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買港股要跟主流 千萬提防“老千股”

  • 發佈時間:2014-11-24 16:29:31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開閘整整一週,其間交投持續低迷的同時又呈現出明顯的“滬熱港冷”特點,這令曾寄予厚望的投資者多少有些失落。如何看待滬港通啟動初期的“遇冷”?中長期來看滬港通會給A股市場帶來哪些變化?內地投資者又該如何把握港股投資的機遇和風險?針對投資者關心的上述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港澳資訊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唐駿、齊魯證券香港公司齊魯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主管羅滿強、山東神光金融研究所所長劉海傑以及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易茂安等專家學者。 本版撰稿記者張恒

  談滬港通“遇冷”:滬港兩地各有原因政策調整還有空間

  山東商報:滬港通開閘已整一週,一方面,“滬熱港冷”的特點比較明顯,比如5個交易日291億元的總成交中有近九成來自“滬股通”,另一方面,滬港兩地的反應又都持續“降溫”,上週四和週五實際使用額度僅佔10%左右。怎麼看待滬港通開通初期的這一遭遇?

  唐駿:雖然目前的市場表現沒有那麼積極,但還是符合預期的。為什麼這麼説呢?對於港股,受限于兩地交易規則的差異性,投資者還是比較謹慎的。另一方面,其實港股早就是國際市場,此前內地機構和大客戶基本上已在香港開戶,因此這次投資港股的資金較少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長遠來看,兩地市場還是會趨於平衡。

  羅滿強:我覺得港股遇冷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吧。一方面是港股自身的原因,滬港通開通這幾天,港股出現了下跌,尤其是恒生指數,連跌四天,影響了內地投資者的熱情。另一方面是成本原因,首先是匯率,其次是印花稅。當然,政策還是有調整空間的,如果政策能跟進,再加上未來港股的反彈,滬港通的交易量肯定會反彈。

  劉海傑:畢竟才剛剛開始,不管怎麼説,大方向是沒錯的,比如“滬股通”和“港股通”單日額度定的是130億和105億,實際證明確實是“滬股通”比較熱,判斷還是沒錯的。

  但是為什麼整體比較低迷呢?港股那邊的原因大家都説了很多了,A股這邊也有原因。一方面,從7月下旬以來,滬指已經累計漲了20%,漲幅比較大;另一方面,A股馬上面臨一波“發行潮”,香港那邊的錢不是“傻錢”的,需要等一等,觀望一下。

  易茂安:滬港通的籌備已經有好幾個月了,大家都有了充分的預期,兩地的投資者也都相對理性了,就像汽油漲價一樣,前些年但凡有些調整大家就很激動,現在也覺得沒什麼了。

  談港股交易策略:“要跟著生態環境走,跟著主流走”

  山東商報: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説,操作港股應該重點關注哪些行業、板塊或個股?

  劉海傑:我覺得操作港股一定要跟著生態環境走,跟著主流走,尤其是應該重點關注行業龍頭股,關注藍籌、紅籌,一方面這些股票大多是由機構把持的,有一定的成交量和活躍度,另一方面這些股票的業績比較穩定,可能在財報出來的時候才會有一些小的波動,總體來説波動比較小,風險也相對比較小。

  另外一點,香港市場非常開放,是國際化的,美股的動向對它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內地投資者如果想操作港股,最好研究一下美股。

  唐駿:我覺得有幾類股票可以重點關注。第一類是A、H股價差較大的股票,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A、H股之間的差價也可以通過A 股下跌縮小,所以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第二類是業績穩定的藍籌股,它們股價平穩,分紅可觀,比如匯豐控股、長江實業、中國移動、港交所等等,尤其是一些保險基金和退休基金特別青睞這類股票。第三類是A股市場稀缺的股票,比如騰訊、中國移動等。另外,在港上市的中資券商股也很值得關注。

  羅滿強:我覺得分兩方面看吧,一方面可以精選內地已有的、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板塊,這樣操作起來更穩妥一些,也更有優勢,説得具體一點,就是從A+H股裏面精選。比如,基建、鐵路相關行業板塊就是比較好的例子。剛剛結束的APEC會議再次提到了推進“一路一帶”等重要的計劃,可以預見在基建方面將來會有更多的投入。另外,鐵道部在分拆時有一些計劃暫時擱淺了,後期也會追上來,所以可以重點關注類似南北車、中鐵這樣的股票,既是內地投資者熟悉的,短期內也會表現非常好。另一方面我覺得可以關注A股比較稀缺的行業,彌補持倉的不足,比如科技、博彩、電訊類股票。

  易茂安:理論上我們還是要講價值回歸,我也相信越是成熟的市場越是適用於價值投資,所以首先我還是建議關注港股中的大盤股、藍籌股。在跟主流、買大盤股的前提下,再注意一下板塊和熱點的輪動,讓投資更有針對性。

  談港股風險規避:“要特別警惕老千股,儘量不碰小股票”

  山東商報: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需要規避哪些風險,注意哪些問題?

