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60後”基金僅三家規模超生存線 生於熊市突圍艱難

  • 發佈時間:2014-11-17 09:28: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0年之後陸續成立的“60後”(第61家及以後成立的基金公司)是幸運的,它們一齣生就作為時隔兩年首批拿到牌照的公司贏得了鎂光燈一片;然而他們也是不幸的,原本準備大幹一場的它們趕上了A股長達六年的熊市。沒有牛市東風、沒有“好爹”助力,雖然這一團隊的數量已經在四年內擴充到了35家,然而縱觀這些“60後”,“陪太子讀書”似乎成了不少公司的注腳,如何突圍,能否突圍?對於已經被凍得直打冷顫的“60後”公司而言,亟待破題。

  全掃描:僅三家公司規模過生存線

  2008年,席捲全球的熊市浪潮讓公募基金數量在兩年多時間裏始終定格在60家之上,直到2010年7月20日紐銀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名“西部利得”,以下簡稱“紐銀梅隆”)的成立,才告別了兩家未成立一家新公募基金公司的尷尬,而隨著這家“60後”首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誕生,排隊已久的“60後”基金公司們也如雨後春筍般批量成立,同年9月浙商基金成立,2011年平安大華、富安達、財通基金方正富邦長安基金、國金通用等基金公司也相繼問世。截至今年8月,目前基金公司家數已經達到了95家。

  然而,四年時間過去了,原本以為可以借抄底熊市迎頭趕上的“60後”基金公司們幾乎仍在原地踏步。

  數據顯示,這批“60後”規模站上100億元規模的公司僅有平安大華、國壽安保和中融基金三家。值得一提的是,“60後”領跑者紐銀梅隆、浙商基金規模依然徘徊在個位數,分別僅有2.96億元和5.46億元的。規模最少者永贏基金僅為1.35億元。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僅國壽安保和中融基金(原名“道富基金”)憑藉著“好爹”躋身同業規模排名前半陣營,其餘均在後1/3陣營,可見“60後”基金公司幾乎全是小規模公司。“60後”基金公司之間公募資管規模最大相差超過120倍。

  100億元規模是業內公認的盈虧平衡線,也就是説,大多數“60後”基金公司一直在賠錢。數據顯示,紐銀梅隆成立四年來共虧損了1.6億元,而浙商基金成立以來就沒過上好日子,今年前5個月還虧損了440萬元。2011年成立的長安基金也連年虧本,2013年凈資産虧損1629萬元。

  與穩定的資産規模相對應的是不穩定的高管團隊。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60後”基金公司成立以來高管離職的局面沒有一家可以例外。其中紐銀梅隆就連續出現了兩位原總經理胡斌、陳喆離職的情況,浙商基金原副總經理陳志龍、平安大華原總經理李克難也在今年離職,富安達原總經理李劍鋒、財通基金原總經理陳東升也于去年離職,而方正富邦自2011年成立以來就發佈了8則高管變更公告,公司誕生剛滿10個月,原總經理宋宜農就宣佈離職。

  高管動蕩帶來的是投研團隊的捉襟見肘,如財通基金、方正富邦、長安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僅有3人,且平均公募任職年限均為超過三年,安信基金雖然旗下基金經理人數多達7人,但基金經理平均公募任職年限僅有345天,“菜鳥”基金經理扎堆。

  窘迫的發展讓部分股東失去了耐心,目前,已經有包括紐銀梅隆、長安基金、浙商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原股東拋售股權離場。

   謀變:兩家公司的特色化路徑

  沒有老十家深厚的底蘊,無法與銀行係公司“拼爹”,沒搭上牛市的發展黃金期、沒傍上網際網路巨頭逆襲,部分“60後”基金公司把擺脫尷尬的寶押在了特色化的路徑上。

  “每次更新定增項目的數據都很累,因為新增得實在太多太快,上個月的還來不及更新,下個月的就來了。”這是財通基金相關負責人在微信上的感嘆。事實上,這正是由於財通基金明確將定增、期貨類專戶業務作為突破口而帶來的。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28日,財通基金已成功中標第100個定增項目,2013年以來累計參與的定增金額超225億元,總浮盈規模達90億元,浮動收益率45%,2013年以來成功中標的定增項目數量、定增參與規模、浮盈水準均位列全行業第一位,被業內稱為“定增王”。

