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 股市重回全球第二

  • 發佈時間:2014-11-28 16:2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中國股市市值首超日本,僅次於美國,QFII和RQFII追投A股。經濟之聲評論:中國股市應乘勝追擊,做大做強。

  央廣網財經11月2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本週的中國股市跨越了一個里程碑,市值首次超越日本股市,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股市。

  經濟之聲:今年以來,滬指已經漲了24%,尤其是10月末以來,指數漲幅高達14.5%。日本股市近幾個月也在上漲,東證今年漲了約7%,但考慮到日元快速貶值(今年已經跌了11.4%),以美元來算,日本股市跌了4.1%。2010年,中國經濟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本週中國股市的市值也首次超越日本股市,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股市。非常難得,但這只是第一步,做大,接下來怎麼才能做強呢?

  桂浩明:這個消息確實比較鼓舞人心。以前講到中國股市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特別是前一段時間,周邊的市場都大漲,境內市場還是走的很疲弱。所以,大家對中國股市抱著一個感覺,是比較弱的一個品種。現在看,市值超過日本當然是一個好事情,對這一超越還是要客觀看待。如果不考慮日元本幣貶值的因素以外,實際上中國股市還沒有超越。如果進一步分析,把中國股市結構構成,和其他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分析,無論從增量反應資本成熟程度,對於融資能力等等,中國可能各方面都是比較弱的。

  所以,趕上日本僅僅是在市值上去的,更要注重怎麼提高市場本身的能力,包括融資能力,規範程度,真正使它成為一個能夠既適合有很強融資能力,同時也又是一個規範運作的,能力為投資者帶來良好投資環境的,讓投資者在這裡放心投入,進行風險和財富性收入的市場。

  經濟之聲:我們也注意到海外資本對於A股市場的關注。滬港通通車已逾一週,境外資本投資A股再添新軍,而傳統境外投資渠道QFII和RQFII在滬港通的影響下的表現,也是業內矚目的焦點之一。最新數據,QFII在今年三季度增倉2.25億股,新增持倉市值為76.99億元;截至三季度末,QFII在A股的重倉股為309隻,比上期的253隻增加了56隻,增幅達22.13%。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抉擇和方向,形成了更加穩定的預期,參與熱情進一步高漲,更多的大型機構已在積極、長遠佈局中國資本市場。您的觀點?

  桂浩明:今年以來特別是下半年以來海外資金涌入是比較明顯的,這當中包含這樣幾層意思。第一,與周邊市場相比,我國股市上半年漲幅還很有限,形成了明顯的價格洼地。很多國家股市已經回到2007年的水準,甚至創了歷史新高。水往低處流,總是都是往那些這個估值比較低,價格比較便宜,具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這樣一個市場。這就導致一種資金的流動。

  第二,這段時間,周邊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都出現了高位盤整的格局,它們漲多了。在隨著美國退出QFII以後,海外資金在資本市場的佈局有新的觀點,是否再像過去那樣,高度集中在一些發達市場,可能有一定分歧。所以,出現了一些資金流動,這種流動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這一新興市場,而且是後發市場,並且這兩年走勢偏弱的市場還是有正面的影響。

  第三,這段時間境內市場當中改革開放力度比較大,滬港通的推出,使人們感覺到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可能不像過去那樣想像,資本項目完全自由兌換。滬港通的因素,再加上自貿區等等各種因素的各種模式的出現,使人們感覺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加快對外開放。

  這些因素聚焦到一點,就是有利於海外資金向中國資本市場的流入。

  經濟之聲:這麼多的空間到了A股當中會産生什麼樣的作用呢?現在市場越來越樂觀了,比如説認為本輪牛市不會輕易結束。即使短期出現回調,也不必太緊張。因為A股將迎來增量資金入市與風險偏好提高的雙輪驅動,二者之間正反饋效應將放大牛市思維。您的判斷?

  桂浩明:我覺得當然是這樣,股市越好資金越容易進來,資金越進來股市越好,這就形成的正相關。我們也覺得今年的市場包括明年的都是樂觀的,不過,這幾年市場越來越活躍,越來越激動的時候,恐怕要有點清醒,融資操作是一個杠桿,可以推動股市上升,但它也可能導致較大震蕩,這一點投資者也是需要加以提防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