不少新房,卻沒新村的味道;路不夠寬,小車走不了……
為此,今年初以來,該村被列為縣級美麗鄉村示範點,按“田園風貌型”美麗鄉村定位,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啟動桂花廣場、道路、揚美湖等9個項目的建設。
佔地43畝多的桂花廣場,原只是個泥土場,晴天揚塵土,雨天積淤泥。最終,該村投資近400萬元把這裡建成融村民休閒與桂花展示于一體的廣場,同時,還配套建設了景觀亭、演武場和公共衛生間等設施,方便村民休閒。
位於萬斗自然村的揚美湖,原來只是個臭水塘。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村裏對這裡清淤整治,並把它建成人工湖,配套建設瀑布及步行道、廊橋等。村裏從此多了一個休閒景點。湖邊,三角梅姹紫嫣紅;湖面,父母帶著孩童劃竹排;岸上,遊客在休閒廊道拍照……
“目前,村里正在拓寬通往鎮區的道路,並規劃建設枇杷歡樂谷等。我們將整合村裏已有的中華農民體育學園、沈家大院、十里枇杷、千畝桂花等景觀,整合成集採摘、觀光等體驗于一體的生態旅遊項目,讓這些資源也能為村民聚財,這樣才能讓美麗持續。”蘇天恭説。
美麗鄉村示範點,帶來了人氣,既有利於吸引投資,也有利於培育市場。蘇天恭透露,下一步,該村將做足桂花深加工文章,研發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醬、桂花酒、桂花茶、香包等附加值高的商品,把産業鏈做長,“這樣,即使今後桂花樹市場遇冷,仙嶺人也能高枕無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