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朱呈鎔:沂蒙新紅嫂

  • 發佈時間:2014-11-17 00:29:3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朱呈鎔看來,擁軍與做企業一樣,也需要創新,不能生搬硬套。物質擁軍是基礎,精神擁軍、文化擁軍才是更深層次的擁軍。

  在臨沂,只要提起朱老大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不自覺豎起大拇指。

  臨沂人對朱老大敬佩,不光是她企業生産的糖葫蘆和餃子好吃,更在於她心腸好。

  朱老大的本名叫朱呈鎔,是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16年前,朱呈鎔從臨沂毛毯廠下崗,要強的她為了不叫人看不起,創業的時候她給企業取名“朱老大”。不過現在,她更偏愛別人稱呼她“朱媽媽”“兵媽媽”。

  朱呈鎔不只是一位成功的女企業家,她還有一個身份——“沂蒙新紅嫂”。

  作為傳承沂蒙紅嫂精神的接棒人,朱呈鎔一擁軍就是15年。這15年裏,她8年未在家與家人過過春節,都是在部隊與戰士們在一起;這15年裏,她在部隊認下了2000多個兵兒子,每一個兵兒子她都能記起“他是誰”。

  朱呈鎔有一個心願:到了80歲,她還要去擁軍。

  創業走上擁軍路

  剛過傍晚六點,朱呈鎔的手機便響個不停。“你看,這又是我的兵兒子打來的。”她一邊説著,一邊笑呵呵地舉著手機遞向記者。“媽媽,天氣涼了,您要注意身體啊。”聽著已經不知是第幾個兵兒子從遠方送來的關心與問候,幸福在朱呈鎔的臉上散開了。

  其實,16年前,在走向擁軍路之前,朱呈鎔曾是臨沂一家毛毯廠的下崗職工,從臨沂“銷售大王”到失業賦閒在家,下崗讓一向驕傲、要強的朱呈鎔一下子不知所措,人生頭一次身心都被挫敗感籠罩著。

  在家人面前,朱呈鎔感覺特別沒有面子。就在她最為鬱悶和徬徨的時候,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了“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跡,向來心地柔軟的朱呈鎔,被紅嫂們幾十年如一日的擁軍支前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

  “一口糧做軍糧,一塊布做軍裝,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剩下一個親骨肉還要送戰場。”與那些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紅嫂相比,下崗算什麼?想到這裡,朱呈鎔暗自下定決心,要向她們學習,她要去創業,將來要做新時期的“紅嫂”。

  在臨沂這個沂蒙精神豐厚的土壤上,朱呈鎔從小就嚮往部隊,雖然“當兵”的願望最終未能實現,但下崗後,沂蒙精神卻成為支撐朱呈鎔百折不撓去創業的最大動力。1998年,她先是抵押了房産換得5萬元的貸款作為啟動資金,帶領下崗失業職工創辦了人力腳蹬三輪車運公司。後又在一次拜訪紅嫂回來的路上,買下了一位“老八路”2萬多斤滯銷山楂,為了不讓山楂爛掉、浪費掉,朱呈鎔經過數百次的實驗,研究出夾心冰糖葫蘆,取名“朱老大”。

  家裏人都説朱呈鎔是在“窮折騰”,但骨子裏那股永不服輸、勇往直前的勁兒讓她決心要當“老大”,做出個名堂來,不叫人看不起,也讓自己有能力去孝敬那些不畏艱難,踴躍支前的沂蒙老紅嫂。

  後來,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朱老大”糖葫蘆真的火了,生意越做越大,朱呈鎔去探望老紅嫂們的次數也越來越多。“那時候,她只要一有空,就會跑去看望老紅嫂們,給她們送吃的、送穿的,聽她們講訴當年擁軍的經歷。”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朱呈鎔的愛人趙樹明説。

  老紅嫂們感天動地的故事在朱呈鎔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讓她決定,不僅要照顧老紅軍、老紅嫂,還要沿著先輩開創的道路也去擁軍。

