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第三方評估出爐:管制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
- 發佈時間:2014-11-14 20:20: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何欣榮)上海自貿區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自貿區管委會14日聯合普華永道管理諮詢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公佈了對自貿區運作一年來的評估結果。從各家評估機構的報告看,自貿區在管理制度創新方面有突破性進展,體現了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市場主導作用明顯。
?四大制度創新獲企業點讚
一年來,上海自貿區新設企業1.26萬家,超過過去20年的存量。以備案制的方式辦結107個境外投資項目,對外投資總額累計23億美元……從企業體驗出發,是第三方機構評估時的共同特點。
“我們調查了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125家,包括2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多家中小企業,並與美中商會、歐盟商會等組織進行溝通,力爭客觀、全面地反映企業心聲。” 普華永道公司上海首席合夥人黃佳表示,自貿區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政府職能從管制型轉向服務型,帶來了營商環境的優化和企業註冊數量的激增。
“當前,在商言商,對於一些量化指標企業也非常關注。比如得益於自由貿易賬戶和雙向資金池等金融改革,區內企業的融資成本下降10—20%。根據調查,60%的受訪企業願意或考慮把亞太區總部放在自貿區。” 黃佳告訴記者。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根據企業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受訪對象對自貿區的投資、貿易、金融和政府職能轉變等四大制度創新,以及法制保障方面的措施,綜合滿意度在80%以上。“上海自貿區有三年的試驗時間,如今才過一年,達到100%是不可能的。未來,還有不少改革事項如保險行業的創新試點有待推進。”
“根據WTO標準,上海自貿區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部門覆蓋率達到83.33%,主要包括股權比例放開、業務範圍擴大和降低資質申請要求等三方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代表沈玉良教授表示。但與國際高標準相比,自貿區在服務業開放的總體框架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企業呼籲三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
雖然自貿區一年來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上海發改委副主任、自貿區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顧洪輝表示,從第三方的評估報告看,企業呼籲自貿區在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是加大力度。“不少企業認為,如果不涉及國家安全,負面清單內的限制或禁止類措施可以再少一些、透明度更高一些,以加大服務業開放的力度。順應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未來是否可以在自貿區內嘗試綜合金融監管?”黃佳表示。
二是區域太小。自貿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僅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不少企業提出,由於區域比較狹小,不少服務業開放項目在落地時有較大困難。
三是協同不夠。自貿區大力實施制度創新,但很多政策的協同性不夠。企業認為,有必要構建跨部門的協調機制,避免改革措施的“碎片化”風險。
27項措施向全國複製推廣
第三方機構對自貿區成績和評估,將更好地指導自貿區未來的改革工作。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兆傑表示,明年自貿區將繼續推動制度創新,深化和拓展改革領域。比如,為了推進貿易便利化,今年年中上海自貿區在國內率先試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目前該窗口僅限于口岸環節,明年將向運營、管理兩頭延伸,把商務、稅務等納入進來。此外,2015版負面清單也將繼續調整,提出新的擴大開放措施,並在公平競爭等方面進行探索。
對於備受關注的自貿區金改,顧洪輝表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加強金融監管。比如自貿區金改的載體自由貿易賬戶,目前僅有人民幣業務,外幣業務還沒有開展。“下一步要拓展自貿賬戶功能,實現本外幣一體化。”
顧洪輝還談到,目前上海自貿區已形成第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27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或部分地區推廣。未來自貿區將加大改革力度,更好發揮“改革試驗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