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務院發佈能源發展戰略:2020年自給能力達85%

  • 發佈時間:2014-11-19 18:15: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國務院發佈能源發展戰略,要求2020年自給能力在85%左右。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新能源技術突破將改寫我國能源版圖。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能源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能源供應和安全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隨著宏觀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的攀升,制定強有力的能源戰略行動計劃已經箭在弦上。

  而最新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現在已經公佈。根據這份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們需要把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同時,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國內一次能源生産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行動計劃還提出了多項開發新能源的要求。頁巖氣、煤層氣、深水油氣、煤制油、煤制氣都被寫入了這份行動計劃。從這份行動計劃中可以看出那些新意呢?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國務院發佈的這份足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系統提出了在今後5年、15年時間裏我們需要在能源領域需要進行的工作。縱覽這份文件,您看出了哪些新意?

  韓曉平:新意還是很多的,一個重要的新意就是我們能源結構調整,到2020年我們的天然氣比例要達到10以上,以前用 “左右”,現在是“以上”。而煤炭要在62%以下,所以這就意味著煤以後增長要越來越放緩。此外,特別強調了對外依存度不能太高,自給能力要達到85%。

  我們認為,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命脈,能源戰略的制定關係到未來數十年經濟發展的基礎。從目前來看,能源結構單一,能源對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比重不足,都是我們説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但是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科技創新,轉換理念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化解。相信通過系統化的努力,我們的能源結構將會出現明顯的好轉。

  關於這個話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此評論。

  經濟之聲:關於能源戰略,我們必須要動態考慮。比方説,隨著頁巖氣技術的成熟,石油的價格不斷走低,這對於我們來説就成為一種戰略機遇。除此之外,國內光伏産業的成熟也能夠在遠期帶來能源供需結構的變化。從目前來看,國際能源結構和能源新技術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林伯強:我覺得機遇跟挑戰應該是並存,動態很重要,為什麼提出行動計劃,我覺得是能源動態很重要的方面。十二五能源戰略規劃明年就結束了,當初在十二五能源戰略規劃時,並沒有考慮到霧霾治理比較重要,甚至是一個核心的問題。接著十三五戰略規劃快來了,所以這個行動計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把十二五跟十三五串起來,動態考慮能源以及中國能源安全的問題,能源結構的問題。目前石油價格的下跌,包括頁巖氣技術、包括光伏等等這些技術的出現,會不會很快改變能源結構。目前和行動計劃提出近期比較相關的,也就是如果真要討論頁巖氣、討論平均價格整個能源結構什麼影響,可能會跑到十三五後面去了,所以説現在需要關注,需要動態考慮還是説從霧霾治理的角度如何替代煤炭,我們需要到達15%的清潔能源,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把煤炭消費控制在42億噸,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最後一點就是能源的刺激,能夠供應85%,應該什麼方式來保障,所以這些應該是動態考慮得,目前從現在到2020年,與行政繼續相關比較重要的問題。

  經濟之聲:這份新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進能源科技創新,而且確立了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佈式能源、智慧電網、新一代核電、先進可再生能源、節能節水、儲能、基礎材料等9個重點創新領域。從目前來看,我們在能源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最可能出現突破的環節是什麼?這些新的突破將給宏觀經濟帶來什麼樣的總體影響?

  林伯強:這幾個方面今後都可能會有一些創新,有一些突破。目前提出這幾個比較明確的目標,因為這個行動計劃它基本上是綱領性的東西,我比較看中的是當中提出幾個具體的目標,因為它是量化的目標,幾乎所有的綱領性的東西,都要圍繞這個量化目標如何完成保障這個量化目標,而去實現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的整個創新,整個它的迫切需求,以及當中最可能出現什麼,就很清晰了。我覺得這一點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應該可以通俗簡單説出來,一個是核電理性發展,目前核電到2020年比例很難改變,因為工期的問題,這應該是更常見的。接下來就是新能源,特別是光伏,如果要滿足15%,水電可以提高一些。核電基本上固定了,基本上都是風電、太陽能,那麼風電、太陽能基本上壓力是很大,這壓力來自兩方面,一個是量的問題,風電要兩億,太陽能要一億,但是這些數字的背後應該是成本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新能源背後既是創新,進步使得這個成本進一步降低,這是很重要的。第二個方面,2億風電、1億太陽能對整個網路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機構分佈式的能源它將起怎麼樣的作用?這應該是創新的方面,也就是説如果真把風電太陽能做大,那麼今後的分佈式應該是很重要一方面。如果分佈式很重要,太陽能技術創新的創新以及成本下降,必須是有配套的,配套就是儲能技術,也就是説今後如果把風電、太陽能做大,必須以分佈方式來做,它對網路的衝擊會比較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