  可新時期下如何擁軍?朱呈鎔左思右想,過去大娘們給戰士們送吃的,現在生活好了,部隊並不缺吃的。不過,一個新點子很快就閃現在朱呈鎔的腦海裏,“戰士們離家去了部隊,平時難得能吃上媽媽包的餃子,那我就包餃子送到部隊給戰士們吃吧。”

  就這樣,朱呈鎔開始了她的擁軍路,並且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幾年。當年,為了學會包餃子,朱呈鎔曾四五次去東北找高人“求經”,但屢吃閉門羹,最後為了能順利給部隊送去餃子,她租來大貨車從東北拉來5噸水餃回臨沂,結果半途翻車了,最後在部隊官兵的幫助下才把車掀了起來,這個經歷也更加堅固了朱呈鎔的擁軍決心。

  多年過去了,朱呈鎔已經先後走訪慰問部隊179次,行程13萬多公里,送鞋墊3萬多雙,送水餃460多噸。

  現如今,朱老大品牌水餃已經成為臨沂乃至山東地區家喻戶曉的熱銷品牌,也被送到全國的多個部隊,讓戰士們吃到了熱騰騰的餃子。

  哪最困難就到哪去

  “只要看到我拖著行李箱出門,小區鄰居就會問我,你又開始擁軍去啦?”對於這樣的打招呼方式,朱呈鎔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眼下在臨沂,許多人都知道,如果見不到朱老大的身影,那肯定是擁軍去了。

  一般人擁軍都是在建軍節前後,在朱呈鎔眼裏,擁軍沒有前方和後方,也不分兵種和地域,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擁軍日。

  過去十幾年裏,朱呈鎔從“中國西口第一哨所”之稱的阿拉山口邊防哨所到西藏邊陲,從非典一線到抗旱打井,從黑瞎子島、鴨綠江畔、青藏高原到三沙市等等,她的擁軍支前的足跡已經遍佈大半個中國。朱呈鎔説:“哪最困難,我就到哪去。”

  多年擁軍路給朱呈鎔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其中讓她終身難忘的一次經歷是2003年非典。當年,非典疫情發生後,朱呈鎔從電視上看到北京小湯山醫院有位女戰士不幸感染了非典,犧牲時連一個盒飯都沒有吃完,看完這則消息後,朱呈鎔心疼地流下了眼淚。

  於是她立刻組織車輛,帶著5000公斤水餃,連夜出發,送去北京小湯山醫院。朱呈鎔的隊伍是唯一一家送食品的企業,原本擔心食品會被拒收,但看到部隊戰士們都爭相去“搶”餃子時,朱呈鎔落淚了,她來對了。過後,一位首長緊握著朱呈鎔的手,然後給她深深地敬了一個軍禮。

  2008年,南方遭遇雪災。朱呈鎔在電視上看到年輕的士兵們抗擊雪災,雙手和臉頰凍得通紅的站在雪地裏,她又一次坐不住了。公司員工竭力阻攔,擔心她身體吃不消,並且眼看著春節到了。但她仍然堅持連夜奔赴河南信陽,好讓士兵們在除夕夜吃上熱氣騰騰的餃子。經過800公里的行程,朱呈鎔終於在大年三十下午4點到達了部隊,給抗雪災的士兵們送去了5噸水餃和60箱湯圓。很多士兵感動得熱淚盈眶,親切地稱呼她:“兵媽媽”。

  可以説,哪有人民子弟兵,哪有軍烈屬、老紅嫂,哪就會有朱呈鎔的身影。2014年4月,朱呈鎔又乘坐補給船前往三沙市永興島。頂著四五米高的巨浪,經過17個小時的海上顛簸,朱呈鎔不斷嘔吐、腹瀉,這讓陪在身邊的老伴兒趙樹明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説起已經年過半百的愛人克服暈船帶來的諸多身體不適,連續乘坐幾十個小時的輪船,就為去看望駐守在祖國最前線的解放軍戰士幾個小時。趙樹明忍不住感嘆:“這些年,老朱很不容易,但是沒有辦法,部隊的孩子們需要她,孩子們也喜歡他們的兵媽媽。”

