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樊廣文:農民的“貼心土專家”

  • 發佈時間:2014-11-21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走基層

  初冬的太陽暖洋洋地照在山坡上,隨風飄落的樹葉一閃一閃,把山坡鋪成五彩地毯。11月13日上午,黎城縣洪井鄉長畛背村所有在家的40多位村民都來到村委會,他們是來聽核桃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的。今天來給他們講課的是縣科技局副局長樊廣文。

  “廣文在哪個單位,當什麼官村民不一定知道,但一説名字,十村八鄉沒有不知道的。”女支書宋雲香快人快語:“從今天開始,廣文在我們村連續培訓5天。給大家傳授核桃的種植管理實用技術,把我們村的核桃做成科技致富産業。”

  宋雲香告訴記者,長畛背村是個貧困村,全村103戶人家只有種地一條道,由於缺水、土地瘠薄,産量上不去,畝均收入大概只有500元左右。去年,村裏420畝地全部種上了優良核桃新品種。她説:“過去的老核桃樹是不修剪的,長成啥算啥,結多少核桃算多少,産量低也賣不上好價錢。新品種挂果早、産量大、價格高,需要專業的管理。已經培訓過幾次了,但許多村民還沒掌握剪枝管理技術。”

  宋雲香説:“廣文講技術通俗易懂、有針對性,能把書本理論和專家教授的技術變成當地的實用技術。而且親自示範操作,村民一學就會,所以許多鄉村都叫他給村民傳授技術。我們都叫他貼心土專家。”

  樊廣文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植保專業,學成後回到家鄉,第一份工作就在黎城縣農業局技術推廣站負責農業技術培訓。從第一天臉紅脖子粗地站到村民眼前,到逐漸熟悉培訓業務,再到受到大家喜歡,廣文經歷了長久的磨練。那時候他每年下鄉天數都在200天以上,足跡踏遍了全縣十七個鄉鎮210個行政村。由於他不擺架子,講課認真,很快得到村民認可。年終總結時,他這個剛參加工作五個月的小同志被全票評為技術站裏唯一的模範,受到了縣農業局表彰獎勵。

  小有名氣的樊廣文漸漸成為村民們求知問藥的財神。村民們常常手扯著黃瓜秧、番茄秧來諮詢看是什麼毛病,該用啥辦法治療。廣文都不厭其煩地幫他們對症下藥,很快來找他給莊稼瞧病的人越來越多。他也記不清到底諮詢服務了多少群眾,只知道黎城縣承包果園的、種菜的、種瓜的都認識他。經他親手引進轉化推廣的農業科技新成果有110多項。累計應用面積已達到70萬畝次。其中日本三櫻椒、美國油葵、早實核桃已成為促進黎城農業調産、農民增收的骨幹品種,産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94年,樊廣文在黎侯鎮坑西村進行掖單19號玉米制種,他在全村推廣了玉米制種高産穩産技術,結果當年玉米制種獲得空前豐收,坑西村750畝玉米制種田平均畝産達到850斤,創下了黎城玉米制種史上最高産紀錄。當年年末收種期間,坑西村家家戶戶放鞭炮,喜慶豐收。坑西村這個不足400人的小山村當年僅玉米制種一項收入近80萬元,每人平均達到2000多元。轟動了全縣。當年年底,坑西村一下子推回16輛摩托車,娶回4個新媳婦。長治市科委專門在黎城召開了科技成果轉化現場會,向兄弟縣區宣傳介紹黎城經驗。

  近年來,黎城縣把發展核桃産業作為一項脫貧致富的新興産業。新品種核桃第二年就可以挂果,5年就可以有不錯的收益。在樹間還可以間作農作物,兩項收穫就可能比單種糧食作物增收1倍以上。因此,讓貧困山區的村民都能掌握一項新技術,就能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樊廣文把這個任務當做自己最光榮的工作,每天奔波在黎城縣的鄉村之間,奔波在求知求技術的村民之間。他有一首寫給自己的詩:“從事科技二十載,一路辛苦一路歌;服務農民他情願,選擇農村更無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