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底原工商業者現狀

  • 發佈時間:2014-11-20 00:32: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按照全國工商聯《關於開展原工商業者慰問和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重慶市縣(區)兩級工商聯通過走訪、慰問、調查、問卷、分析、梳理,較全面地掌握了重慶市原工商業者和遺孀的情況,並完成了該市“原工商業者情況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顯示,上世紀70年代末,重慶市有原工商業者老會員2.8275萬人。此次調查統計,能夠登記健在的原工商業者老會員(含三小,即: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小業主)共2287人。

  調研報告指出,原工商業者在時代的前進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由於一部分原工商業者成為普通勞動者後受到黨委和部門的高度重視,鼓勵發揮其經營管理的才能,大多數已成為本單位、本企業經營管理者和生産業務骨幹,在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産品品質、搞活商品流通、優化服務水準以及利用海外關係引進外資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一部分原工商業者代表還當選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一些提案、議案和合理化的建議被黨委和政府採納。

  原工商業者積極配合工商聯開展會員發展工作,在商會工作走上正軌後,他們以普通會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商會組織的各項活動,並用親身經歷幫助新會員提高對黨和政府及工商聯組織的認識,不斷增強工商聯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86歲的王成玉老人是重慶餐飲老字號——“九園包子”的最後一任女老闆,公司合營後,她從老闆身份被調配到服務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幹就是20多年;93歲的龔澤惠老人早年做桐油生意發家,曾為抗美援朝捐贈20根金條,64歲退休後仍被6家企業聘當顧問,繼續發揮經營管理的特長,直到84歲才卸下擔子;97歲的何慶缽老人是一位機械迷,1938年大學畢業後一直與化工打交道,退休以後老人為了改善城市空氣品質,開始研究空氣凈化器並成功申請了專利。

  調研報告指出,為了讓原工商業者及遺孀能夠安享晚年,重慶各級工商聯組織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形成了有心、有愛、有互動的良好工作局面。

  該市各級工商聯堅持每年定期走訪特別是在“端午、中秋、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走訪慰問原工商業者,遇有老同志生病、壽誕、去世等情況,工商聯也會到府慰問,切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原工商業者的關心和關懷。

  近10年來,重慶市工商聯一直不間斷地與市勞動保障部門配合,做好調查認定原工商業者身份,累計確定了1.3萬餘名原工商業者和“三小”身份,適當提高他們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改善生活條件。2002年,重慶市工商聯積極向市財政爭取把原工商業者專項補助從每年8萬元增加到每年15萬元,擴大了原工商業者的受助面。

  定期邀請老一輩原工商業者與青年民營企業家座談,讓更多的青年民營企業家接受思想的洗禮和鞭策,學習經商的精髓和經驗,傳承老工商業者的精神財富。

  調研報告表明,由於各種原因,一部分原工商業者生活上仍然存在困難。一是少部分原工商業者及遺孀因原工作單位或改制或停産或倒閉,無法為他們購買醫療保險,以致他們不能享受單位參保,只能自己購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商業醫療保險。這對經濟條件困難的老同志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有些老同志因此未參加醫保。二是由於住址幾經更變、聯繫困難,工商聯對原工商業者及遺孀領取養老金和參加醫保情況未能全部準確掌握,無法及時為他們排難解困。三是原工商業者們普遍年事已高,他們的子女又多已下崗或退休,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如遇急、重、險事情發生,基本生活保障難以維持,甚至可能出現貧困現象,致使晚景淒涼。

  調研報告認為工商聯在原工商業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首先,隨著改革開放後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體的新的社會階層逐漸成為黨的統戰工作新的著力點,工商聯的工作重心也開始轉移,加上歷史的原因,原工商業者這一部分的檔案資料缺失較多,致使工商聯在做這項工作時傳承不好、對象不明,造成了目前資訊掌握不夠全面,聯繫困難的局面。其次,儘管重慶市各級工商聯十分重視原工商業者工作,但由於各級工商聯的原工商業者的專項經費不足,縣級工商聯基本沒有專項經費,造成慰問看望對象面很窄,力度很弱,陷入了有心關愛卻乏力幫助的困境。

  為此,報告建議全國工商聯安排專項資金支援帶動各級工商聯組織做好原工商業者工作,從國家層面體現對逐年減少的原工商業者群體的關懷和溫暖,推動這項工作通前澈後,敬終如始。

  同時,各省、市、縣分別在財政列支專項工作經費,擴大原工商業者慰問看望的受眾面,對受父輩經歷影響,生活確有困難的原工商業者子女給予相應的慰問幫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