  擁軍路給朱呈鎔帶來的許多感動,但也讓她經歷了不少磨難也吃了不少苦。曾有一次,她因腳傷需要立刻做手術,但因為此前答應要去擁軍,朱呈鎔便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暫時放棄手術前去東北擁軍。但由於腳趾骨頭斷裂,疼痛已讓朱呈鎔渾身直打哆嗦,即便這樣,朱呈鎔仍然堅持第二天又乘坐6個小時的火車趕去鴨綠江。那是第一次讓朱呈鎔覺得,快要撐不下去了。

  “還有一次,為了去看邊防戰士,我掉入兩米多深的雪窟,最後被哨所狼狗發現,才被士兵們從雪窟中給拉了上來。”現在再回想起那些無論多麼驚險的場面,朱呈鎔也都只是淡淡一笑。

  如此癡迷擁軍究竟是為什麼?她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幫助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認下2000個兵兒子

  一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擁軍,每年拿出企業凈利潤的30%用來擁軍,軍人去“朱老大”品牌旗下的餃子村吃飯都能打折,立功的戰士還免費。但這些在朱呈鎔眼裏都算不得什麼,比這些更重要的是精神擁軍。

  部隊裏許多年輕士兵都是80後、90後,他們當中多數是家中的獨生子,為了能夠讓他們更安心地在部隊服役,這些年下來,每到一處,朱呈鎔都將沂蒙精神和紅嫂精神傳遞到軍營,做報告60余場。“我想讓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時刻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朱呈鎔説,擁軍與做企業一樣,也需要創新,不能生搬硬套。物質擁軍是基礎,精神擁軍、文化擁軍才是更深層次的擁軍。

  曾在三沙市南海航空兵某場站,聽了朱呈鎔給戰士們做的紅嫂事跡報告後,一位叫王東的戰士找到她,“朱媽媽,我從軍十多年了,本來打算今年申請退役回家,聽到您講述的紅嫂的故事感動了我,我決定留下一直堅守。”

  這樣的小故事對於朱呈鎔來説,已經多到數不清。迄今為止,朱呈鎔已經被多個部隊聘任為名譽政委,長期在部隊開展弘揚沂蒙精神的教育,讓80後、90後的年輕戰士們了解和感受紅嫂精神。

  其實,除了沂蒙新紅嫂這個稱呼外,朱呈鎔還被士兵們親切的稱呼為“最美兵媽媽”。在朱呈鎔看來,“媽媽式”擁軍是最溫暖的,只有當媽媽的人最懂得孩子需要什麼,只有用媽媽的心才能溫暖每一個戰士。

  十幾年下來,朱呈鎔在部隊認下了近2000名兵兒子。張曉峰是朱呈鎔收的第一個“兵兒子”。2009年8月,朱呈鎔到瀋陽軍區“鴨綠江畔好五連”慰問官兵,政委給她介紹了三、四歲就沒有了父母的張曉峰。政委感嘆,退伍了之後,一個孤兒,去哪好?聽了這句話,朱呈鎔想了一下説:“要不就交給我吧,我做他的媽媽,給他安排工作,給他成個家……”話沒説完張曉峰一頭撲到朱呈鎔懷裏,跪在地上一邊哭著一邊叫了聲“媽媽”。

  同樣是朱呈鎔“兵兒子”的還有瀋陽軍區某部一位名叫張廣奇的戰士。張廣奇的父親早亡,母親在他入伍前5天也與世長辭。母親臨終前説,把兒子交給誰她都不放心,只有交給部隊才安心,可驗兵時張廣奇年齡小了5個月,因為他母親的那句話,這才破了格。來到部隊後,張廣奇表現突出,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堅強的小男孩身上還背著10多萬元的債。

  朱呈鎔在一次幫著張廣奇洗衣服時,意外的發現裝在他兜裏的那本一條一條記錄著欠款的本子,朱呈鎔心裏一酸,不能讓孩子在部隊呆的不安心啊,便毫不猶豫地幫張廣奇還上了這筆鉅款。已經在部隊歷練得十分剛強的張廣奇在對著朱呈鎔喊出一聲:“媽媽”時,已經哭的像個孩子。

  雖然在做銷售時積累的本領,可以讓朱呈鎔毫不費力地背下400多個電話號碼,但2000多個兵兒子要想憑藉記憶力來記住也相當困難。為了能把每一個“兵兒子”都能夠記住,朱呈鎔專門給她的每個兵兒子按照所在地區做了詳細的分類。“如果兵兒子們打來電話,我不知道他是誰,我怎麼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化解困難?”

