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湯亮:為全球大橋披上彩虹

  • 發佈時間:2014-11-20 00:29: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初秋上海,打在臉上的陽光特燦爛。記者來到上海奧盛集團總部的會議室,總裁湯亮指著懸挂在墻上的一幅照片,非常自豪地告訴我們:“這就是美國舊金山的奧克蘭新海灣大橋,世界跨度第一的自錨式懸索大橋,2013年9月2日通車,這座橋上的纜索就是我們做的。”

  變“中國製造”為“中國智造”

  湯亮是卓有成就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他的企業專注于大橋纜索的製造,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全産業鏈功能的企業集團。

  纜索的技術含量往往要經受百年歲月的風雨考驗。過去,大橋纜索的建材和纜索製造的核心技術,一直被法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第一條斜拉索大橋“南浦大橋”橫空出世,“浦江纜索”突破了外國的技術封鎖,而且從此一發不可收,記者了解到,浩浩長江水面上的大橋(如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纜索,一半以上都鐫刻著奧盛的品牌。當今世界排名第一到第四的懸索大橋的纜索,也都是奧盛的傑作。

  在湯亮的人生中,能夠令他激動的時刻並不多。新海灣大橋順利通車的那一刻,是他難以忘懷的一次。

  奧克蘭新海灣大橋是美國最新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全球投資最大、技術含量最高、預計使用壽命最長的橋梁。湯亮介紹説,美國本土公共建築的建設資金,全部來自國民納稅,業主方對於造橋的品質要求,幾近於苛刻。更何況,這座大橋又是建在多發地震帶,明確要求要有抗禦8級地震的能力。所以能不能承接這項工程,在全球範圍內就成為了一個標準:只有最強、最棒的企業,才有資格拿下這個工程。

  奧克蘭新海灣大橋纜索競標時,全球有承接資格的13家企業都來了,大家都摩拳擦掌,勢在必得。幾輪遴選後,最後在“中國奧盛”和“日本新日鐵”之間進行巔峰對決。

  湯亮至今回憶起那一幕,仍然很激動。他説,我們對自己很有信心,無論是預應力材料的品質還是纜索的工藝技術,奧盛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要把人人皆知的“中國製造”變為人人信服的“中國智造”,不經歷國際市場的頂尖比拼是不行的。奧盛就是抱著一定要取得“國際市場通行證”的決心,才去美國競標的。

  記者急切地問道,最終“花落奧盛”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湯亮説,殺手锏就是奧盛集團掌握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核心科技。

  在新海灣大橋的纜索工程上,奧盛拿出了多項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整個施工期中,奧盛旗下的“浦江纜索”,面對美方聘請的工程監理的挑剔目光,非但沒有“吃過”一張“停工單”。相反卻收到了美方表示由衷佩服的感謝信。

  湯亮説他常常會想起一段歷史:舊金山是華人踏足美洲大陸的首站地,當時的中國很落後,輸出的只是苦力和屈辱,幫人家挖金礦、鋪鐵路。如今,這個浸滿華人勞工血淚的地方,終於在地標性建築上貼上了“中國智造”的標簽,讓美國人再也不敢小覷中國製造業的先進技術了。

  “將來跟孫子説起來,都還可以‘牛’一把的。”向來謙恭的湯亮,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驕傲。

  現在的奧盛集團,已經成為世界頂尖的大橋纜索製造商。從預應力材料的開發、涂鍍技術和防腐技術的研究,到纜索的設計、製造和安裝,形成了以纜索製造為核心的完整産業鏈。企業擁有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多達100多項,技術專利有111項,不僅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還先後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等76項國家級獎項。世界上排名第一到第四的自錨式大橋纜索,都是出自奧盛之手。奧盛預應力材料的出口量,佔全國份額的一半以上。這種特殊材料被廣泛運用於大跨度的橋梁和建築、高鐵軌道、海上石油鑽井平臺、核電站等。

  屢獲殊榮並沒有讓湯亮停下科技創新的腳步。在技術研發上,湯亮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斷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曾經有人疑惑地問湯亮,企業已經做得很成功了,為什麼不順應潮流去投資房地産,或者搞搞資本運作?大投入搞科研,時間成本很大啊!但湯亮始終不為所動。

