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閘第二天“南北均冷”
- 發佈時間:2014-11-19 03:29:23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劉錕)滬港通開通首日,北上的滬股通人氣火爆,南下的港股通意外遇冷。然而,昨天滬港通卻出現了南北均冷的局面,滬港通總成交額急劇下滑。截至下午4點,滬股通130億元額度中剩餘81.55億元,日限額僅用了37.27%; 港股通每日105億限額剩餘更高達97.02億元。專家認為,不應用功利的眼光短暫審視滬港通。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強調,對於像他這樣的“修路者”而言,滬港通首日首周甚至首月的“上座率”完全不是關注重點。他最關注的指標是滬港通列車的安全指數和舒適指數,讓投資者的投資之旅可以安心順暢。
港股通開通初期遇冷,主要與內地股民對港股市場交易制度、規則等不了解有關。“隨著時間推移,成交不平衡局面將會逐步改變。”申銀萬國證券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同時認為,相對來説,境內投資者對香港上市公司普遍不熟悉,特別是香港的交易成本比較高,部分投資者可能更願意選擇一個更加合適的位置入市,而不是短期內馬上進入。
滬股通次日沒有再現首日的火爆局面,與市場整體行情有關。滬港通開通首日,滬股通投資者買進A股後大盤就出現下跌,不少投資者當日被套。桂浩明表示,從現在來看,兩地市場價差過大的股票基本沒有,境外投資者如果選擇在這個時點進入,套利空間不大。同時,目前境內市場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此前指望滬港通大幅提升A股行情的願望已經落空,這反而為投資者留下更多空間從長謀劃,而不是快速殺入。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早在QFII開通時也曾遭遇。QFII起初額度僅為70多億元,啟動後馬上用盡,但隨著額度越來越多,很多額度被浪費擱置。“當額度緊張了市場都去爭搶,當額度寬鬆了反而不受重視。”桂浩明説,滬港通初期遇冷很正常,反映了市場運作的基本特徵。
從滬港通兩個交易日的交易情況看,境外投資者更偏好A股高分紅及稀缺標的,如大秦鐵路,上汽集團,貴州茅臺等;在全球市場佔比較高、海外知名度也較高的家電、通信設備,以及消費電子産業鏈等有競爭力的國內企業,也受到境外投資者關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