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

  • 發佈時間:2014-11-20 03:31:3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曉燕魯明 見習記者李慧斌

  “喂,是甘泉村辦事點嗎?今天是誰坐班?”近日,在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甘泉村,接到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時,甘泉村文書張金龍早已趕到村委會“坐班”,接待前來辦事的群眾。

  張金龍所説的“坐班”,是麥積區實行“三級聯促”工作機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麥積區,為了解群眾之所難,讓便民服務紮根基層,該區區委組織部在總結近年來鄉村工作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鄉村和街道社區幹部中全面實行了以“三級聯促”工作機制、“四議三雙”議事程式、“5+1”服務模式為主要內容的“345”工作法。麥積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喬琬説,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水準,用高品質的服務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

  為民服務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

  “像我們甘泉村,靠近公路沿線,所以區上綜合考慮村民們的需求和幹部的實際困難後,要求鄉鎮駐村幹部、村幹部、大學生村官、進村社區人員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輪流坐班服務。”張金龍説,這雖是區上實行“三級聯促”工作機制中的一項硬性要求,但卻不是一條“死規定”,不但如此,這條規定的實施還很人性化。

  “每一個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值班表,坐班服務不需統一時間,這樣既能方便群眾辦事,又能保障基層幹部的權益。”喬琬説,為此,他們把麥積區劃分為三塊:城郊村、川區村和山區村。城郊村要每天坐班,時間不少於4個小時,其餘兩塊每週坐班不少於3天和2天,每天時間不少於3小時。

  “這項政策制定得‘活泛’,老百姓和村幹部都很歡迎。”在甘泉村的《麥積區鄉村幹部坐班服務手冊》的值班表中,老支書馮很很的名字頻頻出現在表格裏。村幹部們告訴記者,已經幹了30多年村支書的馮很很,從一開始就自覺帶頭坐班,在他的帶動下,大家服務群眾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除此之外,麥積區“三級聯促”工作機制還要求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蹲點,每月蹲點3天以上,具體檢查督辦、指導和協助聯繫鄉鎮和所包村實現既定目標任務。鄉鎮領導還要堅持以鄉、村兩級幹部為主參加學習的夜校講學制度,採取集中輔導、互動交流、專題討論等方式,幫助基層幹部提升服務能力和水準,每月至少兩次以上。

  麥積區組織部黨代表聯絡辦副主任熊永輝説,目前,“三級聯促”機制有效保障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

  村級事務做到雙承諾、雙公開、雙評議

  “現在,村裏要辦什麼事兒,都要充分徵求我們黨員和村民及村民代表的意見,然後才拿意見。”劉俊傑是麥積鎮麥積村一名老黨員,他告訴記者,如今,區裏制定的“四議三雙”機制,讓村裏議事、辦事變得更加透明,這讓基層黨員和老百姓的心裏都感覺“亮堂”。

  “所謂‘四議’是指村黨支部會議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劉俊傑説,對於村裏擬定的事項,村“兩委”在廣泛徵求黨員、村民及村民代表的意見後,班子成員還要經過商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商議意見。然後,將商議意見提交到黨員大會進行討論、表決,通過後再向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提交,會議由村委會主持召集,經到會村民過半數通過決議才能最終開始啟動實施。其中,重大事項的商議意見還上報鎮黨委審定。

  採訪時,村民們告訴記者,一件事情經過村民開會通過後,村“兩委”要對決議事項在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上向黨員和村民進行承諾,另外,村裏的黨員也結合自身實際,每年向黨支部和群眾公開承諾辦理兩件以上實事。除了“雙承諾”之外,村裏還要實行“雙公開”,即在事項辦理期間,村黨支部會隨時公開承諾事項的完成情況、黨內組織生活等情況,村委會則隨時公開村委會承諾的事項、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通過的決議及組織實施結果等內容。此外,村裏還每半年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分別對村“兩委”和黨員承諾事項完成情況進行評議,做到“雙評議”。

  “什麼事情都擺在桌面上,曬出來,這讓我們很放心。”村民們説。

  基層黨員幹部解民困、除民憂、暖民心

  “到打預防針的時候,張媽媽來給我們通知,開學的時候,張媽媽也來看看……”今年只有5歲的麥積區農村留守兒童劉佳琦説,“有事沒事的,張媽媽總來看看。”

  劉佳琦的父母都在寧夏打工,一年到頭只有過年才能回一次家。她所説的“張媽媽”指的是聯繫幫助她的鄉鎮幹部——“代理家長”。

  “為了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麥積區的每名留守兒童都由鄉村、村鎮幹部或留守兒童所在學校的教師擔當‘代理家長’。”喬琬告訴記者,目前,全區各級黨員幹部已建立聯繫留守兒童對子1980多對,開展聯繫走訪3200多次。他們要求,每一位“家長”都要做到的“三知六多”,就是要知道聯繫對象的基本情況、臨時監護情況、父母外出情況,在生活上多關照,學習上多過問,行為上多引導,心理上多疏導,精神上多撫慰,安全上多提醒,為他們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除了關心聯繫留守兒童,麥積區的鄉村和街道社區幹部還深入到所在轄區農戶居民和重點服務對象家中走訪和解決實際問題,在入戶過程中訪能問計、訪怒化怨、訪貧解憂。同時,鄉村和街道社區幹部每人至少聯繫幫扶一戶困難家庭,每月至少到府服務一次,確保每戶困難家庭都有幹部幫扶。

  為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方面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麥積區還推行了“便民代辦制”一項常態化服務,辦理城鄉低保、醫保、戶口、婚育等方面手續遇到困難的群眾,可隨時向鄉村兩級幹部求助;群眾找不到合適致富門路,也可以找鄉鎮包片領導、駐村幹部、村幹部及“雙聯”單位求助;而遇到了山洪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一支由黨員幹部自發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伍也會及時出現在群眾的身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