  10多年擁軍下來,朱呈鎔儼然變成了一個“百事通”。她熱心地幫助士兵們介紹對象開辦相親會,耐心地為遇到鬱結難舒的戰士化解苦悶,頻繁地為困難士兵病難家屬送去慰問物品和慰問金,她還給設施較差的部隊送去電視、空調,為退伍的傷殘軍人訂報紙,為條件艱苦的邊防送去小太陽能發電等等。

  心細的朱呈鎔堅持自己走到每一個部隊,她説:“讓別人去,我也不放心,只要我自己去,我會發現問題,發現問題馬上解決。”

  擁軍永遠不退休

  十幾年如一日的癡迷擁軍,朱呈鎔説,“我從來沒有休息過週末”。不僅如此,每年春節闔家團圓時,朱呈鎔一家都是“兵分四路”。她自己每年都去部隊陪同戰士們一起過年三十;丈夫趙樹明回老家陪同80多歲年邁的父母盡孝道;兒子替她去公司值班;兒媳婦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在自己的小家簡單地過個年,只有到大年初三一家人才能團聚在一起。

  “8年了,老朱沒有在家過上一個春節。”説起妻子的擁軍故事,趙樹明既自豪也心疼。自豪的是,妻子一輩子都在做好事,無時無刻把擁軍放在首位。心疼的是,年過半百的愛人時常不僅要頂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到長白山哨所,還要頂著四五米高的巨浪連續乘坐幾十個小時的輪船去南沙群島,吐到最後連看一眼風景的力氣都沒有。

  從不理解到貼身相伴,如今趙樹明已經是朱呈鎔擁軍路上最大的精神支柱。近些年的擁軍路上,尤其是偏遠疾苦的地區擁軍行,他都會默默地陪在朱呈鎔的身邊。

  在朱呈鎔眼裏,擁軍並不只是在一味的付出,其實也在獲得。她把從部隊學來的軍事化先進的管理經驗帶到了企業管理中,把部隊的嚴格化融入到對食品安全的管控中。朱老大食品加工廠副廠長趙秀紅告訴記者:“朱媽媽經常對我們強調,包的是良心、賣的是品質,做出來的餃子一定得是我們自己能吃的餃子。”

  朱呈鎔不但自己擁軍,還動員身邊的家人、朋友、員工、企業家一起擁軍。自己的女兒、侄子、外甥,全部都送到部隊接受鍛鍊。為了帶動她身邊的企業家一起投身擁軍事業,她還湊集資金28萬元組織成立了擁軍協會。如今,參加擁軍優屬協會的已經達到200多人。朱呈鎔説,“一人擁軍紅一點,人人擁軍紅一片。”

  不少熟悉朱呈鎔的人都被她的紅嫂精神感染,也都自告奮勇要求跟著她一起去擁軍。現任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許吉祥就是其中一例。

  許吉祥本是朱老大水餃在臨沂地區最大代理商之一,每年都有200萬元的收入,但為了支援朱呈鎔擁軍,他找到朱呈鎔,表示一分錢工資不要去朱老大企業上班,跟著她一起學做人、學做事,也幫她分擔一些企業裏的事情,給她騰出多一點時間去擁軍。

  朱呈鎔告訴記者,年輕的時候別人叫我兵姐姐,現在我是他們的兵媽媽,將來我是他們的兵奶奶。“擁軍永遠不下崗,擁軍永遠不退休。我希望我能活到80歲,到了80歲我還要像現在這樣,一直去擁軍。”這是朱呈鎔的目標,也是她的心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