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現戰國名揚于清淮安茶馓歷史悠久
- 發佈時間:2014-11-19 07:29:28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很多人知道淮安茶馓是淮安地區名小吃,當地屬婦孺皆知的美食,而有關茶馓的悠久歷史和傳説卻非所有人都了解。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茶馓。又有人稱之為“細環餅”,是用上白精面,拉出像麻線一樣的細面絲,繞成四寸多長、一寸多寬的套環,環環相連,呈梳狀、菊花形等網狀圖案,放入麻油鍋中泡炸而成,質地酥脆,味道香美。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有詩讚道:“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濃于酒,壓褊佳人纏臂金。”可見,當時的茶馓已是人們比較喜愛的食品了。
淮安茶馓製作始於戰國時期,出名則在清代咸豐年間。那時,淮安城內有個姓岳的人家專做茶馓。清代咸豐五年(1885年),鎮淮樓旁的茶馓名師岳文廣,改進了茶馓制法,生産出名聞中外的鼓樓茶馓,亦稱岳家茶馓,曾被列為貢品。岳家茶馓,造型美觀奇特,配料合理,做出的馓子細如線、黃如金,環環入扣、絲絲相連,吃到嘴裏,香、脆、酥、甜還略有些鹹味,人們爭相購買,皆以能購得岳家茶馓為幸事。曾獲得清宣統二年南洋勸業會銅質獎和1930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質獎。
茶馓既可幹吃,也可用水泡著吃。幹吃時大多作佐酒小點,而用水泡著吃時,只需用開水沖泡數分鐘,待其全部泡開便可食用。茶馓泡來吃,柔韌香軟,易消化,尤其適合産婦和體弱多病者食用。據傳,慈禧太后曾患乳瘤,無良方可治,御醫淮安人韓達哉開一偏方,“淮安麻油茶馓四支,荔枝核二枚研末,黃酒二兩,共浸煎;大被蒙頭。”慈禧連服三貼後,乳瘤競不翼而飛。慈禧大悅。從此,淮安茶馓在京城博得美名,並成了清室貢品。多少年來,江淮流域婦女懷孕生子,有必吃茶馓的風俗。據考,孕婦産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的妙用;産後吃茶馓,可強身助健康。因此,江淮之間,誰家生孩子,親友都購買茶馓送給産婦,民間至今流傳一句歇後語:“坐月子不吃馓子——虧了。”
現在的淮安茶馓,以鼓樓食品廠出産最為有名,其製作不僅得岳家後人真傳,而且用現代工藝技術不斷加以改進。造型有梳狀、菊花狀、寶塔狀等等,以長4寸、寬1寸的梳狀最為普及。人們常愛攜帶淮安茶馓饋贈親友。來淮安的遊人也不忘帶幾盒裝潢美觀、香脆可口的茶馓作為旅行的珍貴紀念。
1965 年,淮安縣的一位領導同志到北京開會,特意帶了一簍茶馓送給周恩來總理。總理收下了家鄉人民的深情厚意,執意讓縣委的同志把禮物帶回去。這件事,顯示了總理清正廉潔的作風,也給淮安茶馓增添了一段佳話。陳 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