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鉅額增量資金引入兩市

  • 發佈時間:2014-11-19 05:31: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黃倩蔚

  滬港通開通已運作兩天,在第二天的交易中總量稍有回調。18日,滬股通日額度130億剩81.55億,剩餘62%,凈買入量只有首天凈買入量的四成。港股通105億隻使用了8億元,相當於首日凈買入的47%。

  然而,與謹慎的成交量相比,滬港通的開通可以説萬眾矚目。17日,上海、香港兩地交易所鑼聲一響,宣告籌備長達半年的滬港通正式全面啟動,香港和上海交易所正式實現互聯互通,也標誌著國內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開放進程邁入嶄新的時代——滬港通起航,兩地投資者雙向投資、資本市場雙向流動打開,國內資本市場開始首次直面國際資本市場。

  從2002年11月我國正式實施QFII制度,到如今上交所、港交所實現互通互聯,國內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歷程已走過了整整12個年頭。而滬港通這關鍵的一步,正式向全球投資者打開了通向市值4.2萬億美元的中國股市通道。在這通道的背後,是人民幣國際化鋪就的資本賬戶放開大幕。

  從前兩天成交來看,滬港通首秀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滬股通”開通兩日,但上證指數連跌兩天,港交所“港股通”交易規模更少,恒生指數也兩天均下跌超過1%,顯示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身港股仍然謹慎。

  但事實上,開通初期的“量”和“價”並沒有那麼重要。

  相比起啟動時的資金量而言,滬港通開啟所承載的意義更為深遠。正如證監會主席肖鋼所言,在中國內地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實現可兌換的情況下,滬港通“開創了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

  與香港股票市場相比,A股仍有很大的完善和發展空間。統計顯示,A股2013年總成交金額中機構投資者佔比不足20%。而同期,港交所機構投資者佔比為80%,在美國市場則更高。機構投資者比例過小,導致市場理性不足、波動過大,“散戶化”的投資者結構也導致A股估值體系不斷偏向於“更小”的股票。近兩年,大盤股和小盤股的估值差異一直難以收窄,業績優良的藍籌股票價值無法體現。

  在制度方面,A股市場需要完善的路也依舊很長。A股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為數不多的不允許T+0回轉交易的市場之一;同時,為了避免市場過於波動,A股至今還設置了10%的日漲跌停板制度。滬港通打通了香港乃至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的通道,長期來看,能改善A股市場參與者結構,完善A股市場交易制度,促進內地投資理念與國際接軌。

  更重要的是,滬港通大力推動了內地資本賬戶的開放,使人民幣的流動性增強,交易量大幅提高。長遠來看,滬港通完成了離岸人民幣市場回流的重要一環,也進一步打通了個人項下的人民幣跨境資本投資。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資金能保值增值,在岸的人民幣也可參與海外市場增長的利益。滬港兩地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了以投資為目的的人民幣迴圈圈,實現了人民幣走出去、離岸市場沉澱、資金回流增值的大迴圈。

  正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言,反正路已經開通了,車天天都有的,兩地投資者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行程,從從容容地“買票上車”。但“上座率”並不是“修路者”所關注的,其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滬港兩地存量資金的重新分配,而是通過市場的融合與碰撞、把目前還未進入資本市場的全球鉅額增量資金引入到兩地資本市場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