  唐駿:首先是匯率風險。第二是市場風險,和A股的相對穩定不同,港交所是國際化的市場,受國際形勢影響,不可控因素多。第三,交易風險,香港有不少“老千股”,一般都是很小市值的股票,股價極為低廉,也就是所謂的“仙股”。內地投資者如果貪圖便宜買了,待到股價推上去時,公司就出公告説要配股,投資者參與配股,然後股價就會大幅跳水;待股價出現大幅下跌後,再通過溢價購買大股東資産,將攤薄的股權重新集中到大股東麾下,而中間的數次配股融得的資金全部流入大股東腰包。對香港本土的投資者來説,“老千股”的這套把戲已經沒什麼市場了,但對於內地初涉港股的投資者來説則屢試不爽,需要警惕。

  羅滿強:主要還是兩地的交易規則、交易習慣有所不同吧,這一點內地投資者需要慢慢適應。比如説交易機制,內地市場都是T+1,而香港市場是T+0。再比如説增發問題,在香港是不用審批的,只要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並且增發比例不超過20%,公司隨時可以實施。還有供股問題,在香港供股權是可以買賣的,這和內地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不去管它,這個供股權可能就浪費掉了。

  劉海傑:內地投資者必須特別注意香港市場上的“老千股”,這些股票心思不用在經營上,光想著“吸血”,最常見的伎倆就是頻繁地供股、合股,讓你原本100萬的投資最後變成了1萬塊。香港市場上的“老千股”多數是中小盤股票,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儘量不碰小股票,多關注藍籌、紅籌。

  易茂安:交易規則也應該多注意,比如港股沒有漲跌幅限制,漲起來跌起來都沒有盡頭,內地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就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談A股影響:“機構多起來,市場風格會變”

  山東商報:從短期和中長期來看,滬港通分別會給A股帶來什麼影響?A股股民在投資策略上應該有怎樣的轉變?

  羅滿強:短期來看,主要是影響A股市場上的A+H股,尤其是溢價幅度比較大的股票。但實際上,經過前期的炒作,兩地價差已經收窄了,所以炒作空間也減小了。

  中長期來看,對A股最大的影響還是引資。之前A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但是明年MSCI(編注: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採用最多的投資標的)會考慮要不要讓A股加入,一旦加入,A股就會吸引幾千億美元的國際資金,這能支援A股的長遠發展。

  為什麼這麼説呢?國際資金一般都是機構主導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A股的機構力量,促使A 股市場風格的轉變,績優藍籌會更受歡迎,不再是中小盤股的投機炒作。

  劉海傑: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來看,都會影響A股股民的投資策略。通過滬港通進來的資金主要是機構資金,他們更看重業績優秀、財務透明、分紅穩定的股票,尤其是藍籌股,這能增強各界對於A 股藍籌的信心。不過,目前A股還是以散戶為主,他們習慣於“炒成長”,要讓他們瞬間改變還是比較難的,但機構多了之後,A股的市場風格會變,股民的策略自然也會變,這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

  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我覺得券商板塊機會是確定性的,也是千載難逢的。和香港以及國際上的券商相比,中國內地券商還是“小個子”,既可以從“藍籌”角度來把握,也可以從“成長”角度來把握。除此之外,與中國國家發展戰略息息相關的産業、行業也都有比較大的機會。

  易茂安:短期來講,因為滬港通籌備期間尤其是開通之前,A股的漲勢是非常強的,可以説已經提前表現了,這個過程中A、H股價差又有所收窄,所以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短期套利機會可能就沒那麼明顯了。但長遠來看,滬港通對A股還是有好處的,是A股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嘗試。

  唐駿:我個人覺得滬港通帶給A股的改變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能實現“T+0”交易機制,二是能擺脫“漲跌停板”的約束,三是能採用與國際接軌的“註冊制”。

  總的來説,滬港通帶來的是一種變革,在多個方面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改革。同時也讓股民慢慢熟悉成熟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變得更為理性和專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