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月供真正下降要等到明年2月

  • 發佈時間:2014-11-25 06:35:42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此次央行不對稱降息的政策一齣臺,一石激起千層浪。新政對普通百姓的存款、理財、買房都將帶來哪些影響?本報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央行降息對存款和房貸的影響

  存款

  國有五大行人民幣存款主要利率與央行公佈的基準利率一致;一年期定存利率為3%,較央行基準利率2.75%上浮不到10%。

  成都銀行目前該行按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0%執行。

  另有德陽銀行除5年期存款維持原5.225%外,其他所有期限對私存款利率全部上浮20%。

  房貸

  以向銀行貸款100萬元,期限20年為例,按照原有標準,需每個月應還款貸款本息7876.52元,累計需支付利息89.04萬元;降息後,每月應償還本息7612.56元,累計支付利息82.70萬元。兩者相比,可節約利息支出6.34萬元。

  市場:各類銀行反應冷熱不一

  記者從各銀行官網公佈的存貸數據發現,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最為“大方”。成都農商行、包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存款利率上浮至最高上限,整存整取的所有期限存款利率都上浮20%,成為存錢最划算的銀行。而國有五大行人民幣存款主要利率完全相同,其中,活期存款為0.35%,與央行公佈的基準利率一致;一年期定存利率為3%,較央行基準利率2.75%上浮不到10%。本地城市商業銀行——成都銀行則向記者表示,目前該行按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0%執行。另有德陽銀行除5年期存款維持原5.225%外,其他所有期限對私存款利率全部上浮20%。

  對一些中老年市民來説,銀行提高存款利率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市民劉大爺表示,自己上了年紀,也沒有什麼好的理財渠道,“錢存在銀行裏最方便,利率上調了,收益自然也提高了。”銀行理財專家提醒,利率上浮到頂之後,不僅會導致傳統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的資金爭奪加劇,國有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也會形成新的客戶爭奪。市民應充分了解不同金融産品的特徵、優缺點,從自身實際出發,理性選擇。

  存款:建議觀望不要盲目“搬家”

  儘管央行出臺降息政策,但由於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空間,在銀行存款壓力只增不減的當下,部分銀行更是選擇逆勢升息,直接導致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差距進一步拉大。以100萬活期為例,在五大行適用0.35%的利率,一年利息只有3500元,而中信、成都農商行等目前活期利率水準最高的幾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活期利率為0.42%,一年能獲得4200元利息,一年利息差出700元。若100萬定存一年,在五大行利率是3%,一年能得到30000元利息,而執行一年定存利率為3.3%的中信銀行、成都農商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一年能獲得33000元的利息,利息之差達3000元。

  面對巨大的利息收入差距,市民的存款是否有必要“搬家”,業內人士分析,央行此次降息的同時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一方面意在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也是基於居民存款持續下降這一不爭的事實。因此從長遠來看,隨著時間推移,在中小銀行紛紛上浮20%的情況下,不排除未來五大行繼續跟進的可能性。同時,如果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會有利息損失,一些時間較久的定存“搬家”反而得不償失,因此建議市民暫且觀望一陣,不要盲目轉存。

  房貸:真正下降體現在明年2月

  此次降息政策最直接的受益方,無疑是“房奴”一族。以向銀行貸款100萬元,期限20年為例,以多數銀行目前執行的首套房利率上浮10%計算。按照原有標準,需每個月應還款貸款本息7876.52元,累計需支付利息89.04萬元;降息後,每月應償還本息7612.56元,累計支付利息82.70萬元。兩者相比,可節約利息支出6.34萬元。然而,當記者以客戶身份向我市某銀行個貸中心工作人員諮詢,何時可以執行新的還貸政策時,對方表示應以當初貸款合同簽訂為準。如果與銀行簽訂的合同是央行調息後次月調整月供,那這類客戶就將從下個月起減少月供。但目前絕大多數房貸客戶與銀行簽訂的合同是新的月供標準從明年1月1日起執行。

  “但即便明年1月房貸降了,也建議您第一個月多存一點錢。”據記者了解,目前絕大多數銀行計息方式是按天計息。例如11月調整利息,並不意味著12月的還款金額就全部按照新利率計算,而是按天分段計息,也就是真正的月供降低,應該是在來年的2月才能體現出來。我市某商業銀行個貸中心提醒貸款客戶,明年1月份償還貸款本息時,最好多存一點錢,以免出現餘額不足,銀行無法自動扣款的問題。否則,如果持續幾個月不能足額扣款,將會影響到客戶的個人信用。本報記者 張婭娜 寧俐

  新聞觀察>>>

  央行降息 不代表貨幣政策“放水”

  中國人民銀行上週末宣佈不對等降息,幾天來國內外議論紛紛,這裡面歡迎的聲音佔據主流,但也不乏擔憂中國貨幣政策“急轉彎”的聲音,甚至一些人推斷中國央行此舉為流動性“開閘放水”,意在救樓市、救股市。

  適當放鬆銀根,是否就意味著貨幣政策“放水”?其實,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話已經説得很清楚:“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準,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

  不容諱言,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較高。因此,在“新常態”下,除了繼續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之外,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靈活調整,以讓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基礎性作用,給中小企業創造更寬鬆的信貸環境,可以給後續的改革騰挪出更大的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便不難理解央行對此次降息作出的“仍屬於中性操作,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的界定。深化改革與宏觀調控絕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關係,而是兼收並蓄的互補關係。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的話説,“不要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貨幣政策一般都是短期政策,調整是為了經濟的合理運作,更好地向前推進改革。”

  此前公佈的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明確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增強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宣佈降息的當晚,央行也通過官方微網志強調,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需要時將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及時提供流動性支援。

  在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看來,此次央行下調利率,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因此,她並不認為中國進入了新一輪的利率下調通道。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存款基準利率的小幅下調與利率浮動區間的擴大相結合,有利於把正利率保持在適當的水準上,維護存款人合理的實際收益,擴大居民消費,提振內需。

  對於眾所關注的房地産市場,降息的確是個利好消息,但把降息僅僅解讀為“救市”,無疑是片面的。對於房地産行業的調控,中國早已發展出多樣化的政策調控工具,在信貸上,9月30日央行發佈的“房貸新政”針對性更強。但對於老百姓來説,降息確實可以帶來實惠:購房成本低了點,房貸壓力小了點。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