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音符躍動起來

  • 發佈時間:2014-11-16 04:34: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2013年中國音樂産業市場總規模達到2716.56億元

  ? 無論是音樂的演出、音樂相關的硬體、內容,還是其他的衍生品或紀念品,5年之內對傳統鏈條的顛覆一定會發生——

  跳躍的音符通過演奏者的演繹傳到聽眾的耳朵裏,就是音樂作品。把音樂錄製成唱片,通過商業行為傳達到顧客的手中,這是音樂的傳播過程。因為商業因素的加入,使得一次的演奏成為了可以無限複製的産品,跨越了時空,形成了音樂的産業力量。

  11月6日,首屆中國音樂産業論壇發佈了《2014中國音樂産業發展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指導下,由中國傳媒大學和國家音樂産業促進工作委員會聯合撰寫。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音樂産業市場總規模達到2716.56億元,已成為拉動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音樂下“金蛋”

  “看那八九點鐘的太陽,像紅旗下的蛋……”

  我們對音樂都很熟悉,但是對音樂産業卻鮮少聽聞。其實,音樂産業如今在我國正呈現出上升趨勢,産業鏈條不斷拓展,如同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現在,音樂産業佔到文化産業總體市場規模的8%,屬於體量較小、特點較為突出的專業行業。雖然音樂産業體量小于新聞出版産業、廣播影視産業等傳統文化産業,但是已經超過了動漫産業、網路遊戲産業等娛樂産業,率先成為了文化娛樂行業中的千億級産業。

  如今,人人都成為音樂産業的一分子。即使我們不會讀五線譜,不會作曲,但我們買過音樂磁帶,下載過流行歌曲,唱過卡拉OK。音樂産業,並沒有“曲高和寡”,它無處不在。音樂産品和服務具有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在産業化運營上具備天然的市場優勢。

  中國音樂産業市場總規模2013年達到2716.56億元。其中,以樂器、音樂教育培訓、專業音響為主的音樂産業關聯層行業總産值約為1233.82億元,約佔總體市場規模的45%;以廣播電視音樂、卡拉OK市場為主的拓展層行業總産值約為886億元,約佔總體市場規模的33%。

  關聯層行業市場規模比重大,也表明瞭音樂産品服務符合一般文化産品的基本特徵,能夠以音樂産品或服務的消費為核心,帶動創作、生産、複製、傳播、娛樂、版權、教育等多種業態共同發展。

  卡拉OK就是音樂下的“金蛋”之一。不管是不是專業嗓子,對著話筒吼一吼,就已經參與到了音樂産業當中。卡拉OK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卡拉OK市場以包含消費者參與、體驗、娛樂、社交等元素的音樂産品和服務需求為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商業市場。

  經營高八度

  “顏色聽得見,音樂看得見,多姿多彩的世界,仿佛近在眼前……”

  音樂産業不管如何發展,都由音樂核心的音符五線譜決定,音樂內容的打造形成了音樂經營的基礎。

  我國音樂産業涉及廣泛,但在音樂産業裏最核心的部分有多少?上海國家音樂産業基地負責人、上海新匯文化娛樂集團副總裁臧彥斌認為,我國的現有聲樂作品都特別強調唱功,比較片面,需要認識到作品本身,包括編曲、詞曲等都是很重要的。

  美國錄音界與世界音樂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格萊美”從來都是一個綜合評獎,不是單獨依靠唱功。音樂作品包括裏面有大量的編曲、配器、詞曲等元素,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我國具有悠久的音樂發展史,但是我們的音樂似乎還不具備國際范兒。而非洲音樂,漂洋過海,代代相傳,已經被歐美國家接受。

  “要把創作的這條路線去做好,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去做。我覺得應該是用三條標準來衡量一個音樂作品能否立足,即獨創性、民族性和時代性。”臧彥斌説。

  除了讓音符活起來,音樂産業更是抓住了當下潮流,運用網際網路不斷拓寬著音樂界限。

  樂童音樂CEO馬客認為,傳統音樂産業正在經受網際網路的衝擊,想要“賺錢”,要回歸音樂行業收入的兩個主要來源——音樂人和音樂本身。對音樂人的追隨會産生“粉絲經濟”效應,而未來數字音樂也會以某種讓人們願意付費的方式出現。

  其實,音樂産業的市場體量比電影更大,只是大家對它的認識普遍局限在版權層面。事實上,每年演唱會的收入才是大頭。樂視網中華區副總編輯、樂視音樂總監尹亮表示,“中國演唱會票房總額,應該是不低於200億元的”。

  在尹亮看來,音樂並不等於版權,而是從藝人到內容生成、行銷、版權、經紀行為等一個完整産業體系,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手段讓音樂産業體現出其全部價值,是音樂的“經營之道”。

  與科技合唱

  音樂經營者已經不滿足於通過網際網路展現音樂,也在試圖讓網際網路思維融入音樂。今年8月份,樂視音樂將汪峰鳥巢演唱會做成O2O模式,上線12小時內直播訂購人數6000人;上線第一日付費人數15000人;8月2日直播結束時付費人數48000人;直播項目付費回看總人數75000人;預售加回放共售出7.5萬張門票……

  汪峰演唱會的案例是演出內容線上上和線下都具備一個體驗標準,同時産生線上、線下都有的相應的價值和探索。一場傳統的線下演出怎麼跟線上做更多的互動?無論什麼演出都是讓觀眾看的,需要更多的觀眾參與到全流程中來。

  “音樂行業一直以來有點過於封閉,無論是內容生産的過程還是活動舉辦的過程都是把客戶隔離在外的,現在這個社會完全可以有更先進的跟用戶和樂迷交互的方式。”尹亮説。

  行業數據也證明了大眾參與的音樂消費會是下一步産業發展的方向。以服務普通消費者為核心的數字音樂、卡拉OK行業的市場規模較大,充分説明最受消費者喜愛的音樂産品和服務需要包含參與、體驗、娛樂、社交等增強用戶黏性的元素。如何使純粹的音樂作品與文化體驗、商業娛樂等行業進行融合發展將成為中國音樂産業未來挖掘潛在市場空間的重要路徑。

  網易音樂高級總監、著名樂評人王磊表示,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去擁抱這個潮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增加音樂産業的營收,一是遊戲聯營,音樂與遊戲聯營,能為公司帶來很大收益,而網易收入的80%就來源於遊戲;二是打擊盜版,推行付費音樂的模式,這對音樂人、唱片公司、網站都是很好的方式;三是開拓與音樂相關的周邊硬體産品;四是新模式的創新,比如演唱會的線上直播等。

  音樂與科技第一次深度交互是蘋果跟網際網路,它製造了iPod跟iTunes之間的聯繫。未來,音樂與科技之間的聯繫會發生什麼?

  原巨鯨音樂網總裁、現星聚科技總裁陳戈認為,用科技與網際網路的手段改變整個音樂産業,新的音樂産業的鏈條和平臺一定是一個全新的景象。無論是音樂的演出、音樂相關的硬體、內容,還是其他的衍生品或紀念品,5年之內對傳統鏈條的顛覆一定會發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