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華外資研發機構新變化:從“服務中國”到“服務亞太” 從“全球整合”到“本地開放”

  • 發佈時間:2014-11-14 08:36: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吳宇)全球醫藥巨頭美國強生公司在上海設立亞太創新中心,下轄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三個研發分部;來自德國的特種化工企業贏創公司投資2300萬歐元,完成了其對上海研發中心成立十年來的第三次擴建,相關技術應用和服務範圍從中國擴展至亞洲。

  這兩則近日發生在上海的新聞,是在華外資研發機構從“服務中國”到“服務亞太”變化的最新注腳。作為全國外資研發機構最集中的城市,強生、贏創等研發中心立足上海逐步向區域化、全球化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市場及其背後的科技創新力量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已顯著提升。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顧軍介紹,上世紀90年代,第一批外資跨國公司來上海設立研發機構,多以技術和産品開發為主,並與生産企業配套,直接服務於其在中國的市場或生産部門。近年來,部分跨國公司開始提升上海研發中心在全球戰略體系中的能級,紛紛設立區域性或全球性研發中心,以上海為基地面向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開展技術創新和産品開發,實施服務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並重”的戰略。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已有378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120多家,分別約佔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其中,通用電氣上海研發中心、杜邦上海研發中心、聯合利華中國研究院等30家外資研發中心,均為其總部在全球佈局的最高層級研發機構。

  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研發中心工作委員會會長、通用電氣全球副總裁兼通用電氣中國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力認為,從最初的引進技術、開展適應性研發到通過自己的研發實力為亞洲乃至全球開發全新的産品,可歸納為“在中國為世界”的反向創新模式,未來將成為在華外資研發機構的重要發展趨勢。

  除了從“服務中國”到“服務亞太”,在華外資研發機構近期的另一大變化是從“全球整合”到“本地開放”。

  據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朱文斌介紹,近年來,隨著中國本土科研實力不斷增強,不少外資研發中心改變在本公司系統內“全球整合”的工作模式,開始以開放姿態與本地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在加快“知識溢出”的同時實現了中外雙贏。

  例如,羅氏制藥與協和醫院、華山醫院合作,針對人才緊缺專業已聯合培養了九位博士後;通用電氣中國研發中心與上海交大合作成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基地以及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運用於能源、機械和醫療設備的前沿技術;巴斯夫投入一億多元人民幣成立中德研究發展基金,與中國高等院校和企業建立起合作研發網路。

  顧軍表示,推動外資研發機構充分融入本地創新體系、服務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大勢所趨。中國企業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借助外資研發機構等代表世界一流水準的創新組織的外力、外腦,通過開展國際創新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陳向力認為,面對中國綜合競爭力快速提升,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需要以更開放的姿態,積極加入本地科技創新體系。另一方面,中國各級政府也應該加大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力度,為外資與本地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的重大科技創新搭建一個合作開放的平臺。

  目前,上海外商投資企業及外資研發機構一年的專利授權量已超過兩萬件,且以創新類的發明創造和實用新型為主,産權超過三成歸屬本地。2013年,上海外企及外資研發機構研發投入達547.56億元人民幣,比2012年增長13.2%,約佔上海全市企業研發總投入的一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