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鐵證賦實權的“縣級樣本”
- 發佈時間:2014-11-21 04:31:23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截至今年8月底,沂南全縣522個村莊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宣告經過兩年多努力,沂南成為全國率先全面完成該項工作的縣份。開展土地頒證是一項對農村具有根本、深刻、長久影響的改革舉措,是一項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從這個意義上説,沂南的實踐探索值得參考、借鑒。
本報記者 于洪光 呂兵兵
今年8月底的一天,山東省沂南縣大莊鎮後交良村黨支部書記李恩儉長舒一口氣:“忙活了大半年,這證終於發給大夥兒了。咱村本來就是全縣最後一批頒證推進村。”
後交良村3月30日啟動了土地頒證工作後,用時150天完成,成為了沂南最後一個完成頒證的村莊。村民任秀美將手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向記者展示,鮮紅的印章鮮明地宣示著她的“主權”:“鎮上和村裏辦得好,俺全程都參與了,咱家承包地量得很清楚,咱沒意見,很滿意。而且,俺都打聽了,有了這個證,流轉就規矩了,還能入股、抵押貸款。”
沂南縣委書記劉淑秀説:“這項工作,是關係‘三農’發展的基礎工作,是關乎農民‘命根子’的工作。抓好抓實這項工作,才能為今後‘三農’發展駛入順車道、快車道提供根本保障。基於這樣的認識,3年來,沂南把土地頒證作為全縣‘一號工作’,按照‘逐級試點、穩步推開’的思路,明確實施原則、程式、措施、辦法等,全縣動員為農民頒了一個公平證、準確證。”
深刻認識頒證意義,是推進前提
土地頒證的重要性和意義,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曾這樣評價:“這是一項對農村具有根本、深刻、長久影響的改革舉措,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的重大舉措,是保障農民利益和農村穩定的基礎性工作。”
辛集鎮榮民村黨支部書記寧得順説得實在:“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了這個證,圖上清清楚楚地標明哪塊兒地是我的,蓋著政府鮮紅大印,咱心裏才能踏實了。誰敢不經過咱農民同意就動它,咱就敢跟誰打官司。”
土地頒證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在哪?數據是最好的説明。沂南有522個涉農村莊,鄉村總戶數21.2萬戶,土地承包面積88.6萬畝,地處沂蒙山腹地,地塊零散,戶均地塊達12塊;從第一輪承包、二輪延包到現在已有30多年,承包地面積不實、四至不清、證地不符等問題普遍存在;近年來農村人口轉移加快,土地承包新情況不斷出現,複雜問題層出不窮。而且,沂南近年來的農村信訪案件中,80%涉及土地問題,頒證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極易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
劉淑秀説:“2012年5月,沂南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縣,這項工作推到了前臺。深刻認識頒證意義,是推進前提。
只有全縣上下統一認識,形成合力,才能在穩步推進的同時,切實保障農民權益。”
縣農工辦主任袁俊波介紹,自2012年以來,沂南每次綜合性會議和土地頒證專項會議,都會強調做好土地頒證是全縣首要工作;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文件,都在頒證意義方面濃墨重彩;開展了5.6萬人次專題培訓班,形成了全縣上下重視土地頒證的推進合力。
堅持“兩個原則”,做到應確盡確
沂南能夠做好頒證工作,關鍵是堅持了“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把維護好農民權益擺在核心位置。特別是對隨著測繪精度提高多測量出的土地,以及農民通過開荒或整理廢棄地形成的土地,盡可能地確權給農戶,堅決防止以壯大集體經濟的名義把土地向村委會集中,特別要堅決糾正以二輪承包合同(臺賬)面積進行確權登記的錯誤做法。
第二個原則是在依靠法律和政策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解決複雜問題。對出現的問題,有法律政策依據的,就按法律政策辦;沒法律政策依據的,就交給農民,通過“村民議決”的方式商議決定;還有些説不清楚的,但是分歧較大、影響穩定的,就擱置爭議,等政策明確後再處理。
劉淑秀認為:“這兩個原則,既明確了土地頒證的綱領和方向,又最大限度保障了問題以正確的方式解決,避免了留下隱患,確保了順利推進,是沂南經驗的要義所在。”
土地頒證的任務,是實現承包面積、承包合同、登記簿、證書“四相符”;實現承包地分配、邊界測繪登記、合同簽訂、證書發放“四到戶”。對此,沂南對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以及2008年以來中央和省裏文件涉及土地頒證的政策規定,進行系統梳理,于2012年5月出臺了《關於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的意見》。
