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唐6萬農民工“跑”出建機産業群

  • 發佈時間:2014-11-20 03:31: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飛 通訊員 朱桂林

  打工經濟該如何向歸雁經濟轉型?山東省高唐縣6萬農民工,30多年間外出打工、創業、返鄉二次創業的歷程,不啻為一個從“孔雀東南飛”到“鳳凰來築巢”的典型樣本。

  30多年間,高唐縣每年都有一大批農民在全國各地從事建築機械修理、銷售和加工製造。如今,這一群體的規模至少達6萬人,已發展成為建機行業的主力軍,業內提起建築機械“言必稱高唐”。

  30多年後,在外打拼的建機行業從業者紛紛返鄉二次創業,催生了高唐縣建機優勢特色産業,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帶動農民實現增收,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歸雁經濟”正成為該縣的熱詞。

  打工潮:揣著樸素的夢想,離開鹽鹼地,到大城市去

  1977年,當了6年兵的陳金水退伍返鄉務農。“那時候,我們楊屯鎮土地鹽鹼化嚴重,單靠種地,連填飽肚子都很困難。”陳金水説。1995年,陳金水帶著500元錢到北京去“找找機會,謀個溫飽”。

  與稍早他一點出來闖蕩的農民一樣,陳金水選擇了到建築工地上“跑鐵活”。他從維修建築機械做起,積累了一定資金和人脈之後,慢慢做起建機租賃生意。

  2001年,陳金水帶著6個一起“跑鐵活”的老鄉,創辦了北京九虹重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尤其是抓住了為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供應建築機械的歷史機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子迅速發展成為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大企業。

  “陳金水代表了高唐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集中在楊屯鎮、琉璃寺鎮等土地鹽鹼化較重的農村。”高唐縣經合局局長葉紅介紹説,改革開放之後,這些村鎮的農民紛紛走出家門,到北京、河北、內蒙古及東北三省等地,在建築工地上修理千斤頂、起重機等。如今,高唐縣常年在外“跑鐵活”的農民至少有6萬人,足跡遍佈全國。

  知名度和美譽度,是6萬“跑鐵活”的農民大軍辛勤勞動換來的。每一個農民,抱著最樸素的改善生活的夢想,拼搏在大大小小的建築工地上。涓滴成河,聚沙成塔,最終形成了建築機械領域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群體。

  城鎮化:面對更好的發展機會,在“幫包團隊”力促下,返鄉二次創業

  最近幾年,高唐縣迅速崛起一個建機産業群。短短兩三年間,高唐縣105國道兩側,一下子冒出50多家建機企業,形成了人和、琉璃寺兩大建築機械産業園區。

  許多到過高唐的業內人士紛紛讚嘆,一個小縣城,在建築機械産業發展上蘊含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在全國也不多見。這巨大的能量,正來自常年在外“跑鐵活”的6萬農民大軍。

  朱曰祥是返鄉創辦建機企業的第一人。1979年,剛滿16歲的他隻身到內蒙古闖蕩。2007年,朱曰祥帶著多年積累的資金回到家鄉,創辦了山東祥和建築機械廠。

  2010年,九虹重工在高唐縣設立分公司,開始將建機生産業務的重心由北京向該縣傾斜。從“跑鐵活”起家,到創辦工廠,再到返鄉二次創業,談起這段經歷,陳金水感慨頗多:在外“跑鐵活”的,心裏都有個返鄉情結,就連掙了錢也總想回家來花。

  除了個人情愫外,中小城市的快速發展是吸引朱曰祥、陳金水等人返鄉創業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城鎮化建設未來廣闊的前景,為建機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今後一個時期,隨著中小城市産業承接能力的增強,國家對裝備製造業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可以斷定,建築機械行業將迎來又一個發展高潮。”聊城市委常委、高唐縣委書記劉春華説。

  2010年之前,陳金水就已在考慮將生産業務轉移到河北的中小城市了,而最終促使他下定決心返鄉創業的關鍵原因,還是高唐縣近年來所實行的“幫包團隊”制度。

  “為了保證産業提升、重點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的順利完成,我縣最近三年來一直積極實行團隊幫包制度,由縣委、縣政府領導挂帥,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分團隊參與,全力支援産業發展。今年是實行該項制度的第3個年頭,已形成十大主要産業幫包團隊,效果非常明顯。”負責建築機械裝備製造産業幫包團隊的縣政府分管領導趙樹海告訴記者。

  為了讓返鄉創業者更安心、更順心,高唐縣除在資金、行政審批等多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援外,還在人和街道、琉璃寺鎮規劃建設了高標準建築機械産業集聚園區,幫包團隊配備了素質高、能力強的服務團隊,為返鄉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良好的機制,最終轉化為企業返鄉創業的信心。祥和建機、九虹重工、永安建機、利拓建機等20多家建築機械生産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現,在高唐縣形成了一條規模化的建築機械産業帶。

  歸雁效應:産業集聚成縣域經濟新增長極,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今年4月,全國春季建築機械交易博覽會在高唐召開,共500余家建築工程機械主機、配件生産企業前來參展,2000多家經銷企業前來洽談,參與人數超過3萬人,是歷屆春季交易會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高唐縣委副書記、縣長張穎介紹説,此次交易會對於高唐縣最大限度地壯大建築機械産業,形成新的增長極,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013年,中國品質協會建築機械行業分會授予高唐縣“中國建築機械製造之鄉”稱號,本屆春季交易會組委會副主任張和平説,“中國建築機械之鄉”的榮譽,是獎給高唐縣建機産業群的,更是獎給全縣6萬多名“跑鐵活”的農民大軍的。

  “我縣的建築機械産業群,是30年間一批又一批農民辛辛苦苦跑出來的,也是他們返鄉創業帶回來的。近年來,我縣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努力做大‘歸雁經濟’,形成‘出去一批農民,回來一批經理’的獨特景觀。”劉春華説。

  自高唐縣建機産業群形成以來,一系列惠及農民的“歸雁效應”相繼顯現。2013年,高唐縣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10200元。而建機産業所吸納的來自農村的産業工人達4000余人,每人平均年收入為4萬多元,是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3倍多,一些技術工人年薪甚至可以達到8萬元左右。

  農村富餘勞動力也在建機産業發展過程中實現了就近轉移,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從外出“跑鐵活”,轉向了在家門口就業。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為土地流轉,規模化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建機産業群的發展,産生了明顯的輻射作用。人和、琉璃寺兩個建築機械産業園區項目用地主要通過土地挖潛實現。在園區周邊村莊,建機産業配套服務行業迅速形成,道路、水電、天然氣、網路等基礎設施也日趨完善,農村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