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購買服務無人問的小農水有“主”了

  • 發佈時間:2014-11-18 07:29:33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成棟

  截至10月底,冕寧縣已經半個多月沒有下雨。眼看自家承包的1500畝大棚裏的蔬菜要上市了,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金旺合作社負責人金建華每天都在田間地頭查看,“得叫李軍明來看看水管子,再澆一次水。”李軍明是建設村3家合作社聯合聘請的兩名小農水管護員之一。

  回望3年前,建設村一到秋冬季,連吃水都成問題,建大棚、種蔬菜更是奢望。

  幾年間,為何有如此轉變?近日,記者到冕寧縣進行了實地探訪。

  土地流轉後小農水無人管

  冕寧縣位於安寧河谷的源頭,由於氣候和地形的因素,季節性缺水和資源性缺水制約著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建設村也不例外。

  轉機出現在2011年,冕寧成為我省第三批中央財政小農水重點縣。3年來,冕寧在小農水的建設上投入超過5億元。如今,建設成效已經顯現——當地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4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6.24萬畝。

  水流到了田間地頭,當地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模式也出現變化。僅以建設村為例,去年全村流轉土地2000畝,建立優質桃基地1200畝,優質櫻桃基地400畝,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率達93%。截至今年9月,全村流轉土地5200畝,還成立了3個專業合作社。

  小農水修好了,但如何管成了難題。

  冕寧縣水務局副局長沈光榮回憶,渠道管網修完之後,縣水務局曾對建設村的小農水進行了確權頒證,但問題隨之出現——農戶將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但配套的水利設施卻因實際受益人和産權人不一致,陷入無人管的境地。

  村支書金洪元介紹,全村水渠11萬米左右,在土地流轉之後,農戶和業主之間關係十分微妙,“雖然拿著産權本,但地由別人種著,農戶都不管。”金洪元説,“那段時間,我和村幹部們經常挨家挨戶做工作。”

  合作社購買服務每年增收50萬元

  “要是供水出了問題,這些合作社可能要撤出。”金洪元回憶,去年11月底,建設村的3家專業合作社坐在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合作社提議:以産業反哺水利,出資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管護,前提是村裏的小農水要整體流轉給合作社。

  緊接著,村裏為此召開了村民大會,同意將全村的小農水管護責任轉移到3家合作社。而在鎮上做水電工的李軍明和李軍華兄弟受聘為專職管護員,每人年薪3萬元,兄弟倆輪流值班;管網的維修費用則採用“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由合作社解決。

  眼下,這種模式已經試運作近一年,效果如何?

  金建華拿出自己的賬本:2013年,金旺合作社共出現供水故障6次,浪費水534噸,1800元的水費由他支付;因供水故障,本該提早上市的蔬菜延誤,損失20萬元以上。而今年前三季度,出現故障7次,浪費的水量大大減少,僅12噸,水費40多元,維修費用1300元,支出李氏兄弟工資兩萬元;已經種植的兩茬蔬菜均提前上市,在種植結構基本沒有調整的情況下,比去年多收入21.5萬元。“我都替他們算過賬,三家合作社一年增收50萬元沒得問題。”金洪元説,用現在時髦的説法來看,三家合作社出資聘請專人管護小農水,相當於“購買服務”,“效果可是一舉多得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