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偏遠山區用現代資訊技術實現“農民辦事不出村”

  • 發佈時間:2014-11-18 21:14: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吳植、李志暉、譚元斌)通過在全國率先建成的“農民辦事不出村”電子資訊系統,鄂西大山深處巴東縣金果坪鄉桃李溪村村民熊龍軍在村便民服務室只用10分鐘,就完成了生育服務證審批流程。幾天后,他便收到了系統業務受理員寄來的證件。

  而在幾年前,巴東縣沿渡河鎮界河村村民向永浩為辦理戶口遷移手續,先後5次往返集鎮和縣城,累計車船行程700多公里,花費500多元,歷時8個月才辦完。

  地處長江三峽庫區的巴東縣屬於國家確定的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那裏山高路遠、交通閉塞,農村群眾到鄉鎮、縣城辦事時間長、成本高。曾有群眾寫信反映,取60元的低保金要花去50元的車費。於是,當地黨委政府決心下功夫解決這個突出問題。

  近年,巴東縣投資4400多萬元,對207個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縣政府又與國家社會扶貧創新協作辦公室合作,斥資1100萬元,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辦事不出村”資訊化便民服務項目示範。同時,當地還確立了服務承諾制、一週辦結制、動態督查制、責任追究制和倒逼工作法等一套運作考核機制。

  “實現農民辦事不出村,最核心的其實是簡政放權。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到基層,不僅能讓群眾享受基層治理帶來的實惠,還能促使幹部隊伍發生從管理到服務的理念革命,壓縮腐敗滋生的空間。”巴東縣紀委書記黃光輝説。

  目前,巴東已在257個村建立資訊化服務平臺,與農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政、計生、國土等21個部門87個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授權村便民服務室受理,縣、鄉鎮、村通過服務平臺線上傳輸、同步審核、結果反饋、實時提醒、流程跟蹤。明年,該平臺將覆蓋全縣491個村(社區)。

  有感於“路難跑、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的終結,巴東縣茶店子鎮村民高映祺作了一首打油詩:過去辦事急死人,提起豬頭找廟門;找了張三找李四,腳板磨破事不成;現在實行資訊化,農民辦事方便噠;不要裝煙不提酒,辦好事情樂哈哈。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鄧大才説,巴東的技術牽引型治理使“山高皇帝遠”變為了“政府在身邊”,實現了“群眾動嘴,幹部動手,數據跑路”。這些舉措有望解決長期困擾中國山區農村治理的兩大難題:一是山區治理能力瓶頸問題,二是農村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難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