  湯亮的目標,是立足於打造一個先進製造業。他告訴記者,大橋纜索製造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要搞好這一行,企業一定要踏上“先進製造業”的臺階。如果哪一天“不先進”了,落後了,企業也就快垮了。他説,在技術領先一步上,他始終有危機感。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跑馬拉松,一步鬆懈,就會趕不上。

  奧盛有一個規矩,纜索新技術的參數,都要送到第三方的國外一流實驗室去檢驗。這樣做的成本很高,動輒就要付出數百萬。企業的技術骨幹,無論年資長短,湯亮都支援他們走出國門,去參加世界橋梁大會等專業會議,與世界橋梁的權威人士對話。為了技術進步,該花的錢,湯亮毫不心疼。

  在湯亮看來,製造業的強弱是國家經濟的一個晴雨錶。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的“先進”兩字,那是有客觀標準的:一是核心技術要領先世界同行,二是市場佔有率要明顯佔優。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湯亮給出的答案是:企業發展要有世界視野、科技創新要形成梯隊優勢。

  “你説,不花錢,行嗎?”湯亮笑得很爽朗。

  從中國文化中汲取營養

  湯亮很年輕,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許多人説他是“南人北相”,因為身材高大,外表看起來“文氣”,性格卻很剛烈。他不好酒,但非要喝,而且就喝高度白酒,圖的就是那股濃烈,有勁兒。

  湯亮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我國航空工業領域的頂尖專家,母親是有名氣的奧數教師。嚴厲的家庭教育,“高智商”的遺傳基因,使湯亮從小就是學校裏的拔尖學生,標誌就是連續跳級。

  他也曾經怨氣連連,怪父親對自己要求太嚴厲。但許多年後,這些都成了他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湯亮始終有意無意地拿父母望子成龍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凡事喜歡追求完美。

  湯亮的大學本科,讀的是金屬材料專業,其中就包括預應力材料。當年錄取他的理由,是因為他中學時曾經獲得過攝影比賽一等獎。誰也沒有想到的是,10年以後,這個預應力材料竟然成就了湯亮。

  上世紀90年代,高端的預應力材料,我國全部依賴進口。湯亮下海後,就果斷地瞄準國內製造的這一空白,他組織團隊研發,並創辦了奧盛。研發成果出來後,不僅一舉填補了國內製造的空白,而且為以後幾年大規模展開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大大節約了成本。

  湯亮的人生也由此“變軌”。在文化領域天賦頗高的湯亮,從此放棄了成為一名學者、歌者、畫家、翻譯家甚至是攝影家的理想,成為領跑企業夢想的默默長跑者。

  “父親對我的期望肯定不是這樣。儘管他去世了,可我能理解他的失落。”也許就是這種“天堂的期許”激勵著湯亮,他始終沒有放棄學業的攀登。戴上博士帽的那天,湯亮冒著小雨,一個人開車去了父親的墓地,默默佇立良久。他告訴記者:“那一刻,總算可以稍微給父親一個交代了。”

  奧盛是一家超百億的企業,但湯亮身上始終一襲書卷氣。他的總裁辦公室風格,足以證明這一點。一個不大的空間,處處彰顯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進門的正上方,是啟功先生為他的書齋所題寫的“金岡精舍”的橫匾,下面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墻面上挂著幾幅珍貴的古字畫,書櫃裏陳列著一些他愛讀的書。他經常推卻應酬,一個人坐在這裡捧讀,享受獨處時光的快樂。

  湯亮兼職多,社會活動也多,但在朋友圈裏,他卻是一個出了名的為人正直、潔身自愛的人。他熱愛收藏,卻從不轉賣藏品來牟利。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與朋友們分享對於藝術品的鑒賞。

  湯亮私邸的墻上,挂著不少價值不菲的“稀世珍寶”。對著莫奈、馬奈、雷諾阿、畢莎羅、德加、塞尚、徐悲鴻這些藝術大師的傳世珍品,湯亮可以如數家珍地向客人們介紹作者的生平與時代。從色彩運用到筆觸行走,他可以獨語般地講述幾個小時。

