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承擔大國角色 轉入後美國時代
- 發佈時間:2014-11-16 09:12: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不斷增強的影響力 看起來俄羅斯正給美歐帶來正面挑戰。但長遠而言,構成更大挑戰的並非俄的公然軍事行動,而是中國耐心而穩步的非軍事舉動。北京正在制定一種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謀求以自己的方案取代美國建立的國際體系。顯然,在北京這仍是一場討論。但若中國沿著這條路走下去,25年後將造成國際政治最重大和危險的轉變。
民族主義言論在中國已有時日,近來這種聲音愈強。或許更重要的是,中國已開始了一場耐心、低調但持之以恒的努力,想要從反美國轉到“後美國”時代。今夏,北京牽頭與金磚國家達成協定,建立一個將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金融機構。10月份,北京牽頭成立亞投行。上周中國宣佈將投入鉅資復興“絲綢之路”……
中國正生産更多“公共産品”,這是向前邁出一大步。但北京似乎想要以取代而非促進當前國際體系的方式來提供公共産品。且近年來,中國採取堅決行動,排斥一個國家加入其所有計劃,這個國家就是美國。這是令人不安的跡象,並非因為北京的努力註定成功——許多計劃招致反對。但若中國利用不斷增強的影響力,要求別國在既有體系與新體系之間做選擇,就可能助長亞洲新冷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當前國際秩序。(作者法裏德·扎卡利亞)
美國《大西洋月刊》11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開始承擔大國角色 幾年來,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一直類似于一個成熟過快的少年:魁梧有力,卻笨拙且仍在發育。沒有什麼比環境問題更能説明中國的這種角色了。該國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但長期以來堅稱要求它接受減排是不公平的。
中國如今似乎改變主意了。中美在北京APEC峰會上達成歷史性氣候變化協議。中國為何改主意了?氣候變化的重要性逐年上升,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來,中國公眾對環境問題也日益關注。
但北京的外交攻勢絕不僅限于氣候。中美就簽證和貿易政策達成協定,並接近於達成兩軍協議。中國領導人還與地區對手日本首相會晤。在峰會前幾週,中國承諾更好地管控與另一個對頭越南的海上爭端。外交學會中國問題專家伊麗莎白·伊科諾米認為,這一連串外交動作反映了中國想要提升國際形象。但這種新的合作精神並不意味著中國會從核心利益後退。與以前相比,中國現在的領導人不懼怕讓自己國家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扮演主角。(作者馬特·希亞文扎,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