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印度瑜伽部長就職 "特色部長"成效尚待檢驗

  • 發佈時間:2014-11-15 07:45: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印度“瑜伽部長”什裏帕德·奈克11日就職。

  新聞背景

  印度總理莫迪9日改組內閣,前旅遊部長什裏帕德·耶索·奈克獲任首次設立的“瑜伽部長”,將專門負責印度阿育吠陀、瑜伽、自然療法、順勢療法等傳統醫藥和健身養生法的推廣工作。這項職責先前由衛生部長統管,此次從衛生部分出單設,以期推廣這項古老的健身養生法。

  “特色部長”應對國情

  王希怡:在內閣中專設“瑜伽部長”,往小了説,首先跟總理莫迪本人是一個“瑜伽粉絲”有關,莫迪自己愛做瑜伽,也熱愛推廣瑜伽,他不僅在訪美期間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暢聊瑜伽,還曾建議聯合國專門設立“國際瑜伽日”;往大了説,印度瑜伽在127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行業協會,全球總産值超過300億美元。莫迪想振興瑜伽,也是想振興印度的一個國家品牌、一種軟實力。

  蔣林:“瑜伽部長”可謂印度的特色,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特色部門。比如,美國的退伍軍人事務部,是規模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內閣部門,也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的部門;在澳大利亞內閣中,設有“原住民事務部長”職位,澳政府曾強行將10萬名澳大利亞原住民兒童永久性地帶往白人家庭或者政府機構照顧,原住民問題因此在澳大利亞很受關注。

  溫俊華:在印度,瑜伽和阿育吠陀都是古老的健身養生法。阿育吠陀講求整體養生、人與自然調和,與中醫有不少相似之處,被印度視為國粹,但還不如瑜伽那樣廣為人知。對類似傳統醫藥的傳承和推廣如果能做好,像中醫一樣産業化,也能為經濟注入新元素。

  應小心淪為噱頭

  蔣林:但一個問題是,並不是你設立了瑜伽部,有了瑜伽部長,就能把這個事情推廣好。一個産業的推廣和繁榮並不是單獨一個部門就能做好的,需要很多政策、相關機構的聯動,否則就會淪為噱頭。就像南韓文化的成功推廣,有理論研究、政策支援,還有強大的資金投入,形成産業鏈。但設立瑜伽部,還是體現了莫迪對此事的重視。

  王希怡:是的。面對有關莫迪設立瑜伽部長的質疑,印度有位官員這樣回應:成效如何取決於政府能撥多少款,你給多少錢,我們辦多少事。不過,瑜伽背後是一個利潤滾滾的巨大産業鏈,印度多位瑜伽大亨成為“瑜伽部長”一職出現的背後推手。

  瑜伽曾經遭質疑

  溫俊華:瑜伽的推廣其實在西方是比較成功的,很多歐美人接受瑜伽,不少明星迷上瑜伽後也成了代言人。

  王希怡:不過在2012年,《紐約時報》拿過兩次普利策獎的科學記者威廉·布朗德發表深度報道,質疑瑜伽的效果,在歐美國家引起的反響特別大,衝擊了很多西方人迷信瑜伽的觀念,不知莫迪是否從中感受到了危機感。

  溫俊華:接回剛才關於噱頭的問題,莫迪上任後被寄予厚望,人們希望他為印度經濟帶來新動力,但目前看來,成效還不是很明顯,反而政府內部接連爆出不少醜聞,如內閣66名正副部長級官員中,近1/3背負刑事指控等,執政還是有一些困擾,改組內閣也是提振士氣的一種方式,恰好瑜伽部長這個職位比較新奇,就受到了人們關注。

   莫迪注重呼應民聲

  王希怡:除了主打經濟牌之外,我觀察到莫迪上臺後特別注重出臺一些呼應民聲的新政。例如不久前他推行公務員指紋識別考勤制度,回應印度民眾對政府機構效率低下、公務員愛開小差的批評;還有反貪腐、海外追黑錢,以及承諾要多蓋廁所等,這些都為他爭取到很大的民意支援。但正如大家所説,成效如何還需要長遠觀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