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業績衝刺最後一搏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31:2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春節後的低迷開局,到5月成交開始回穩,9、10月成交表現中規中矩,今年的房地産市場走向,讓業界收斂了去年末今年初時的信心滿滿。對比去年眾多房企創出歷史新高的業績,今年的銷售表現顯然有較大落差。從品牌房企今年1-10月完成銷售業績指標數據來看,在距年底結算時間不足兩個月的背景下,目前銷售完成率較好的30家企業當中僅僅有10家超過80%,其餘均在80%以下。要衝刺全年目標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而進入第四季以來,眾多房企均延續了10月黃金月的銷售衝刺勢頭,力圖將銷售旺季節奏延伸至年底,最大限度地爭取更多銷售業績。11月、12月成為全年業績目標衝刺的最後一擊。

  銷售目標趨向保守

  銷售頹勢在今年一季度即已顯現。從房貸利率上調全國鋪開,到各地降價潮持續發酵,市場觀望情緒加重,也直接影響了不少房企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從今年一季度的銷售狀況來看,大型房企業績依然良好,但三四梯隊房企的業績增幅普遍下滑。眾多房企由此對今年市場行情的信心有所下降,最終公佈的年度銷售目標也遠遠低於年初市場預期。

  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年度銷售目標增速按快速(>50%)、中速(20%-50%)、低速(0%-20%)分類,一半房企今年的銷售目標屬於低增長,其中綠城、中國海外、保利置業、華潤置今年目標幾乎與去年銷售額持平,基本無增長;近4成房企的目標屬於中速增長,其中去年的業績“黑馬”碧桂園、陽光城的銷售目標增長分別為21%、37%,去年兩家房企的實際增長分別高達123%和200%,目標增長率顯然偏保守。僅個別企業目標設定為快速增長。

  不少房企銷售目標的理性回歸已經成為普遍趨勢。如世茂房地産去年銷售額為670.7億元、去化率68%。世茂今年可售貨值達1500億元,但其今年最終確定的目標為800億元,偏向保守。而華潤置地今年可售貨值高達1400億元,但企業將去化率目標從去年的60%下調至50%,相應地將年度銷售目標定在700億元,僅略高於去年實際銷售額。

  房企直面銷售困境

  談及房企完成銷售目標的困境,現任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上海克而瑞資訊技術有限公司CEO丁祖昱表示,大多數房企的銷售目標能否完成還沒有把握。大公司有大公司的難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問題。今年來房企普遍壓力大,原因一是2013年銷售太好。201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3.0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3%;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8.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3%;雙雙創造了歷史紀錄。

  在他看來,在這種情況下,房企不放衛星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兩類房企:一類是規模房企,包括剛上千億或接近千億的公司;一類是去年銷售業績良好,增長迅猛的公司。前者的代表是綠地,去年完成了1625億的銷售業績,今年喊出了2400億。這一喊不要緊,把萬科也“套牢”了,年中調整了銷售目標,直指2400億。後者的代表主要是一些福建房企,泰禾、正榮、融信等,比如泰禾去年完成了124億,今年喊出了250億的目標。隨著今年市場變化,完全和期望大相徑庭,也給這些房企造成巨大壓力。

  其次,“930”新政。一方面穩定了市場,給了購房者信心,特別是10月整個銷售全面啟動,很多公司喜笑顏開。但回過頭來,由於930政策使得銷售目標的完成又存在了一線希望,大家壓力又回來了。丁祖昱也提到,各家房企間競爭心態,業績目標完成度的攀比心理作祟,也給企業一線行銷人員更多的壓力。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則分析指出,如果單純按照市場下滑的幅度的邏輯來看,今年房企銷售業績普遍下滑2-3成也屬於正常。但是,如果再疊加房企制定的銷售業績指標因素,今年房企的銷售目標達成率預計僅僅可完成60%左右。總的來看,今年除萬科、恒大、藍光、中海等少數房企外,預計其他大約80%-90%的房企完成年度任務的難度比較大。

