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銀行搬到了家門口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35:59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孫霄

  “只要5萬元,就能解決我的問題了,但是因為額度小,條件高,手續又多,到銀行辦了三四次也沒辦成,任何一個地方缺東西或者出現差錯,都得回家重新準備。”近日,長春市民任女士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兒,準備開一家小超市的她還缺少5萬元左右的資金,但幾次去銀行辦理貸款時都遇到了不同的“門檻兒”,而且總得提前下班才能趕上銀行的工作時間,來回折騰了三四次後,她感覺實在是“傷不起”了。

  此時,任女士想起在自己家對面的樓下,還有一家開在小區裏的“小”銀行,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詢問能不能辦理貸款。“沒想到他們還真有針對小區居民的小額貸款服務。這銀行離我家不到20米,也不怕來回跑,工作人員幫我反覆核對,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一次性把申請提上去了,兩天后我就接到銀行通知説審核通過。”任女士高興地説。

  【現象】 小型銀行網點開進社區

  任女士所説的“小”銀行,是某商業銀行在小區內開設的社區支行。近年來,社區支行業務在國內蓬勃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都紛紛加入這個行列。這些社區支行多開在傳統銀行大網點難以覆蓋到的小區內,由少數幾名工作人員和電子化自助設備組成,為居民辦理業務諮詢、開戶、貸款、理財、銀行卡、電子銀行等基本業務。

  2013年12月13日,銀監會印發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中小商業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是指定位於服務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的簡易型銀行網點,屬於支行的一種特殊類型”。在吉林銀監局關於同意某銀行某社區支行開業的批復中也提到,該社區支行核準業務範圍為“人民幣存款、貸款、結算業務;代理兌付、銷售政府債券;從事銀行卡業務;代理收付款項;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的、由分行授權的其他業務(以上經營範圍不辦理對公業務和人工現金業務)”。

  近幾年,社區支行開始在長春安家落戶,根據各銀行官方網站顯示,我市現有社區支行10家左右。那麼,和普通支行網點相比,社區支行的服務和運營方式又有哪些特殊性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內3家不同銀行的社區支行。

  19日,記者來到位於繁榮路我的家園小區內的某銀行社區支行。在這裡,沒有被厚厚的防彈玻璃隔開的窗口,也沒有收銀臺、點鈔機,只有幾臺自助設備、兩張辦公桌和一名工作人員。

  “除了現金業務以外,開銀行卡、用銀行卡存取款、購買理財産品、申請貸款,在這裡都能辦,還能交這個小區的電費。”經常來這家社區支行辦業務的小區居民趙先生説。該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他們能辦理除對公業務和人工現金業務外的大多數銀行日常業務,主要是依靠電子化自助設備完成,工作人員則在一旁協助居民操作設備,或者接受諮詢,也會幫助居民向上級銀行提交辦信用卡、貸款等業務的申請。

  【差異】 專屬優惠 錯峰服務

  許多居民反映,吸引他們選擇這家社區支行的原因,除了位置便利、人少不用排隊外,主要是社區支行會對附近居民提供一些專門的服務和優惠,比如開卡免費。“到街上的‘大’銀行裏辦借記卡,一般要交10塊錢的費用,還要排隊,填單子,看工作人員啪啪啪地蓋一堆章,每次都得半個小時。但通過這裡的自動開卡機辦卡是免費的,而且刷一下身份證,輸入一些資訊就行。來這裡的都是小區居民,平時人不多,不用排隊。”居民蘇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免費又方便,她搬來後不久就在這裡開了一張卡,前後僅用了5分鐘。

  除了開卡免費,在社區支行還可以刷卡購買理財産品。在位於繁榮路大禹城邦小區的一家社區支行,市民馬大姐正在購買一款理財産品。“一般銀行下午四點半左右就下班了,有的理財櫃檯還會提前半個小時,這比我們單位的下班時間都早,總也趕不上有人在。而小區裏這家現在天天下午六點才下班,到了夏天,有時晚上七點鐘來,裏面還在辦公。”馬大姐對記者説。

  “我們冬季營業時間是10時到18時,夏季有時會到19時,如果有居民來辦業務,還可以延長。”在大禹城邦小區內某社區支行,一位客戶經理告訴記者,這種錯峰營業,不僅是為了照顧到多數居民的下班時間,同時也有利於銀行借助更多居民開展業務。

  按照對社區支行的相關規定限制,這家社區支行同樣不接手人工現金業務,幾名工作人員除了為居民辦銀行卡,提供貸款申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協助居民用銀行卡在自助設備上存取款、購買理財産品、交電費。

  【分析】 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無論是哪家銀行的社區支行,主要都是靠拉動存款、貸款,經營理財産品來獲取效益的,所以社區支行的工作人員除了日常接待居民外,一般也要出門‘跑業務’。而無論是位於社區內的地理環境,還是錯峰上班制,或者為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更加便利的服務,對於銀行方面來説,都是一種雙贏的策略,取得居民更多的好感和信任,銀行工作人員‘跑業務’也就更容易。”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分析説。

  同時,社區支行帶給銀行方面的好處還有成本的節約。由於沒有繁雜的窗口,也不辦理人工現金業務,社區支行在硬體設備和人力資源上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在長春,建設一家普通支行的投入資金最少也要500萬,而一家24小時自助銀行的成本約為30萬到50萬,社區支行的成本要看所選小區的租金等具體情況,難以準確估計,但一定是在兩者之間,而且遠低於普通支行的成本。”該業內人士透露。對於銀行而言,社區支行是在探路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將之前的“讓客戶到網點來”變為現在的“到客戶身邊去”,是以較低成本換取更多的盈利潛力。而近年來興起的社區支行多由一些新興的股份制銀行開設,這也許可以視為其在行業競爭中尋求新的突破點。

  【預測】 與客戶資訊對稱是一大優勢

  “社區支行從創立的宗旨來説,就是服務一定範圍內居民的小型商業銀行。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開在‘社區’裏,一個合格的社區支行還要具備更加了解居民、靈活性更大的特點,同時開發出更適合社區居民的服務方式與産品。”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付瓊博士説。“社區銀行”的概念起源於西方金融發達國家,現階段在美國發展得比較成熟,原指資産規模較小、主要為經營區域內中小企業和居民家庭服務的地方性小型商業銀行。“社區”既可以指一個省、市或縣,也可以指城市或鄉村居民的聚居區域。而我國這種“人工+自助”的社區支行形式,雖然在概念和模式上與西方國家的“社區銀行”有所不同,但服務於範圍內居民的宗旨是一致的。而且相比而言,美國的社區銀行更注重産品的開發,國內的社區支行則以服務取勝。

  也正因為是這樣的服務宗旨,與大網點和自助銀行相比,社區支行的人工服務有著獨特的優勢和作用。“雖然隨著電子化自助銀行的功能越來越全面,也許未來能取代大部分的人工服務,但就目前來講,接待客戶和協助客戶操作設備的工作人員仍然不可或缺,與客戶資訊對稱可以看做是社區支行的一大優勢。”付瓊博士説。同時,社區支行採用的是關係性融資,也就是建立在和客戶資訊對稱基礎上的融資,由工作人員直接近距離與居民接觸仍然是必要的。她認為,在中國新興的社區支行是正在蓬勃發展中的銀行模式,與普通銀行是功能上相輔相成、共同生存的關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