  與此同時,在財通基金大股東永安期貨的支援下,公司的期貨類資産管理規模也在突飛猛進,截至2013年12月末,財通基金已成功發行近70單針對期貨的創新專戶産品,管理的期貨類資産規模超40億元,期貨專戶的數量和規模位列同業第一。

  “保公募重專戶是我們公司現在的定位,我們公司的特色化就在於利用有力的資源,對定增和期貨市場的深挖,而不像很多公司一樣去衝網際網路金融,做同質化的東西。”上述財通基金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除了財通基金外,目前在“60後”中較早成立的國金通用也打算開啟一條專注于量化基金的特色化路徑。“目前公司的量化基金團隊已經建立起來了,這是從美國回來的一批專業人士,我們希望能夠將量化業務變成自己的特色來發展。”國金通用基金市場行銷部趙晨表示。

  而目前在“60後”基金公司中突破100億元生存線的平安大華基金,雖然沒有另辟蹊徑,但一樣在精準定位。據悉,公司確立了打造公募産品“精品店”的發展思路,目前這一路線也初見成效,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30日,平安大華近兩年權益類基金凈值增長率和超額收益率分別達95.61%、88.21%,在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排行榜中雙雙佔據首位。

  考驗:差異化突圍能否複製推廣

  事實上,面臨生存困窘的不止“60後”,在基金髮展處於瓶頸期的今天,未來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都會思索在大公司瓜分殆盡,其他資管機構虎視眈眈的背景下,如何為自己贏得立足之地。

  “基金公司搞特色化,大多是在無路可走背景下的無奈抉擇。”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如財通基金的公募基金投研團隊曾經也有過優秀的人才,只可惜這些骨幹強將最後都揮手告別,2012年財通基金原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黃瑞慶離職,在任期間黃瑞慶的業績可圈可點,所管基金在同期成立的基金中表現尚可。去年,財通基金原總經理陳東升也宣佈離職。

  而國金通用在權益類基金開展的道路上也是頗為不順,當時國金通用國鑫靈活配置基金成立4個月後,就陷入投研缺乏支援的困境,當時國金通用裁撤研究員的傳言已經開始在北京基金圈小範圍內傳播,不過國金通用表示僅僅是轉崗到專戶業務,但這一舉動顯然也説明公司對權益類基金已不再側重,截至目前,國金通用也大多發行的是保本型、貨幣型、債券型等固定收益類産品。

  不過,王群航也坦言,“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耗子就是好貓,只要這條特色化道路能為投資者和持有人帶來穩健的收益,就是值得鼓勵的做法”。

  “因為沒有一個大的牛市促其穩健的發展,因此像財通這樣的‘60後’基金公司,只能是結合基金公司現有的資源優勢,先找到一個突破口,譬如在定增領域很多公司都知道可以賺錢,但惟獨財通可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也離不開其資源背景。”德聖基金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表示。

  不過,正因為如此,差異化、特色化能否成為其他“60後”的選擇也打上了問號。

  “財通的定增專戶大多以組合為主,相較證券公司專門對一家公司做定增來説,可能調研工作就不夠充分,我們評估認為,這種一把抓的組合可能不及證券公司的定增産品的收益。而且定增市場並非穩賺不賠,如果不夠謹慎很容易踩上‘黑天鵝’,因此這條道路也未必就能走得特別遠。”北京一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人士坦言。

  事實上,無論對於哪家公司,如何保持股東和管理團隊的穩定都是發展的基礎。如何用更好的機制留住人才,這對於“60後”基金公司而言都需要做好功課。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至少在股權激勵上,“60後”基金公司還鮮有嘗鮮者。這一點,早于“60後”的中歐基金以及後來者前海開源基金,都已經實行了核心團隊掛鉤股權的激勵政策,而這也是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如果“60後”基金公司股東們在這一點上不敢邁步,只依託差異化,也很難實現突圍。

  “如果不能主動出擊,結果可能就是被動挨打,如果不徹底改變當前的尷尬局面,不排除未來‘60後’基金公司中出現首例公募基金合併案例。”某券商分析師預測。? (記者 宋婭 蘇長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