  政策轉向促市場走穩

  在市場研究人士看來,第三季度以來全國各地紛紛採取放鬆限購、加大信貸支援等措施。借政策利好的東風,第四季度的市場回暖態勢,已經受到業界普遍認可。經緯行人士就表示,雖然第一、二輪的穩市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雖然10月份的成交量各地有普遍的回升,但目前的市場回暖勢頭還沒有企穩,與去年相比依然有較大距離。據其判斷,在“930央行新政”,各地商業銀行客觀上難以按照最大優惠上限執行的背景下,預計各地方政府會繼續在主導權較大的公積金政策和稅費政策上,進行購房支援。廣州不會當“穩市”政策的排頭兵,但在整體環境的壓力下,年末進行有限寬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大。明年春節之後,樓市有望進入回暖後的新常態。

  而省房協早前發佈的第三季廣東房地産市場報告,相關數據也顯示樓市變化的曲線圖,正沿著這一路向行進。今年前3季度廣東商品房銷售量同比走勢降中趨穩,商品房待售面積再創新高,後市潛在供應量大,供求關係寬鬆,去庫存壓力依然嚴峻。由於銷售回籠資金回落,對於房企資金鏈也造成了影響。對於房企的開發節奏來説,今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調整年。房地産投資增速維持平穩,新開工、竣工面積降幅收窄;其中商品住宅投資佔比有所下降,商用物業投資快速增長,房地産投資結構呈現持續調整態勢。

  眼下,相關房地産政策轉向,正對房地産市場信心産生積極影響,特別是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有望加快入市和購房。在此大背景下,眾多房企也抓緊時機,展開全面衝刺。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從最新市場表現來看,由於限購政策取消、“央四條”政策出臺、年底房企銷售業績指標等因素,今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月度市場成交量開始出現環比回升的現象,年底將出現“翹尾”行情。

  市場突圍表現 強者恒強

  今年前10個月有六家企業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80%以上,包括萬科和恒大、綠城等。其中,恒大地産已完成全年目標的97.5%。種種數據表明,大型品牌房企的市場佔用率穩步提升,強者恒強的趨勢已然確立。

  持續多年的房地産調控,一方面干預了行業調整期變化,也促進了優勝劣汰的進程。優勢房地産企業憑藉自身優勢,確定適合的發展路徑,由此獲得了穩定的業績增長,而部分中型房企在規模成長上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超大型房企領軍、大中型房企群雄逐鹿的局面。龍頭企業上漲速度更超出了平均水準。

  近年來在房地産市場高壓調控下不斷成長的大型房地産企業,已安然度過行業調整期,並進一步獲得更好的銷售業績。這些年來,眾房企一直在“週轉速度型”和“品質利潤型”這兩種模式間尋找著力點和平衡點。在今年銷售表現依然理想的企業中,萬科、恒大等都是典型的效率高週轉企業。在今年信貸緊縮,資金成本趨高的環境下,高週轉成為不少房企的追求目標,“快進快出”提高效率使這一模式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南方日報記者 李廣軍

  品牌房企

  業績表現參差

  根據中原地産數據顯示,23家上市房企10月單月銷售業績為1256.6億,環比9月份的1088.96億上漲幅度達到了15.4%。前10月,23家房企累計銷售業績達到了9025億,同比2013年同期的8178億上漲了10.4%,但分化明顯嚴重。

  前三季業績分化嚴重

  據悉,23家公佈10月成交業績的上市房企中,前十月完成全年目標九成的只有恒大地産,綠城、融創、越秀、萬科完成全年業績8成以上,而雅居樂、花樣年、中渝置地完成不足5成。

  從前十月來看,23家房企中有9家房企的業績出現同比下調,分別是遠洋、招商、龍湖、中駿、首開、金地、瑞安、方興及中渝置地。數據顯示,恒大10月份銷售90.5億,同比9月上漲了10%,前10月銷售額共計1072.9億,完成年度目標1100億的97.5%。

