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秋冬解油膩 不妨來點酸梅湯

  • 發佈時間:2014-11-20 09:31:2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寒冬將至,人們一面談著“到進補的時候啦”,一面發愁“吃得太油膩不舒服咋辦”,併為此糾結不堪。年年進補,年年油膩。

  “如果每人每天多吃進1茶匙(15克)油,一個月後體重就會增加700—800克,一年就會增加體重近10公斤,吃得太油膩已經成為各種慢性病高發的罪魁禍首。”在不久前舉行的“油膩與健康”專家研討會上,營養學家、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曄的發言,取得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贊同。

  提及“油膩”,大部分人的第一概念就是“飯菜太油了,吃完不好消化,腸胃不舒服”。而事實上,“油膩食物”這四個字有其科學的定義:凡在烹調中使用過量食品油調理的均可歸於油膩食物,因為這些食品藏有大量油脂。因為其中油脂太大,所以可稱為:油炸食品(油條)、油煎食品、紅油調拌食品。本身含有大量葷油的禽肉類食物,如肥肉、雞皮、多脂肪動物腸等,大量使用這些食材二次加工的食物,如燉的湯也屬於油膩食物。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費量已近50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25克)的2倍,北京等個別大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費量已接近90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3.5倍。

  研究表明,油膩食物吃得太多,除了導致消化不良以外,還容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腦梗塞等疾病。而有些癌症,如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和“油大”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要緩解油膩,首先應該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儘量多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同時注重保持膳食平衡,葷素搭配,避免膳食過於油膩、單調,儘量多吃應季、新鮮蔬菜水果或是酸梅湯等飲品,酸梅湯主要由烏梅、山楂、陳皮為原料,既具有排解人體內油膩的功效,也可以避免堆積的糖分轉化為脂肪。日常烹調時以涼拌、清炒、煮、燉、蒸等為宜,在烹調動物性食品時,應儘量避免油炸、油煎,可以選擇蒸、烤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拒絕油膩。”張曄指出。

  “那麼,什麼樣的酸梅湯才算是正宗老北京風格呢?”採訪中,諸多民俗專家共同的回答是“九龍齋”!

  九龍齋源於乾隆,盛于道光。道光進士方浚頤的《春明雜憶》讚道:“止渴梅湯冰鎮久,馳名無過九條龍。”光緒年間《燕京歲時記》中記載:“酸梅湯以酸梅合冰糖煮之……以前門九龍齋為京都第一。”可見“九龍齋”作為民間酸梅湯品牌的代表曾經盛極一時,成為酸梅湯的代言者。

  如今,保留傳統配方並在現代技術的支援下,九龍齋酸梅湯批量上市。作為正宗酸梅湯,九龍齋按照300多年前的宮廷秘方,以古法熬製,並且精選原料,選取上等的烏梅、山楂、桂花、陳皮等與冰糖一起經過兩次70分鐘熬製而成,不僅口感純正、爽口,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豐富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非常符合消費者對健康飲料的需求。“烏梅、山楂均是有效去油的鹼性食品,陳皮則能極好的抑制糖類轉化為脂類,對去除腸胃中積存的油膩十分有效。”張曄主任這樣介紹。

  一家大型超市的經理表示,九龍齋酸梅湯採用全天然原料,它不含檸檬酸、蘋果酸、甜蜜素、香精、焦糖色、安賽蜜、山梨酸鉀等化學原料,始終堅持用冰糖這一最正宗的原料熬製,講究純天然,講究真材料。“無論從色澤還是口感上都遠勝於市面上那些香精調配的酸梅湯。”因此,在超市裏,“九龍齋”酸梅湯在各酸梅湯品牌中的銷售額佔據首位,熱銷甚至經常脫銷。“那‘酸甜可口’的味道又回來了,屬於我們老北京的酸梅湯又回來了,昔日的宮廷禦制飲品又回來了。”(張偉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