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首日滬熱港冷“溫差”大

  • 發佈時間:2014-11-18 14:29: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開通首日成為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如果説外行看的是熱鬧,內行看的就是資金流量。記者採訪的多位機構投資者均提到了滬港通首日交易中一些有趣的數字,值得投資者未來多加留意。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欣

  港股通首日遇冷

  滬港通每天皆有額度限制,但從首日雙方向的額度使用情況看,滬熱港冷的情況顯著,兩地股市“溫差”較大。據港交所和上交所官方網站數據統計,滬股通全天總額度130億元人民幣,集合競價階段已用掉近60億元,10時已用掉80億元,10時30分已用掉約90億元,買單主要集中在金融、食品飲料、汽車、電力、鋼鐵等行業。而港股通則幾乎無人問津,全天總額度105億元人民幣,集合競價階段只用掉2億元,10時用掉不到8億元,10時30分用掉不足9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投資總監、擬任基金經理曲揚分析説,滬股通的額度可能將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直至3000億元人民幣的總額度被用光。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海外投資者看好A股的中長期投資價值,目前還只處於小量資金試水階段,後續大量資金將不斷涌入;其次,對於沒有QFII額度和RQFII額度的海外投資者,以前借QFII或RQFII額度買A股要付出1%-2%的中間成本,現在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則可以節省中間成本,因此有些QFII和RQFII的A股頭寸將逐漸轉為滬股通頭寸。但QFII和RQFII額度也很難出現閒置,之前1%-2%的借貸成本表明QFII和RQFII額度供不應求,滬股通開通後,QFII和RQFII的借貸成本可能會有所下降。

  港股通遇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國內公募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規定尚未明確,而個人投資者則面臨50萬元的門檻,導致增量資金不足。

  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起點

  實際上,滬港兩地的“溫差”現象更與內地資金量和海外資金量的巨大差異有關。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認為,滬港通作為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但遠不是終點。“一些重要指數公司,比如MSCI,將在明年再次討論是否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

  據瑞銀測算,符合加入未來MSCI指數的上海A股個數就達到360隻之多(在滬港通股票池中),在數量上已遠遠大於港股在MSCI China指數中的數目(139隻)。可以預計,如果A股納入國際指數,雖然初期其所佔權重有限,但考慮到人民幣有可能在2020年底前實現自由兌換,6-8年後,A股將按照國際通行的法則納入國際性指數,而不會給予明顯折扣,A股有望主導一系列國際化指數中的“中國樣本”。陳李表示:“未來的這些重大變化,迫使國際大型公募基金更加關注A股國際化的進程,國際資金將會持續流入A股市場。”

  跟蹤額度變化看資金流入情況

  儘管以往海外資金可以通過QFII和RQFII投資A股市場,但其額度實際使用量並不公開。隨著滬港通對每日交易額度使用情況的披露,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渠道觀察海外資金的流入情況,從而分析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

  萬家基金的策略分析師認為,單日130億元的額度可能沒有用滿,如果開通後幾天都是此類情況,短期對A股將産生負面影響。如果採取兌現收益策略的資金規模合計大於130億元(就單日流入的規模來看,130億元也不是很大的量),那麼市場也就會高位震蕩後向下。

  瑞銀陳李則認為,海外資金持續涌入。最有可能列入MSCI指數的大型藍籌股可能受到持續追捧。相比香港市場,品質更好選擇更多的醫藥、可選消費或是海外資金關注焦點。

  相關新聞

  港股先升後跌

  深圳特區報香港11月17日電(記者 嘯洋)港股在滬港通開通首日先升後跌。恒生指數在全日最高位開市,收市報23797點,跌290點,跌幅1.2%,主機板成交830億元。有分析員指出,滬港通開通持續改善資金面預期,短期對大市有一定刺激,但隨著部分獲利盤趁高位沽貨,預期指數走勢或有反覆。

  滬港通開通首日,經滬股通買賣上海股票的每日額度于下午2時前已全部用完。而內地買賣香港股票的港股通每日額度,截至收市僅用了不到17%。根據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港股通總額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

  港股在滬港通開通首日先升後跌。恒生指數在全日最高位開市,收市報23797點,跌290點,跌幅1.2%,主機板成交830億元。之前已累積不少升幅的滬港通概念股向下。A、H股折讓大的東北電氣浙江世寶,跌幅13%至14%。追蹤內地A股表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安碩A50中國和南方A50收市跌逾2%至近3%。券商股亦下挫,申銀萬國和第一上海跌近7%至1成。港交所創1年高位後曾倒跌,收市跌逾4%,是跌幅最大的成份股。南下資金首只成交的股份騰訊,在創1年高位後回吐,收市跌逾2%。至於重磅股中移動亦跌逾2%收市。另外,蒙牛逆市上升逾1%,是升幅最大的藍籌股。有分析員指出,滬港通開通持續改善資金面預期,短期對大市有一定刺激,但隨著部分獲利盤趁高位沽貨,預期目前上證綜指在2500點區域壓力較大,指數走勢或反覆。

  據了解,滬港通開通首日,內地南下買港股的資金較少,中銀香港個人銀行及産品管理副總經理周澤慈表示,不可單以首日成交來判斷,相信港股對內地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他指出,該行大部分客戶都對投資A股有興趣,但初期會較為審慎,亦需熟悉A股的交易過程。他預期,本地投資者會對大型國企,及內地股市獨有的稀土資源及軍工股等較有興趣。

  另外,周澤慈指,現時該行有提供A股捎展服務,其他有關服務要待交易所及監管機構開放才再研究。他認為目前首要是多做投資者教育,在熟悉操作後,期望A股可成為客戶投資組合內的重要一部分。周澤慈強調,人民幣業務開放10年,不少客戶已累積一定數額的人民幣,故未察覺人民幣兌換,在撤銷兩萬元兌換限額後有大幅增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