  綠城前10月業績已接近完成九成,銷售584億,完成89.8%的年度目標。融創前10月銷售562.4億,完成86.5%。萬科前10月銷售1711.1億,完成85.6%。

  完成七成年度業績的有5家,分別是旭輝76.6%、遠洋76.2%、世茂71.8%、保利71.3%、招商70.3%。完成六成的有龍湖67.6%、富力65%、中駿62.4%、新城控股61.9%、首創60.3%五家。完成五成的有首開58.1%、奧園57.2%、方興55.1%、金地55%、瑞安53.3%。

  千億俱樂部表現穩健

  中國房地産行業的年銷售額達到千億的房企數量,近年不斷增加。繼2012年萬科、綠地、保利3家進入千億陣營後,2013年又有萬達、中海、碧桂園與恒大4家房企邁入這一門檻,成為千億俱樂部中的一員。在2014年的市場中,千億俱樂部成員的表現普遍好于其他房企。據統計數據,2014年前6個月銷售突破500億的企業為7家,分別為萬科、綠地、保利、恒大、碧桂園、中海、萬達,顯示其全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的壓力不大。

  進入下半年,千億俱樂部銷售表現參差,總體而言尚算理想。據億翰智庫發佈的統計數據,今年前10個月,共有萬科、綠地、恒大和保利4家企業銷售業績超過千億元,萬科仍以1711.4億元的業績位居榜首,超出第二名綠地集團約200億元,或將穩坐老大位置。

  行業龍頭萬科的表現較為理想,前10月累計實現銷售面積1454.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711.4億元,分別比2013年同期增長14.8%和17.3%。按照2000億元的銷售目標來計算,萬科在前10月的目標完成率為85.57%。

  同樣已邁入今年銷售千億大關的保利地産,前10月累計簽約面積831.6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6.05%;實現簽約金額1068.80億元,同比增長6.11%。就銷售目標完成度而言,恒大則表現最好,10月份銷售90.5億,同比9月上漲了10%,前10月銷售額共計1072.9億,完成年度目標1100億的97.5%。中海前10月累計合約物業銷售約為1189.34億港元(939.34億元人民幣),相應累計樓面面積約為772.17萬平方米,已完成年初定下的全年銷售1400億港元目標的85%。

  相比之下,碧桂園今年前10月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918.72億元,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1381萬平方米。按照今年1280億元的全年目標計算,碧桂園前10月銷售達成目標的71.8%。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大部分企業在930央行新政後銷售都明顯好轉,但部分企業依然面臨巨大的去庫存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特別是臨近年末,房企將依然是以價換量,四季度成交將好于三季度。

  南方日報記者 李廣軍

  記者觀察

  順應回暖應小步快跑

  9月央行發佈房貸新政,進一步宣告政策轉向撐市。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儘管整體庫存量仍大,但前期市場壓抑的消費力正陸續釋放。對於今年市場走向的判斷,業界普遍持有樂觀態度。政策轉向意味著前期受制于限購限貸未能出手的購房者,將獲得購房資格。而這撥人群的消費潛力不可小看。從數據可見,剛進入第四季度,廣州樓市開始呈現成交回暖勢頭。

  業界權威專家認為,四季度市場預期逐步扭負為正,調控政策走向寬鬆。金融市場上,流動性加大;早前貨幣市場利率呈現全線下跌態勢,房貸有所鬆動。這幾個條件的變化,可以看到四季度商品房市場,主要是住宅市場有樂觀的表現。當然有爆髮式、井噴都是不太可能,但是回暖、回升有增長,這個可以期待。

  總的來説,央行出手救市,放寬二套房貸,增加利率折扣,對購房者的利好十分直接,預料將促進市場回暖;另一方面,考慮到年底開發商衝擊年底目標的需要,降價讓利將是開發商促進成交的主要手段,尤其在庫存壓力高企的區域,房價的下行壓力將較大。在目前的市場下,房企賣樓,應該順應回暖勢頭,勿盲目漲價,而應以小步快跑,突圍市場,消化存貨回籠現金為第一目標,這當是明智之舉。

  李廣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