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罰款亂象 拷問執法部門公信力

  • 發佈時間:2014-11-20 00:31: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媒體報道,前不久一張名為《西安交警雁塔大隊第四季度11月份專項整治月量化任務分解表》的圖片在網上引起關注。圖片中顯示,該大隊將本月罰款總金額定為23萬零500元。對此,西安交警雁塔大隊回應稱,這只是一張“工作安排表”,並非“罰款任務表”。另據媒體報道,中部某省份工商局發文催促完成罰款指標,並規定罰沒收入目標完成情況與獎懲掛鉤。

  對於部分基層執法部門將罰款進行指標量化的現象,不少網民認為,依法有據的合理罰款可以對不法行為起到遏製作用,但在“罰款指標”的指揮棒下,亂罰款之類的問題層出不窮,不僅侵害了被罰款對象的合法權益,也讓執法淪為“執罰”,損害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政府公信力。而要想終結“罰款指標”,在切斷“財政返還”的利益鏈之外,還需對下達“罰款指標”者進行嚴厲問責,同時還要讓財政收支真正透明化,及時、全面地公開收支方便公眾監督,堵住暗箱操作的漏洞。

  損害政府形象

  在不少網民看來,合理的罰款可以震懾不法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合理管理的作用。但是,在“罰款指標”的指揮棒下,亂罰款行為的危害不容小覷。

  網民“飛常振奮”認為,交通亂罰款加重運輸成本,增加了企業的製造成本和車主的負擔。

  網民“吳龍貴”表示,罰款對象無非是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即便遭遇不公平對待,恐怕也大多是敢怒不敢言。在“罰款指標”下,企業的正常經營會遭到破壞,並最終影響到地方經濟。

  網民“喬志峰”指出,在“罰款指標”的指揮棒下,亂罰款之類的問題層出不窮,不僅侵害了被罰款對象的合法權益,也讓執法淪為“執罰”,損害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執法部門的形象。

  亟待監管補缺

  對於“罰款指標”現象,網民“淩國華兮”反問道:“個別部門的公權力成為小團體牟利的工具,監管去哪兒了?”

  在網民“一杯茶葉水”看來,罰款指標量化起碼説明兩個道理:一是個別部門公權自由裁量太大。二是強壓之下,必有亂象,為完成指標,甚至不惜作姦犯科。

  網民“龍化石”表示,因為罰款能夠按比例返還,“以罰代管”的背後存在著利益驅動,與執法部門的“收入”和利益大有關聯。

  網民“吳龍貴”表示,説到底,“罰款指標”反映的是以執法作為部門創收的手段,部門福利、員工的隱性收入可能會來源於此。

  規範財政收支

  網民“自然不理”認為,要想終結“罰款指標”,在切斷“財政返還”的利益鏈之外,還需對下達“罰款指標”者進行嚴厲問責。唯有如此,才能徹底剜除“罰款指標”這一毒瘤。

  網民“喬志峰”稱,在財政收入的重壓下,一些地方卻通過地方財政和執法部門罰款的方式來刺激所謂的“非稅收入”增長。想要根除“罰款指標”,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徹底斬斷其背後暗藏的利益鏈條。同時,還要讓財政收支真正透明化,及時、全面地公開其來源和支出讓公眾監督,堵住暗箱操作的漏洞。

  有網民建議,應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公開制度,將所有收費項目納入收費項目目錄管理,並常態化向社會公開。同時,也要加強對各個部門“錢袋子”的監管,遏制向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和攤派等行為。

  此外,也有專家學者建議,要割斷罰款和單位收入利益、員工福利之間的關係,這才能保證執法機關公平公正使用罰款的權力。

  (記者 趙東東 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