  人們驚愕于湯亮超凡記憶力的同時,又有誰能知曉,湯亮在成就自己非凡事業的征途上,從這些藝術珍品的品鑒中吸取了多少文化滋養。

  帶著紀委談生意

  任何企業的成功,歸根結底是企業文化的勝利。

  在奧盛採訪時,員工告訴記者一個故事:奧盛在全國各地投標大橋纜索工程時,都會隨身攜帶一個“秘密武器”。這“秘密武器”不是高檔煙酒,更不是行賄的財物,而是奧盛集團的“紀委”。

  奧盛有黨委,也有紀委。任何談判,紀委都要隨時監督。這麼多年來,奧盛拿下無數大訂單,靠的就是過硬的技術。奧盛集團的總裁助理華偉説:“別看我們是民營企業,我們的制度比國企還嚴格,帶著紀委去談生意,這反倒讓客戶更加信任我們。在他們看來,這麼守規矩的企業,産品品質絕對有保證。”

  湯亮是無黨派人士,可他對於企業的黨建、團建,乃至於創辦全國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校,一概都給予大力支援。早在2003年,奧盛就組建了黨委和紀委。在集團黨委的統籌下,奧盛比國家相關規定出臺還要超前好多年,就實行了員工薪酬協商制和帶薪休假制。在奧盛內部,有兩個指標一直為人稱道:“一是這麼多年來,普通員工離職率低於5%,核心團隊更是十分穩定;二是中共黨員在中層幹部和技術骨幹中的佔比,一直保持在70%。”

  談起企業的這些成績,湯亮總是謙遜地將功勞歸於奧盛的黨建工作做得好。在他看來,民營企業要做強、做大,企業家的個人作用永遠是第二位的。

  湯亮説的很直白:“如果你認識到,自己已經攀登上了一個他人難以企及、甚至連自己以前都無法想像的事業高峰,你就會打心眼裏對共産黨産生綿綿不盡的感恩之情,因為是黨為你創造了這樣好的歷史機遇。”

  湯亮説,如果沒有黨在經濟領域這些年的勇敢探索,哪有我們民營企業這些人的成就。“我們個人的命運起伏,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理性認識和歷史理解,湯亮把企業的黨建工作看得十分重要。奧盛集團黨委副書記顧躍華説:“坦率講,民營企業老闆真心實意願意支援企業搞黨建工作的並不多。但在奧盛,只要與黨建工作有關,無論是投入財力還是物力,只要開口,湯亮從不反對。”汶川大地震時,奧盛的黨員都繳納了特殊黨費。無黨派的湯亮,也自覺繳納了與集團同等金額的“特殊黨費”。

  湯亮把奧盛的企業文化歸納為“責任文化”,他特別推崇回報社會的感恩行動。建國60週年之際,湯亮當選為“影響中華公益60位慈善家”。在他看來,企業回報社會的感恩行動,首先要從身邊做起。湯亮在企業內部發起了一個“愛心基金”。這個“愛心基金”的規則是:員工無論是誰犯錯罰款,包括使用公車被認定的承責罰款,當事人都必須要拿出金額的10%,投入到“愛心基金”。有意思的是,員工掏完後,湯亮也會掏出同樣數額的錢投進去。他的理由是:員工有錯,他也有責任。這個基金大多以“奧盛員工”的名義,用於社會慈善。

  奧盛企業文化的“責任”,是無所不在的,也是潤物細無聲的。湯亮每年要邀請剛入職的大學生父母來公司座談交流,讓他們感受企業文化,放心把孩子交給企業;他每年都要組織“員工子女夏令營”,自己親自擔當“兒童團團長”;為了豐富員工業餘生活,他出資修建了CBA專業級別的籃球場;為了讓員工吃上可口飯菜,奧盛在各地的工廠食堂,他都聘請了一級廚師來掌勺;他要求員工保護好辦公環境,不是怕花錢裝修,而是怕二次污染,損害員工健康等。

  採訪中,我們聽到了林林總總的“湯亮故事”。其中有搏擊國際市場的豪邁,有堅持科技創新的執著,有研習傳統文化的專注,也有關愛他人生活的殷切……這些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看得出,湯亮一直在用心地書寫他心目中的那個“人”字。甚至你能感覺到,他渴望能把這個“人”字寫得更正一些、更大一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