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創新支撐青海生態保護

  • 發佈時間:2014-11-27 01:31: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悍德)近年來,青海科技創新以迴圈經濟、生態經濟、新能源經濟為重點,圍繞三江源區、青海湖流域、祁連山地區、柴達木地區、湟水河流域五大區域,建立了生態畜牧業生産基地、退化生態系統修復和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等,為促進生態系統的改善、生態保護建設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三江源積極開展生態系統演替機理、退化土地修復治理、生態環境監測、畜牧業優化升級等關鍵技術的攻關、整合和示範,研發了不同類型退化草地恢復治理技術模式,查清了“黑土灘”的面積,並分類研究開發了治理的技術,在520萬畝“黑土灘”治理中得到了應用,徹底破解了三江源地區“黑土灘”治理的難題。篩選繁育出多個三江源生態治理適宜栽培草種,為40萬畝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種草提供了優質草種。

  在祁連山開展天然草地生態系統修復、小流域綜合生態治理、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等研究。篩選出適宜退化草地生態適宜草種6個,建立了天然草地保護與退化草地生態修復試驗示範區45萬畝;提出了祁連山區天然草地保護與利用技術模式及退化草地修復技術整合模式。形成了適宜於該地區石棉尾礦生態治理區植被恢復優化技術體系。完成了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評價;在青海湖流域建立了生態和環境監測、評估和預警技術體系。篩選出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6種優良灌草植物種,並提出了6種綜合防沙治沙技術模式;建立了防沙治沙、濕地、退化草地等示範區1.6萬畝;相關技術在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中得到應用。青海湖裸鯉人工孵化和放流技術的持續應用,使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在近幾年內得到了迅速恢復,達到4萬多噸。

  針對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湟水河流域人工濕地類型、結構、植物篩選等適宜性研究,推進了湟水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開展。

  實施節能減排科技行動計劃,在工業餘熱利用、建築節能、礦産資源加工提高回收率及廢渣再利用、工業廢水、粉塵利用等領域研究和推廣了一批資源能源高效利用和治污減排的關鍵技術;在煤焦化系列産品開發、多晶硅、單晶矽生産等方面重點開展了對引進技術的高原特殊環境適應性研究;圍繞重點行業節能降耗,開發了一批低運作成本的設備和裝置;建設了清潔能源利用與節能建築科技示範點,為全面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