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降息減少銀行利息收入4000億 反哺實體有限

  • 發佈時間:2014-11-27 13:42: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十項舉措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話音剛落,11月20日銀監會就發文規定將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並透露“資産證券化備案制的規則修訂稿已經初步完成。”

  央行則于11月21日宣佈降息,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央行同時宣佈,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央行降息猶如一顆深水炸彈,引發市場種種反應。儘管之前一直有市場人士呼籲降息,但這次降息還是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央行明確表態,此次降息旨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並稱“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但不少人士認為,實體經濟融資環境的改善有賴於進一步寬鬆政策的出臺,更重要的是,降息可以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

  反哺實體多少?

  央行的超預期降息舉措,直接引爆了A股行情。11月24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均高開高走。在地産、券商股的引領下,上證指數盤中一度漲逾2%;深證成指漲勢更甚,盤中漲幅最高達3.76%。當日收盤時,上證指數漲1.85%,深證成指漲2.95%。而11月25日,上證綜指再漲1.37%,11月26日,上證綜指逼近2600點。

  中國央行的意外降息,也震動了全球市場,美歐股市、國際油價和黃金期價齊齊上漲,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再創新高。

  但是就在一個月之前,作為貨幣政策的風向標,央行在此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並沒有釋放任何關於降息的信號。相反,央行還以大篇幅強調了過度“放水”的危害,並通過物價絕對水準不低和供給面變化駁斥了低通脹將觸發全面寬鬆的觀點。

  “核心因素依然是頑固的實體融資成本。”一家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而現實是,當央行在連續下調正回購利率和注入基礎貨幣後,雖然9月貸款利率較8月下降,但是仍然高於二季度水準,且上浮比率上升至歷史高位。

  “貨幣傳導機制受阻,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並不理想。”上述人士坦言。但關鍵在於,現實是否也像理論所分析的那樣,降息到底能給實體經濟帶來多大的利好,能緩解實體經濟多大的負擔?

  按照目前廣義貨幣(M2)規模算一筆賬的話,一年期貸款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就是減少銀行利息收入4000億。反推,就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4000億。但是,如果將賬細分開來進行計算,落到實體經濟的好處又有多少呢?

  “此次非對稱降息,實際上在收窄銀行利差,可以理解為是引導銀行將部分利潤讓渡給企業。”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慶明認為,目前銀行的盈利水準大大高於大多數實體企業,為了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必須將銀行業部分利潤讓渡給實體經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網志)認為,流動性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有所寬裕,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高。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基準利率的下調,尤其是貸款利率相對幅度稍大一點的下調,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下降,這個是最為重要的目的,這樣會減輕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帶來的壓力。

  “本次降息有顯著的非對稱性。存款利率沒有多少變化,貸款基準利率卻是超常規的下調。”MFI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江勳表示,這顯然是要保證儲戶利益,試圖讓渡銀行收益,反哺實體。但壓縮銀行利差,補貼實體,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銀行放貸積極性的抑制。“雖然試圖挽救存款搬家,但是銀行未必會將資金投向實體。”江勳坦言。

  “這個效果很難説。”這是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網志)在記者問及降息效果時的回答。在她看來,此次降息是意料之外的。“此次降息時間點不見得特別好。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息對市場信心的影響會特別大。”她表示,“整體上看,經濟基本面不樂觀的現象越來越多,對經濟調整和政策落實非常不利。”

  事實上,針對此次降息,央行有關負責人稱,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準,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緩解債務壓力

  但不能否認的是,降息可以降低存量貸款的利息負擔,尤其是有助於緩解棘手的債務問題。

  今年以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今年8月份,全國人大通過新預演算法修改,正式給予地方政府發債許可權;10月,國務院又發佈《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43號文”),明確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並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將有5621.83億城投債到期,上半年是還債高峰期,將有3160.55億到期。其中3月、4月和5月將達到“洪峰”,到期債務分別是776.3億元、841億和636.1億,佔全年到期債務量的4成。

  “由於地方融資平臺巨大的債務還款壓力,不排除有一些平臺的資金鏈會斷裂。”某地級市一家城投公司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坦言,此時央行降息無疑對他們來説,是個最好不過的消息。

  實際上,實體企業真正的難題在於,亟須打破地方壟斷,通過橫向的跨區域的産業並購與整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顯然,本次降息緩解了地方産能的出清,固化了地方利益,對真正的實體企業來説,整合的門檻被人為抬高了,改革的難度和成本實際上是提高了。

  “這進一步説明,本次降息很大程度上是中央對地方的一次妥協。”江勳認為,這也可以理解為,中央政府利用降息,短暫的幫助地方渡過難關,以為後續的財政收權、資本市場改革創造條件。

  當然,金融機構可能不會樂見這種非對稱降息,因為銀行頗為看重的利差空間又被壓縮了。所以,受訪的多位業內分析師認為如此降息短期利空銀行股,“不過我們也看到長期的好處,因為只有與企業共渡難關,銀行才有長遠的未來。”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坦言。何況銀行長久以來行業利潤都偏高於實體經濟,如今,銀行適當讓利為實體經濟減壓降負,其實也是它們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但一個現實是,降息雖然務實,但並不包治百病。實際上,要想解決實體經濟之憂,要想迸發新鮮生命力,只能通過深化改革、強化創新解決,國務院近兩年來推動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扶持創新、推動創業等舉措已經逐漸生效,這些改革的紅利正在等待春暖花開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