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

  • 發佈時間:2014-11-16 19:21: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 今年6月份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滑。分析人士認為,此輪國際油價下跌,供強需弱的基本面是核心因素。而美元走強等因素也助推國際油價持續走低。

  ?供強需弱

  國際能源署14日發佈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顯示,2014年和2015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將分別達9240萬桶和9360萬桶。今年10月,全球原油日均供應增至9420萬桶。

  國際能源署解釋説,全球經濟復蘇低於預期,中國經濟對能源需求和亞太一些國家原油進口增長減弱,緩衝了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需求增長。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有可能跌至五年低點,明年有望加大。

  供應方面,國際市場卻出現超出預期的增長。得益於技術突破,美國頁巖油産量大幅增加,導致2008年至2014年其總體原油産量增長80%。根據美國官方數據,2008年至2013年,全球原油供給增幅僅5%,美國佔全球原油供給的比重從10%上升至13.7%。雖然美國並未解除實施40餘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但其國內供給充裕導致的原油進口量不斷下降,間接對全球供求格局産生影響。

  目前,全球石油日均消費量在9000萬桶左右。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自2011年將石油日均産量保持在3000萬桶的水準。不過,歐佩克成員國的實際産量接近3100萬桶。

  歐佩克影響力減弱

  目前,全球其他市場的原油生産也處於健康狀態,包括利比亞、伊拉克等局勢動蕩國家的原油産量都在提升。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産量增長令歐佩克市場份額受到擠壓。有分析人士認為,曾對市場“呼風喚雨”的歐佩克正在喪失對原油的定價能力。

  歐佩克將在11月27日舉行部長級會議。市場關注此輪油價大幅下挫後,歐佩克是否會下調産量上限。歐佩克成員國近期的表態顯示減産的意願不強。科威特石油大臣10日表示,他不認為歐佩克會在此次會議上決定減産。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一些産油國甚至祭出降價的“殺招”。主要産油國沙烏地阿拉伯本月3日調低向美國出口原油的官方售價。市場人士將這條消息解讀為“沙特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採取的價格戰”。

  此外,美聯儲10月底宣佈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美元新一輪走強,美元指數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受到打壓。(參與記者:李明、黃繼匯、鄭啟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