《意見》明確,土地頒證是對農民承包土地的佔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進行確權登記頒證,要堅持以承包合同或原經營權證書為基礎,做到“三不變、一嚴禁”,即原有承包關係不變、承包地塊不變、承包合同起止年限不變,嚴禁調整和收回農戶承包地。
強化“三項保障”,抓好“三次公示”
縣委副書記張雲超介紹説:“原計劃今年底全面完成土地頒證,好在全縣上下同心協力、工作人員業務熟練、農民主動接受改革,提前4個月就完成了。”
據了解,沂南2012年開展試點後,在辛集鎮推進了整建制推進試點。2013年3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此召開了全省土地頒證工作座談會,學習沂南經驗。很快,沂南總結運用試點經驗,于2013年7月啟動第一輪擴面推進工作,共186個村莊;2013年10月,啟動第二輪擴面,共246個村莊;2014年3月,啟動第三輪擴面,推進剩餘的64個村莊。
“第一輪擴面,原計劃用時8個月,結果200天完成;第二輪擴面,原計劃用時7個月,結果180天完成;第三輪擴面,原計劃用時6個月,結果150天完成。可以看出,從審慎試點到三次擴面越推越快、越推越順。這其中,落實經費保障、工作人員業務熟練、強化督查考核‘三項保障’發揮了作用。”張雲超説。
為保障農民知情權、保證頒證公平,沂南縣實施了“三次公示”。
一榜公示的是農戶承包地原始資訊調查結果,根據的是二輪延包時保留的地籍臺賬;二榜公示的是“圖解+實測”形成的地籍草圖;三榜公示的是承包地面積、四至、空間位置地籍圖。
對此,沂南制定了“多餘事項一個不要,必要環節一個不省,核實簽字一項不錯,公示項目一個不缺”的“四不”原則,把改革全過程展現在群眾面前,接受群眾監督。
青駝鎮黨委書記王濤告訴記者,鎮上將“三次公示”發展成了“三步指圖、四方確認”工作法。三步指圖:第一步是農戶自報,填寫《家庭承包土地摸底調查表》;第二步是農戶看圖指認地塊,繪製《基礎工作底圖》;第三步是將家庭承包共有人情況形成電子資訊。四方確認:村組工作人員與農戶、鄉鄰、村幹部攜帶《基礎工作底圖》等資料,現場確認每個地塊的位置、面積和四至。
“航拍+圖解+實測”法,確保頒一個“準確證”
副縣長劉金光介紹,“航拍+圖解+實測”,是沂南採取的土地頒證測繪方法。“航拍”,是採用小型無人機對地面進行連續攝像取片,繪製比例尺不低於1:2000的地貌原圖;“圖解”,是指由測繪公司在影像上進行量測和解譯,並與國土“二調”圖進行對比核準,根據地埂地壟等資訊繪成地籍草圖;個別不準確或農戶有疑義的地,再採取“實測”的方法進行確認。
“這種方法,最大限度保障了測繪的清晰和準確,保障了農民的權益在圖上得以公正地體現。”劉金光説。
保障測繪準確,為農民頒一個“準確證”,沂南除運用科學的測繪方法外,還要抓住兩個關鍵環節。
一是調查摸底細緻紮實。“調查摸底是否紮實,將直接影響到後續工作的推進。在工作中堅持做到時間服從品質,哪怕推進慢一些,也要把底子摸清、摸實、摸透,把調查摸底這項基礎工作做細、做紮實。”縣農業局局長莊乾德説。
二是測繪過程紮實嚴謹。沂南制訂了嚴格的調查技術方案,通過公開招投標,選聘了5家專業的測繪公司,開展實地勘測工作,做到測量數據規範、準確、權威,成為“鐵檔案”。
率先完成率先受益,“三大效應”開始顯現
在沂南,一場以確權登記頒證為核心,輔以交易、融資等配套措施的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正在鋪開。
和平村有116戶353口人,土地面積1234.32畝。2012年10月,和平村作為沂南二輪試點村開始推進,于2013年5月完成了頒證任務。頒證後,村民按照一分地一股的標準加入合作社,流轉土地300畝建成了潤澤現代農業示範園,每畝年保底收益1000元,年底根據合作社收益再參與分紅。到今年2月,共投資400多萬元,建成冬暖式大棚35個,大拱棚4個,水電路配套齊全,年可生産蔬菜350萬斤,已實現銷售收入1050萬元。
“這是土地頒證後最直接的效應。”袁俊波説。今年3月,沂南出臺了《全面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的實施意見》,建成了“鄉鎮收集、中心交易、管理規範、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綜合産權交易管理服務體系,成立了1個縣級綜合交易中心和16個鄉鎮綜合交易中心,為推進農村資源資産化、農村資産資本化打下了基礎。目前,已有15宗規模化流轉土地交易,總面積3680畝,其中涉及土地股份合作的6宗,土地股份合作面積1256畝。
産權抵押是第二大效應。去年2月,沂南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建立了一套助推發展、程式簡潔、風險可控、運作高效的農村産權抵押融資機制,拓寬了農民發家致富的融資渠道,全縣已累計完成産權抵押貸款6341萬元。
第三大效應,是農民放心進城和資本放心下鄉的互動發展。
在雙堠鎮尚店村,臨沂昊泉科技公司利用從農民手裏流轉來的75畝土地,建設了農業園區。村裏和企業簽了協議,企業年收益的10%將返還到村裏,其中一半將直接分配給農戶,一半由村集體支配作為集體發展基金。
村民魏長青有3.7畝地流轉給了公司,又進入公司工作,因為公司“優先錄用流轉土地農戶”。另一位村民張桂東則繼續外出打工:“權證在咱手裏,啥都不用擔心,咱只管放心出去掙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