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寧上陣能否拯救李寧公司

  • 發佈時間:2014-11-19 14:31:56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福州11月18日電(記者 羅政 劉姝君)11月17日,李寧公司發佈公告,原代理行政總裁金珍君退任,公司創始人、前奧運冠軍李寧將在“過渡期”親自擔任行政總裁。

  從2012年7月被委任為行政總裁,到今年3月被任命為“代理行政總裁”,再到此次退任,金珍君,這位韓裔美國人究竟經歷了什麼坎坷?這位“達芙妮”曾經的“救世主”為何沒能扭轉“冠軍”品牌的失落?換帥之後李寧路在何方?

  如果説2012年度虧損19.8億元,還是李寧公司在為過去犯的錯埋單的話,那麼2013年度再度虧損4億元,金珍君恐怕已經感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品牌定位模糊,是李寧公司近年來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2011年,李寧公司高調宣佈品牌重塑,將“一切皆有可能”變為“make the change”,將目標人群鎖定在“90後”。“但是顯然,李寧沒能真正把握90後的真實心態和喜好,反而與市場不斷脫節。”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專家李屹松表示。

  作為運動品牌,李寧在對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也飄忽不定。“耐克之於籃球,阿迪達斯之於足球,李寧之於什麼?”李屹松説,在各個運動項目上平均用力,每一項都不溫不火,使得李寧最終迷失了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金珍君履新的28個月裏,為了節省成本,李寧不僅和多位有影響力的國際運動明星解約,甚至將贊助多年的中國體操國家隊拱手讓給了安踏,然而與此同時,安踏卻不斷擴張領地,吸引多位一線國際明星加盟,贊助的國家隊數量也超過了16支。

  這樣的成本控制措施不僅沒有改變李寧連年虧損的局面,還使公司數十年打下的江山“一朝潰敗”。2013年以來,國産運動品牌在經歷了金融海嘯的洗禮之後,行業龍頭紛紛走出低谷。而作為巔峰時期年營業收入一度逼近100億元大關的國內頂級運動品牌,李寧“江湖老大”的位置卻在不斷擴張直營門店、解約巨星甚至壓縮研發開支中,被安踏悄然超越。

  數據顯示,2013年,安踏銷售收入達73億元,而李寧只有58.3億元。而2014年中期,安踏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近30%,李寧的虧損卻進一步擴大到5.86億元。

  當下的李寧,已經陷入奇怪的“迷途”。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産品設計上,李寧已經多年沒有可喜可賀的進展,而在時尚方面,李寧也無法迎合“90後”的胃口。

  如今,李寧暫時掌舵,這位實現了從“體育巨星”到“商業明星”華麗轉身的奧運冠軍,是否能夠再次上演奇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